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清河本《纬书》含有大量不见于其他纬书辑本的独有佚文,学界对其文献学价值多予以肯定。然此本来源不明,存在伪作的可能。清河本《易纬·通卦验》是该本《易纬》书中保存独有佚文数量最多的一种,通过文献梳理、比勘及内容、语词等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清河本《易纬·通卦验》佚文多有矫揉造作的痕迹,应为后人根据已有文献伪造而成,在使用这些佚文时应加以甄别。

  • 标签: 《易纬》 《通卦验》 清河郡本 纬书 辨伪
  • 简介:一、浅谈养生之道对养生之道论述得十分精辟而透彻.在中桓公问管仲国君怎样才能建立人民爱戴、邻国亲睦、天下信任的威信.

  • 标签: 道论 治国 《管子》 管仲 身体 才能
  • 简介:清儒程廷祚《易》重义理而轻象数,主张回到《易》文本本身,还原《易》的本来面目和本义,注重在人伦日用的实事实物中体道的经世路向,强调人道实践中适时而谋,"时中"具有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实现秩序安排的社会功能。其《易》路向充斥着复明道统的政治想象与治世诉求,彰显了清中期易学于日常生活中重建社会秩序的学术新动向。

  • 标签: 回归原典 以经解经 人伦日用 时中
  • 简介:唐太宗李世民究竟怎样实现"贞观之",史学家早有详尽论证。本文所要论及的是唐太宗及其辅臣在贞观之中,对齐文化的借鉴和运用。本文分"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君身自正,善始慎终"、"探讨兵法强军安边"等四个方面来探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认识齐文化的历史影响及作用,而且有利于使其更好地为当代现实服务。

  • 标签: 贞观之治 齐文化 借鉴 运用
  • 简介:是惠栋一生的结晶,是乾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其主旨在于发挥汉易传统.作为引导乾嘉易学发展方向的易学著作,其易特色可归纳为:尊汉法,以象数解;重小学,以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解;贯通群书,纳入多学科以解;追求古义,改易经文等几个方面.

  • 标签: 惠栋 《周易述》 汉易 象数 训诂 古义
  • 简介:在《程氏易传》中到处充斥着君、臣这类字眼,可见程颐在解释《周易》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而在众多的政治思想中程颐又特别强调有关“君臣共”的思想,他常常将爻与爻之间的相应关系解释为政治世界中的君臣关系。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曾指出“君臣共天下”是北宋新兴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质,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程氏易传》正是这种文化特质的反映。因此,对于《程氏易传》中“君臣共”思想的阐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程颐对于《周易》的解释,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程颐的政治思想。

  • 标签: 君臣 共治 二五之应
  • 简介: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是指舜通过“任贤授能”的执政方式使他自己达到了一种“优游自逸”的状态。孔子之言重在赞叹舜的执政才能,而非对舜治国原则的概括和总结,这一点《左传》、《国语》中的诸多事例足以证明。因此,“无为而”是孔子对舜执政风格的一种独特体悟,随后成为儒家的一种治道理想,但它并非春秋知识界的普遍看法,与《老子》哲学中的“无为而”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同时,历史传说中的“垂拱之”或“垂衣裳之”出现甚晚,不能当做“无为而”的思想来源。如果我们把《老子》的“无为”思想追溯至舜的“无为而”,至少忽略了孔子言说舜“无为而”的真正含义。

  • 标签: 《论语》 《老子》 孔子 无为而治
  • 简介:朱的体会.本文据此考察了朱子治理路:一是对道和书的定位,认为圣人所深见的道不仅仅指的生生之道,而且还涵书本为卜筮而作的本义;二是对治困境的省思,认为因之本义被遮蔽,且道还需经历见得之故,故成为难读的"天书".得出:朱子认定只有达至"此心大段虚明宁静"之境后,方可像圣人一样"深见道之无穷",证成"学无大过"的生命境界.

  • 标签: 朱熹 易学 生生之道 卜筮
  • 简介:<正>值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在此开幕之际,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孔子是在中国诞生的伟大的思想家。作为一位教诲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地生活的人,他在人类的历史上起过划时代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中,孔子的教诲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着。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孔子的极大的影响,获益颇深,以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振兴为基础,近年以来孔子的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的推崇。而这些情况恐怕不止是在日本存在吧!

  • 标签: 孔子 学术讨论会 日本 江户时代 周年纪念 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