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5月,周星驰应邀到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众多学子趋之若鹜,这一事件标志着“大话文化”正式进入文化精英的视域。2006年初,一个叫做胡戈的青年截取陈凯歌《无极》中的片断,把它重新加工成一档“法治在线”节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段本来用于朋友之间观赏的视频,无意间流传于网络并迅速传播开来,随后《无极》导演陈凯歌表示状告胡戈,引发各路学者对此事的评论,标志着“恶搞文化”正式获得文化精英的关注。

  • 标签: 文化精英 百年纪念 北京大学 陈凯歌 周星驰 网络
  • 简介:一、“100亿”年代的来临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的456部增幅达15%。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的62.06亿元增长63.9%。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20.32亿,较2009年的16.89亿元增长20%。

  • 标签: 话语空间 2009年 症候 销售收入 国产电影 2010年
  • 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受大众媒介青睐并且转化为大众文化产品最多的文学资源。20世纪80年代至今,由《西游记》改编而成的影视和网络作品数以百计,其中影视改编是主体,网游开发引领新的潮流和方向。《西游记》的改编不仅见证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媒介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即以真、善等主流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审美伦理的式微及以娱乐、快适为导向的消费伦理的崛起。《西游记》的大众化改编和传播为探讨文学与传媒的复杂关联提供了经典案例。

  • 标签: 《西游记》 大众媒介 改编 症候
  • 简介:2017年,湖南中短篇小说创作秉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以敏锐而细腻的文思触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症侯。文章分别从婚姻情感的沉沦与救赎、群体性精神焦虑及其突围、人性善恶的开掘与质询、工业文明对传统社会的;中击等四个方面反映时代生活变革,呈现当代人的个体心理矛盾与生存困境。湖南中短篇小说作家对众生相的深描与社会各个角落的扫描,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现场感,更多的是给予我们对于时代文化症候的思辨。

  • 标签: 情感救赎 群体性焦虑 人性善恶 传统文明
  • 简介:《红楼梦评论》并非简单搬演叔本华的意志论哲学和美学,从佛学角度观察,王国雏将个人丰富的佛学知识“化”进了中西学术会通的大结构,这一“大结构”的起承转合和关键走向由解决何为生活本质的个体人文冲动“小结构”所推动。其主导方向在欲的态度、苦的认知与解脱境界等方面与中国佛教心性论传统形成对应,“佛味”成为中西古今“视域交融”的一个背景和中介。但由于大小双重结构的复杂性,转个体人文冲动为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佛味”见证了王国维关学之思含混性的一面,此症候既为中国现代美学带来突破之功,同时又被宗教功能定位的后遗症所困扰。“佛味”未进一步向佛理转化,也未实质引入其他可能的宗教解脱资源或主体建设方案,以美解脱最终只获得了理想价值,真正独立的现代美学主体之诞生就此夭折。

  • 标签: 《红楼梦评论》 佛味 解脱 美学 症候
  • 简介:作为独立的时代记录者和思考者,贾樟柯始终保持着对社会转型中诸多问题的严肃审视。从小城儿女,到大都会众生相,贾樟柯的目光集中于底层民众的命运,以及底层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这种强烈的底层关怀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尤为学界所关注。倘若,我们对贾樟柯电影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一次整体性的观照,就会发现贾樟柯塑造了一批社会转型中的失意者形象:小武、崔明亮、斌斌、小济、赵巧巧、成太生、赵小桃、韩三明、沈红、大丽、小花、大海、三儿、小玉、小辉……这些失意者的精神症候,凸显了社会转型中城乡结构、社会体制、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带给普通人的心理重荷,以及由此导致的复杂的精神问题。

  • 标签: 贾樟柯电影 失意者 主要人物形象 赵巧 关怀意识 社会批判
  • 简介:摘要近些年我国中医快速发展与完善,会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中医人才。同时中医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转型,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鉴于此,本文中笔者以中医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中医教学模式转型的原因,详细阐述其特点,为现代中医教育改革提供经验。

  • 标签: 中医教学 转型原因 特点分析
  • 简介: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著名全译本的中成药译名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当代中成药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规律,摸索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研究和探讨了中成药名的翻译对于其译名的统一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强我国传统中医在当代的国际化进程。

  • 标签: 《红楼梦》 中成药 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