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外高加索三国是古老“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它们将中国、中亚与欧洲联结起来,且地缘政治意义非常重大,1991年以后一直是大国争夺的对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中国与外高加索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三国建立起了紧密合作关系。三国积极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其视为重要机遇,政界、学界乃至媒体都予以热烈回应和积极配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许多合作项目顺利推进,中国对高加索地区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外高加索国家的合作前景中,中国也将面临外高加索国家自身存在的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消极问题乃至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外高加索三国内部的社会政治问题、外高加索三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相关国家输入性恐怖主义、外高加索地区可能面临的地缘政治变局。大国在某地区的竞争也会波及其他地区,甚至在全球引发共振。2018年以来,外高加索地区乃至周边国家以及遥远的其他地区都发生或酝酿着深刻变局,这些趋势和动态都不同程度地相互交织,互相影响。中国在外高加索地区拥有巨大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利益,因而必须正视这些安全风险,并审慎规避。

  • 标签: 亚美尼亚变局 输入性恐怖主义 地缘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
  • 简介:南亚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着力研究南亚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现状,南亚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模式和特点,以及该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南亚合作模式的研究基础上,笔者亦对中国与南亚间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跨地区合作的可行性作了相应的探讨。

  • 标签: 南亚 灾害应急管理 地区合作
  • 简介:亚太经济合作:中国的机遇与选择孙福生世界经济就整体而言,早在70年代初就已进入相当低速增长时期。世界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50年代曾达5.3%,70年代降为3.7%,80年代又进一步降为2.9%。进入90年代后,苏联解体,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急剧恶化,欧美...

  • 标签: 亚太经济合作 华南经济圈 东盟四国 亚洲四小龙 劳动密集型产业 机遇与选择
  • 简介:中国商品在印度很受欢迎,印度老百姓称中国的商品价廉物美.可为什么中国商品在印度屡遭反倾销调查?本文从3个方面进行一些粗略的分析,第一,反倾销在当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代名词;第二,印度对中国商品实施反倾销不仅是两国的贸易纠纷,而且是两国实力的较量;第三,中国企业缺乏反倾销意识,缺乏完整的反倾销体系.

  • 标签: 印度 中国商品 反倾销 原因
  • 简介: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很快,两国双边贸易和中国对印尼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顺利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尤其是中国一些商品对印尼的冲击引起印尼部分企业界的不满。本文拟对两国经贸关系存在问题,尤其是印尼纺织服装业受中国产品的冲击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以利于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中国与印尼 经贸关系 问题
  • 简介:我根据以下三个基本前提来看待俄中经济联系问题:第一,地理、历史和地缘政治现实使我们必然与中国合作.第二,中国在与俄罗斯的交往中无疑地追求其与我不同的政治利益,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扩张是客观现实,我们应当考虑到这一点.第三,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结构相互依赖,双方一系列市场不能缺少另一方面独立存在.1993年阿穆尔州与中国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列数字说明:中国工人在我们这里完成了金额为55亿卢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占全部建筑安装工程的3.8%.收割了200吨大豆,占1/600.收获蔬菜700吨,占1.3%,400吨爪类作物,占24%.生产了3—4百万块砖占2%.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对全州的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 标签: 阿穆尔州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经济联系 俄罗斯远东地区 建筑安装工程 相互关系
  • 简介: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拿破仑曾经说过:“只要了解了一国的地理,就能判断出一国的外交政策”。尽管这样的说法不无夸张,但对于几乎所有国策家和国际战略研究者来说,地缘政治因素都是他们进行战略判断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要研究中国的战略处境和外交政策,东亚地缘政治局势无疑是最基本的判断出发点。然而东亚地缘政治局势在近代以来一贯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欧亚大陆总体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推而广之受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这里我将首先探讨在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和周边地缘关系视角下中国地缘政治的总体特点,再分析更广大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全球地缘政治变化,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总体地缘政治环境的最新变化,并提出相关对策。

  • 标签: 地缘政治格局 国际战略 中国 地缘政治环境 外交政策 政治局势
  • 简介:201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周年。2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格局变化。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 标签: 中国 东盟 经济关系
  •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采购体制也必然发生重大改革。主要方面为:规模迅速扩大;涵盖面越来越广;立法为先导,政府采购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制度初步形成;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的全面显现;深化制度改革;更加开放国际化。然而,我国政府采购的理论和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研究,以促进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 标签: 政府采购改革 公平、公开和公正 政策功能
  • 简介: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海洋强国"明确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就海洋与国家发展间的关系做出总体规划。在这前后,中国"海洋强国"的发展道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如何落实的话题,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本质上,这也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观念与方法论问题。就此,本文在梳理与评述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意识基础与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进而就中国"海洋强国"的哲学内涵进行概括。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是海洋意识普遍觉醒和承继传统海洋认知的结果,这决定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和合"观念基础及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的行为逻辑。因而,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在观念上以和平与合作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以开放为准则,而在海上竞争层面则强调对话与规则。

  • 标签: “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观 海洋安全 海上合作伙伴关系
  • 简介:一、中国疫情形势及挑战(一)艾滋病。中国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截至2007年7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1430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56758例,死亡18246人。疫情评估显示.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中国 传染病 防控 传播途径 病人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格局急剧变化,能源问题正在演变成为一场政治、安全、利益、外交等措施在内的大国外交博弈。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只能是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保体系。未来中国的能源国际战略的改革与调整应在以下方面做出调整:资源控制与权益分享的合理定位,政府支持与市场操作的优势整合,现货供应与能源金融的双重保障,双边合作与多边协商的双管齐下。通过全面的能源外交,形成与国际油气大分工相适应的多层次、一体化和综合性的国际能源战略体系

  • 标签: 能源安全 国际战略 国际合作
  • 简介:第八次东盟首脑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会前对柬埔寨进行了正式访问,紧接着参加了在金边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首次首脑会议和东盟与中国"10+1"会议.

  • 标签: 中国 东盟 经济合作 政治互信 南中国海主权问题
  • 简介:<正>中国和印度从遥远的古代起,就有着活跃的文化经济交流和频繁的官方使节往来。这种建立在平等互惠基础上的联系,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同时在人民中间培育起相互友好的感情。然而,十五、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和南亚次大陆本身形势的变化以及西方殖民者随后的东来,使两国传统的对外交往,或者被政府明令禁止,或者在事实上成为不可能。在漫长的“禁海”和“闭关”的日子里,中国人与外界基本上隔绝,对印度的变化自然

  • 标签: 印度河 海国图志 孟加拉 十九世纪 英国东印度公司 谢清高
  • 简介: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军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其作用与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但关于军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从东盟地区安全形势与战略格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与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军事外交现状与前景及挑战多个角度对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进行了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军事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具有明确的现实需求、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战略考量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军事交往,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合作内容不断充实,安全共识逐步接近,军事互信逐步增强,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有助于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并将深刻影响地区安全进程和未来局势发展。同时,中国-东盟军事外交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战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

  • 标签: 军事外交 东盟 安全共同体 “一带一路”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中国加入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作出了援越抗法的战略抉择。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此战略决策主要建立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利益基础上,与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的全球与地区层面的地缘政治体系也有极大关系。

  • 标签: 中国 援越抗法 战略安全 地缘政治
  • 简介: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一)产业优化升级理论。英国里丁大学坎特威尔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一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通过不断的积累而获得了稳步提高和扩大,由此产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二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与积累直接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发展中国家 金融对策 企业技术能力 东盟 产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