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引述国际博协2015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社会变革”,分析了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变革社会表述的局限之处,在此基础之上,试图勾勒出博物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的四种模式,以补充国际博协概念之不足。综理归纳之后,文章强调之所以博物馆在中西方社会变革过程中会有不同作用,当源于不同的历史社会情境,作为他山之石的博物馆,实质上仍是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整体性吸纳当中的一个环节。

  • 标签: 中国 近代 博物馆 社会变革
  •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总支队干部大队旧址建于民国,系1937年至1940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在新疆期间的新兵营故址(在抗战期间,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到达新疆仅剩的几百人,编入新疆督办盛世才的部队,成立了新兵营)。共四组建筑,分别位于乌鲁木齐市五星路2号、4号、5号和西后街58号院,均为土木结构平房,四合院布局,窑洞式大门。1996年,将西后街58号拆除,移建于前进街,现为“中围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

  • 标签: 中国工农红军 旧址 干部 1940年 1937年 乌鲁木齐市
  • 简介:我的这个懒啊,我真是佩服死自己了。我的这个懒啊,真不知这天底下还有几人能如我一样不堪!这不,十三年前刚调人“八办”时,我就曾打算先啥事不管,用三个月时间写本书再说。结果呢,十三年过去了,时间倒是用了三月,不过不是2000年的三月,而是2012年和2013年间的三月。

  • 标签: 中国工农红军 西路军 纪实 书评 时间
  • 简介:中国国家文物局和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走向盛唐》大型中国文物展10月4日在大都会博物馆举行了面向媒体和部分文物研究人员的预展。

  • 标签: 中国 大都会 纽约 人员 美国 媒体
  • 简介:桥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桥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有许多开创性杰作,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当代金银纪念币上铸有几座誉满中外的桥的图案,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也是弘扬我国桥文化的重要载体。

  • 标签: 中国 金银币 桥文化 市场流通 文化载体
  • 简介:踩跷又称"踩寸子",是过去戏曲旦角演员尤其是武旦、花旦的基本功之一。天津戏剧博物馆珍存着硬跷和软跷各两副,它们记录了戏曲中跷功的演变历程,是清代以来戏曲旦角演员跷功训练和踩跷表演的重要物证。

  • 标签: 戏曲道具 天津戏剧博物馆
  • 简介:支票、汇票和存单是由银行发行和使用的有价证券,虽不直接参与流通,但它们仍是银行支储、汇兑和存贷业务的重要票据。每一份票据上记载的与当时经济活动资金流相关的信息数据,都反映资金流向、时间、地点、部门、当事人、金额、权益等等内容,

  • 标签: 中国人民银行 票据 水印 早期 资金流向 有价证券
  • 简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香港与内地文化交流,湖南省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代铭刻文物展》,于2001年9月7日至10月28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

  • 标签: 《中国古代铭刻文物展》 香港 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美国绝对是一个博物馆大国。美国建国的历史不长,传统文化的积淀不深,没有与四大文明古国(或六大文明古国)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相抗衡的资本,叉不甘心于仅仅做一个经济、军

  • 标签: 美国 博物馆事业 管理机制 历史文化 中国 文物保护
  • 简介: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才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内外许多政治家和学者认为,中国所发生的这场深刻的变革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是最为深刻的。综观各行各业,中国文博部门中的两大组成部分(考古所和博物馆)之一的博物馆的变化似乎要小一些。

  • 标签: 中国 博物馆 业务人员 文物管理 竞争机制
  • 简介:新疆钱币绚丽多彩,风格独特。只要我们拿可比性比较强的清代铜钱来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新疆钱币极少有像内地制钱那样一丝不苟地严格按照部颁样钱来铸造的,极少有像内地制钱那样精雕细刻,工整规范的,极少有像内地制钱那样“千币一面”的。新疆钱币往往不是部颁样钱的翻版,而是对样钱采取“依葫芦画瓢”的办法铸造出来的。它不拘泥于陈式,与样钱“神合貌离”,从而形成了新疆钱币特有的稚拙古朴、蛮荒自然、苍劲刚健、热辣豪放的风格特点。如果把内地制钱比作工笔画的话,那么新疆钱币就是一幅具有阳刚之气的写意画。

  • 标签: 古钱币 制钱 新疆 铜钱 清代 独特
  • 简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到统治中国的一代帝皇,呼风唤雨的一朝权贵,小到洁身自傲的文人骚客,庸庸碌碌的黎民百姓,即使谈不上死后永留青史,却要都做到事死如生、慎终追远而厚葬之。

  • 标签: 建筑发展 中国 古墓葬 慎终追远 厚葬
  • 简介:本文在回顾博物馆发展史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宏观发展趋势,运用“未来学”、博物馆经验与想象,从人类“遗产”衡量尺度、功能取向与重组、从业者、科技与博物馆关系、教育观念、数量与类型、公众对博物馆认知、形态特点等方面,对博物馆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探索。

  • 标签: 博物馆 未来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