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徐福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开拓者,徐福文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纽带和精神家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徐福文化作为创意源泉、作为文化元素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把非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转化为非遗文化资本,是我们在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地区文化产业开发中必须抓住的重要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元素 文化遗产资源 福文化 产业化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政府致力推进的一项重大对外战略。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定量评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即中国与中亚五国)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发现推进新丝绸之路能为沿线国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改善效果,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战略。新丝绸之路经济战略实施,能减少或消除各参与国间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往来。量化评估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产业方面,较为突出的是纺织业、纤维作物、皮革及其制品、木材制品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会给各参与国带来显著的行业分布差异,长期看会引致产业结构改变。有关结论将为我国推进新丝绸之路建设的对外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 标签: 新丝绸之路 核心区 经济一体化 行业分布差异 GTAP
  • 简介: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的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研讨会2015年10月22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本届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围绕"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中欧班列持续健康发展"的主题,研究探讨促进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联运通道便利化的新思路、新举措,促进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亚欧大陆桥 国际物流 班列 发展战略 物流协会 国际联运
  • 简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一促进西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战略的实施将从更大空间上推动区域间的产业梯度转移,而对相关历史数据的现代产业知识结构分析会为这一产业转移趋势的研判提供基础,有利于决策和选择。采用2000-2010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分析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并为沿带主要国家间的产业转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与启示,从实践上为经济带战略实施奠定数据基础。研究表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呈现"V"字型结构,环中亚地区成为经济带发展的沦陷区。就东亚地区来看,中国是东亚经济圈的重要国家,也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发起国,其产业转移特征主要体现在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国际产业转移规模化尚未实现这两个方面。就环中亚地区来看,印度作为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以及经济带重要的拓展区域,呈现完全的净产业转出状态。就欧洲经济圈来看,德国是传统的欧洲经济强国,也是经济带的终点,其产业转移呈现国内与国际产业转移相结合的特征与趋势。

  • 标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产业梯度转移 投入产出模型 定量研究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人民币国际化是21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如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重要课题。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路径,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区域化为切入点,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作为研究样本,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直接投资、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币区域化具有显著影响;而经济总量扩大、经济与金融自由度提升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影响不显著。对此,需要继续加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扩大直接投资、维护币值稳定,同时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内在实力与循序渐进地推进开放资本项目。

  • 标签: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人民币区域化 经贸合作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