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对柴达木盆地南油田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系统分析表明: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碳数分布具有双重性模式,Pr/Ph值〈0.5,呈强植烷优势;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藿烷C35/C34值基本上≤1;指示了南油田原油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湖相较强还原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藿烷和甾烷成熟度参数反映其主要为低成熟原油。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源对比研究,指出南油田原油和扎哈—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下干柴沟组烃源岩之间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性很好。原油类型的一致性为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原油运移提供了基础条件。含氮化合物分析结果反映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咔唑类化合物浓度存在减小的趋势,而异构体化合物中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表明南油田原油自西注入,向北和东南方向运移。由此确定位于南油田西侧的扎哈—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为其油源区,从而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 标签: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乌南油田 柴达木盆地
  • 简介:东北普光地区陆相地层主要目的层须家河组岩性致密,储层物性差,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利用岩心、薄片、EMI成像测井3个方面的资料对普陆1井须家河组裂缝开展精细描述与分析研究,探讨了裂缝的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了裂缝对储层储集性能和气层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发育有高角度构造缝和低角度非构造缝,裂缝充填程度高,主要被方解石和碳质充填,裂缝发育程度高但纵向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分析认为,裂缝不仅成为流体的储集空间,还是重要的流体渗流通道,对于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储层 裂缝 普光地区 四川盆地东北部
  • 简介:储层的性质与埋藏后的成岩作用具有密切关系。通过成岩相研究,能有效地确定与储层性质直接相关的有利储集体。该文在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恢复原始孔隙度,定量计算了夏地区三叠系储层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溶蚀率,并根据计算结果厘定了储层的压实程度、胶结程度以及溶蚀程度的分类标准,阐述了9种成岩相的特征。通过三叠系成岩相的定量评价,认为具有中等压实弱胶结强溶蚀成岩相特征的乌尔禾鼻隆和夏子街断褶带是有利储集体的发育区。

  • 标签: 成岩作用 成岩相 三叠系 乌夏地区 准噶尔盆地
  • 简介:礁滩相白云岩是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的主要储集层,研究其成因对促进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的结构、成因和成岩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白云岩有序度、阴极发光、扫描电镜,以及铁、锰、锶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判断出长兴组微晶白云岩的白云岩化作用发生在原始沉积环境为相对封闭且强烈蒸发的台缘礁后局限海盆中;残余生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的原岩为礁灰岩和生屑灰岩,其原始沉积环境属台缘或台内礁滩相沉积,基于台内礁滩相带相对闭塞、蒸发较强,台缘礁滩相带更易暴露并接受大气水淋滤的影响,较好地继承了原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在不同相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长兴组白云岩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流体的水-岩反应过程和关系,以白云岩成岩环境和白云岩化流体性质及来源为依据,结合水文地质学模式,对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微晶白云岩属近地表准同生期的潮坪环境,由蒸发泵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化流体来自准同生期蒸发海源卤水;残余生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属浅—中埋藏成岩环境,由热对流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化流体来自晚二叠世沉积期的海源卤水。

  • 标签: 白云岩成因 白云岩化流体 长兴组 二叠系 铁山—双家坝 川东北地区
  • 简介:通过对元坝地区6口单井油气主要富集层段二叠系长兴组地层进行薄片样品系统采集,依靠显微镜观察分析,识别出该区30种岩石类型及其4种沉积物来源,并鉴定出该区具有深水沉积特征的放射虫硅质岩,为该区长兴组早期深海沉积环境的确立明确了方向。

  • 标签: 岩石学 海绵礁 放射虫 长兴组 元坝地区
  • 简介:为了系统研究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利用野外露头观测、实验测试分析、概率统计等多种方法,分别对2套页岩的分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条件及含气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2套页岩均具有有机碳(TOC)含量高、成熟度高、厚度适中、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干酪根为主、含气量较高的特征;2套页岩均夹有薄层粉砂岩、细砂岩,富含石英、长石等碎屑组分,易于破裂形成裂缝、微裂缝,为页岩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及储集空间;2套页岩均对甲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现场解析平均含气质量体积分别为1.07m3/t和2.30m3/t。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2套页岩有利区分布面积,采用条件概率体积法对其资源潜力分别进行了评价,得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量分别为0.42万亿m3和0.38万亿m3,均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城口地区的明中—厚坪一带和巫溪地区的咸水—文峰—大同一带均可作为渝东北地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 标签: 页岩气 聚集条件 资源潜力 古生界 渝东北地区
  • 简介:十屋油田左旋滑构造运动开始于沙河子—营城组沉积末期,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时最为强烈,形成了小宽滑带等3个NE向挤压滑带。三维地震研究表明,十屋油田滑构造样式并非单纯滑,而是呈前期滑后期伸展或前期滑后期挤压的发育状态,出现了负花状、"F"型、反"Y"字型和正花状等构造样式。左旋滑运动产生的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十屋油田沉积沉降中心的发育,而且对油气的运聚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左旋走滑 构造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十屋油田
  • 简介:应用地震储层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地区二叠系火山岩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此类火山岩(熔结角砾凝灰岩)是裂隙式火山喷发的产物,其分布主要受早期火山口和火山喷发前古地貌的控制,储集空间以气孔为主;其次,采用本征值相干分析和古地貌恢复技术明确了火山口及喷发前古地貌特征;最后,综合利用测井、物探技术,对火山岩的有利岩性进行预测,形成了裂隙式喷发火山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地震储层学 火山岩 裂隙式喷发模式 正演模型 储层预测 乌夏地区
  • 简介: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组火山岩地层油气藏的分布特征,明确勘探方向,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岩相与地震相响应关系并进行火山岩识别和预测。从钻井岩心和铸体薄片研究入手,在明确研究区火山岩岩性和岩相特征基础上,通过详细的井震标定,结合目的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归纳出岩相与地震相的响应关系,进而开展了火山岩储层预测。研究表明:哈尔加组火山岩岩相以溢流相、火山岩沉积相为主;地震反射主要表现为弱振幅空白透镜状反射相、中—弱振幅弱连续丘状反射相、中—强振幅中连续层状反射相;岩相识别和预测认为哈尔加组火山岩具中心式喷发特征,火山体呈层状或锥状,且具陆上和水下喷发并存的特征。结合成藏条件,认为中距火山口的杏仁状熔岩分布区是有利勘探区带。

  • 标签: 火山岩 岩相 地震相 溢流相 三塘湖盆地
  • 简介:四川盆地东北部晚二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生物礁岩中发育的放射轴状纤维状胶结物(RFC),虽然已完全白云石化,但仍然具有双晶面弯曲(波状消光)且远端收敛的特征,高锶、高钠和暗阴极发光等反映海源流体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层状胶结物和内部沉积物等RFC的其它特征。RFC的原始矿物是海水环境中沉淀的高镁方解石,其存在说明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长兴组海绵礁发育于陡峭的台地边缘,并具有千万年尺度的长期与海水接触的地质条件。RFC中内部沉积物的存在说明胶结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并有短时间的间断,虽然这种间断与短时间的海平面下降有关,但就RFC发育的整个千万年尺度的时间来说,海平面是上升的,生物礁的建造速度与海平面上升幅度基本一致。

  • 标签: 台地边缘礁 RFC 海水胶结物 长兴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