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气温是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要素,其观测方法和误差直接关系到对大气过程的理解和预报精度。开展不同气温观测系统间的对比和分析,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较性,对大气科学以及天气气候的预测、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的对比实验数据,分析了百叶箱气温观测系统和通风防辐射罩气温观测系统的数据差异,讨论了系统误差与环境温度以及辐射误差与太阳辐射和环境风速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订正方法,最后对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通风防辐射罩的气温数据相比,百叶箱的气温数据偏高,其中夜间平均偏高0.19°C,白天平均偏高0.29°C;系统误差是环境温度的一元线性函数,气温每升高1°C,系统误差就会增加0.006°C左右;辐射误差是太阳辐射与环境风速互相耦合作用的结果:太阳辐射有较强的增温效应,与辐射误差呈现近似的抛物线函数关系;环境风速有较好的冷却效应,与辐射误差呈现出近似的负指数函数关系;经误差订正后,夜间和白天的数据误差均减小到了0.0°C,-0.2-0.2°C的样本比例分别从订正前的64.5%和45.3%提高到了83.7%和80.6%,一致率提高到了92.3%和96.0%。

  • 标签: 百叶箱 通风防辐射罩 气温 对比 订正
  • 简介:1前言为了波长乐多普勒雷达大量实时资料能及时传输到福建省气象台,省局于1996年5月,决定利用Cylink无线扩频通雇设备,使福州长乐雷达站微机与省气象台实时业务网芭两地视距为30公里情况下实现联网,信道速率为256KBps。联网成功后,大量多普勒雷达图象资料能实时传输到福建省气象台实时业务网,其中传送一张水平扫描的原始数据724KB只需40多秒时间。传输速率较以往甚高频通信高出近100倍。以往甚高频通信所不能传输的立体扫描资料(一次约6~14MB),利用无线扩频通信得以传输。其联网的成功为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了大量的多普勒雷达实时图象资料。

  • 标签: 无线扩频通信 数据传输 雷达站 扩频通信技术 多普勒雷达 甚高频通信
  • 简介:利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MSP/OLS数据以及2000-2008年陕西省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了卫星灯光指数和城市化水平指数(ULI-NCLI)模型,分析了1992-2013年间灯光指数的变化特征和陕西省城市化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灯光指数(NCLI)和城市化水平指数(ULI)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陕西省1992-2013年城市化过程发展南北不均衡,关中城市群城市化过程发展快于陕北和陕南)992-2010年全省城市发展过程较缓慢,空间特征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关中城市群为中心和大城市周围的面状发展过程,沿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发展过程,陕北、陕南区域内新型小城市或小城镇出现为特征的点状发展过程等三种基本过程;本世纪初关中城市群落基本形成,随后从2005-2013年为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关中以西咸为核心的城市群形成并向周围扩张发展,陕北和陕南的中小城市点状发展过程开始呈现面状扩张发展的趋势.

  • 标签: DMSP/OLS数据 城市化 灯光指数(NCLI)城市化水平指数(ULI)
  • 简介:卫星资料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识别云的宏微观物理参数将有利于人影业务的发展。利用2005—2007年春季青海省东部地区FY-2卫星观测资料,针对不同形态、等级的降水过程,反演该区域降水云的宏微观物理参数,并与降水量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东部FY-2卫星反演的春季降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大多为8~65μm,云顶温度大多为215~240K,云层厚度大都在1500~5200m之间,云水含量大多为10~150g·cm-2,但不同形态、量级降水过程反演的云特征参数值及其与地面降水量的相关性差异较明显。

  • 标签: FY-2 反演 云参数 青海东部
  • 简介:对EN_1型测风数据处理仪存在缺陷的处理措施及改进设想熊良鹏(佛坪县气象局佛坪·723400)EN1型测风数据处理仪是EN型处理仪的改进型,功能较EN型增强且更趋合理,观测操作更加方便。但在使用中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1EN1型处理仪增加了打印输出1小...

  • 标签: 处理措施 处理仪 测风数据 存在缺陷 打印输出 风速记录
  • 简介:以GIMMS3g(thethirdgenerationGlobalInventoryModelingandMappingStudies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数据为基础,利用月合成、标准距平和趋势保留预置白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季节趋势分析方法提取振幅0、振幅1和相位1季节表征因子,运用MK(Mann-Kendall)和CMK(ContextualMann-Kendall)趋势检验获取新疆植被年际和季节趋势变化特征,结合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侦测显著性变化区域的空间分布特点,讨论并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和趋势分析方法下的结果差异。研究表明:(1)植被状况趋于退化的区域面积明显大于植被状况转好的面积,植被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北疆荒漠区域的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好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山区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区域;(2)新疆植被年内波动幅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南缘以北的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3)不同预处理方法下的植被状况趋势显著性结果存在明显的影响,按照显著性信息的提取能力排序,标准距平〉趋势保留预置白〉原始数据〉月平均;(4)耕地区域中有87.88%表现出年内波动幅度显著增加的趋势,53.31%生长季开始期显著推迟。

  • 标签: 年际变化 季节变化 GIMMS 3g数据 趋势分析 新疆
  • 简介:世界气象组织(WMO)数据表示维护和监视跨项目专家组(IPET—DRMM)是2012年基本系统委员会(CBS)第15次届会上确定的OPAG—ISS下设专家组之一(其前身是ET—DRC、IPET—DRC和CT—MTDCF专家组),负责维护和发展WMO表格驱动代码,以适应各成员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要求,监测协调表格驱动代码过渡实施的进展,对新增数据类型的编码格式进行指导和确认,共有核心及联系成员55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赵芳是该组核心成员。

  • 标签: 数据表示 专家组 WMO 会议简介 维护 CBS
  • 简介:基于2013~2016年空气质量监测台站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分解、功率谱分析、BP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数据分析方法解析了中国地区细颗粒物(PM2.5)主要模态的时空特征,并与排放源和气象场建立了相关关系,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地区PM2.5场存在两个主要模态,其中第一主模态为一致增加模态,强度中心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地区;其时间序列呈显著下降趋势。第二主模态主要表现为南北反向变化的偶极子型分布,其大值区分别位于华北中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PM2.5第一模态可以看作平均态,主要受平均排放场和环流场及大地形的影响,在北方的表现更为显著。PM2.5第二模态可看作偏离平均场的一种变化态,在冬季更可能和冷空气活动有关。冷空气的强弱决定了污染累积的位置以及输送的方式,其作用是使得南方的污染明显偏离平均态,故第二主模态在南方的表现更为显著。本研究有效地利用了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大气污染的演变机理,可为进一步认清大气污染的形成规律提供科技支撑。

  • 标签: 细颗粒物(PM2.5) 主模态 多元数据分析 排放场 气象场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全程全网全视频监控系统”中自动站数据后台处理平台的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易操作,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投入业务使用以来程序运行状态良好,能满足目前全程全网传输监控对自动站数据的监控需要。

  • 标签: 全程全网全视频 实时监控 自动站数据
  • 简介:1会议概述2011年9月20—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数据表示和代码跨项目专家组(IPET—DRC)第3次会议在澳大利亚气象局(BoM)召开,专家组成员、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代表、欧洲政府间航空安全组织(EUROCONTROL)代表、水文气象设备行业(HMEI)代表、

  • 标签: 数据表示 专家组 委员会 会议总结 代码 系统
  • 简介:1会议背景2015年4月14—16日,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EuropeanOrganisationfortheExploitationofMeteorologicalSatellites)及联合极轨卫星系统(JPSS:JointPolarSatelliteSystem)在德国EUMETSAT总部举办了第2届卫星数据处理软件包(CSPP:CommunitySatelliteProcess-ingPackage)及国际MODIS/AIRS处理软件包(IMAPP:InternationalMO-DIS/AIRSProcessingPackage)用户会议,会议讨论了目前国际上的主要极轨气象卫星(SuomiNPP、FY-3及Metop、Terra、Aqua、POES)直收用户的数据接收、处理与应用技术,还讨论了欧洲下一代极轨气象卫星(METOP-SG,2021年发射)的载荷配置及数据直接广播。

  • 标签: 极轨气象卫星 MODIS 数据处理 软件包 会议简介 用户
  • 简介:1概况2014年4月28日至5月2日,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数据表示维护和监视跨项目专家组(IPET-DRMM)第2次会议在美国马里兰州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召开,专家组成员、WMO政府间海洋气象委员会(IOC)海洋气象联合技术委员会(JCOMM)代表、WMO秘书处官员等共15人参加,WMO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代表、民用航空组织(ICA0)代表、国家气候监测产品工作组(nNCMP)代表通过电话会议参加讨论。

  • 标签: 技术委员会 数据表示 WMO 专家组 会议简介 维护
  • 简介:“粒径××,粒子数××,粒普××,PM2.5浓度××”,通过电子触摸屏,工作人员每隔3S就能采集一次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和粒径分布。3月29日我国首台可实时检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的仪器(LD310和LD320)在京通过了专家鉴定。

  • 标签: PM2.5 颗粒物浓度 监测仪器 实时检测 采集 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