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鉴定了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SMAD3SMAD4的相互作用。通过SMAD3SMAD4各突变体的同源异源相互作用的双杂交反应,确定SMAD4介导信号传递的功能区在中间连接区,SMAD3的功能区在C末端。

  • 标签: SMAD3 SMAD4 酵母双杂交
  • 简介:以pBRTM/HCV-3011模板,通过PCR法扩增ns5a、LISDR(左端序列)RISDR(右端序列),分别经XhoⅠ/EcoRⅠ、XhoⅠ/HindⅢEcoRⅠ/HindⅢ双酶切,连入穿梭质粒pEGFP-N3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N3-ns5apEGFP-N3-ns5a-△ISDR.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序列测定.将这2种重组质粒通过电穿孔法转染HeLa细胞,然后在G418选择压力下进行有限稀释法筛选,用RT-PCR荧光显微镜鉴定.经酶切鉴定基因测序证实,重组穿梭质粒已插入目的片段ns5a、LISDRRISDR.RT-PCR荧光显微镜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ns5apEGFP-N3-ns5a-△ISDR,目的基因在HeLa细胞中得到表达,为研究HCVNS5A中是否存在抗干扰素治疗的功能蛋白提供了实验材料.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敏感决定区 HELA细胞系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丙型肝炎 真核表达载体
  • 简介:应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p16抑癌基因(CDKN2)进行体外定点突变,在p16cDNA中引入第48位密码子CCG(Pro)→CTG(Leu)第74位密码子GAC(Asp)→AAC(Asn)突变,构建了p16-P48Lp16-D74N突变体。野生型突变型p16cDNA克隆于pcDNA3构建pCMV-p16、pCMV-p16P48LpCMV-p16D74N真核表达载体,导入纯合缺失p16基因的人肺癌细胞株H460,经RNA点杂交、RNA印迹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到P16表达。通过比较表达野生型突变型P16的H460细胞在~3H-TdR掺入及细胞所在周期的差异,证实P16表达抑制细胞进入S期,而P48LD74N突变体对细胞进入S期没有什么影响,提示P48LD74N突变导致P16蛋白功能丧失。

  • 标签: P16基因 体外定点突变 基因表达 细胞周期
  • 简介:研究寡核苷酸芯片的重复性与间隔臂(spacer)探针长度之间的相关性.设计12条不同长度的带有不同spacer的探针,与749bp荧光标记靶序列杂交.扫描分析三次杂交结果,用Quantarray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随探针长度的延长,杂交信号的变异系数逐步降低.15mer的探针杂交的信号较弱,杂交不够稳定,重复性也相对较差.20mer、25mer、30mer的探针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spacer为15时变异系数最小.说明选择spacer为poly(dT)15的25mer30mer的探针可以获得较好的重复性.

  • 标签: 间隔臂 探针长度 寡核苷酸芯片 相关性 杂交重复性 变异系数
  • 简介:溶栓疗法不仅已被常规地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而且也已用于其它血栓病的治疗中,如急性缺血性脑血栓、肺栓塞、急性周围动脉血栓等。尿激酶原是双链尿激酶的单链前体,它主要激活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蛋白原,所以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临床结果表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与t-PA、链激酶或尿激酶伍用均有协同作用。本文综述它了的特性、结构与功能,以及它的药代动力学临床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溶栓疗法 尿激酶原 结构与功能 药代动力学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烷化剂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9例脑胶质瘤6例正常脑组织MGMT、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蛋白表达。结果:脑胶质瘤患者组织MGMT、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10.3%20.5%,3种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模式与其对应蛋白表达模式相似,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显示39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甲基化的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MGMT基因未甲基化患者(P〈0.05,Log-rank检验)。结论:MGMT及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检测MGMT、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预测烷化剂化疗耐药性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胶质瘤 启动子CPG岛甲基化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 错配修复基因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的发展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一直不容忽视,要想使农业稳步发展,农作物的种子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种子质量的衡量标准,品种的真实性纯度对农作物的品质及产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全国各地因为品种的真实性纯度问题而减产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全国经营种子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而监管种子的技术相对落后,就这种现状,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种子纯度真实性的因素,并研究了怎样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鉴定,最后根据研究数据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检测 品种真实性 品种纯度 转基因品种
  • 简介:由于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对没有加施标签予以声明的情况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就显得十分迫切且意义重大.本研究以进口转基因抗草甘膦油菜籽大豆为材料,通过比较分析外源的CP4-EPSP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表达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出两对不同的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对转基因油菜籽大豆中外源的CP4-EPSPS基因进行了检测.

  • 标签: 抗草甘膦油菜籽 抗草甘膦大豆 CP4-EPSPS PCR CP4-EPSPS基因 检测
  • 简介:目的:融合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胞外功能区,为制备针对该分子的特异性抗体提供可用的靶标抗原。方法:通过PCR扩增EGFR胞外区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ABhFc中,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EGFR的瞬时分泌表达,纯化获得电泳纯级的分泌蛋白,并通过ELISA、Western印迹、Biacore3000系统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经测序证实扩增得到了正确的EGFR胞外区基因序列,SDS-PAGE初步确认获得了单、双体的EGFR胞外区,ELISA检测证实双体融合蛋白hFc-EGFR可与商业化的EGF特异性结合,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单体融合蛋白His-EGFR可与商业化抗体特异性结合;经Biacore3000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系统测定,双体融合蛋白hFc-EGFR与商业化抗体爱必妥的亲和力达0.5nmol/L。结论:利用哺乳动物细胞HEK293T分泌表达系统获得了结构正确的单、双体2种类型的EGFR胞外区融合蛋白纯品,将用于抗EGFR特异性抗体的筛选。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胞外区 真核表达 分泌表达 结合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144例SARS患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含量在发病后的变化;将小鼠随机分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SARS-CoVN蛋白,连续给药9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SARS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随发病时间有升高变化(P〈0.05),在发病40d前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超标的病例数占本时间段内的病例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而且超标的含量也明显升高。SARS-CoVN蛋白使小鼠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含量在3951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在2139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ARS-CoVN蛋白可以升高小鼠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其升高最为明显的时间段与SARS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时间段基本一致。由此推测,SARS-CoVN蛋白可能是促使SARS患者发病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冠状病毒 N蛋白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人附睾蛋白4(HE4)、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199(CA199)在绝经后卵巢可及综合征(PMPO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125例PMPOS患者及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HE4、CA125CA199的水平,其中PMPOS患者分为良性肿瘤组(良性组,n=50)恶性肿瘤组(恶性组,n=75)。结果:PMPOS恶性组患者血清HE4、CA125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的CA125水平略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CA199HE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者联合检测用于诊断PMPOS恶性肿瘤的敏感度达到81.2%,而特异度也保持在90.0%。结论:联合检测HE4、CA199CA125可有效提高对PMPOS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效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人附睾蛋白4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绝经后卵巢可及综合征
  • 简介:目的:构建GFE-1多吠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d(rmhTNF一仅)融合蛋白(GFE-1-rmhTNF),研究该融合蛋白的体外活性体内分布。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编码GFE—l的寡核苷酸片段连接在rmhTNF—d序列的3’端,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采用Q—SepharoseFF阴离子层析柱SP—SepharoseFF阳离子层析柱纯化蛋白,SDS—PAGEWestern印迹鉴定,测定该融合蛋白的体外活性,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构建了融合蛋白GFE-1-rmhTNF,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体外活性实验显示,GFE-1-rⅢhTNF对L929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体内分布实验证实,GFE-I-rmhTNF在小鼠肺组织的富集远高于肝肾组织。结论:构建了融合蛋白GFE-1-rmhTNF.,可显著杀伤L929细胞并特异性富集于小鼠肺组织。

  • 标签: 人肿瘤坏死因子 GFE-1多肽 融合蛋白 体外活性 体内分布
  • 简介:与许多在细胞浆内复制的RNA病毒不同,流感病毒的复制及转录都在细胞核内进行。流感病毒感染细胞进入细胞浆后,经病毒脱壳将病毒核糖核蛋白体复合物(vRNP)释放到细胞浆。vRNP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碱性聚合酶1(PB1)、碱性聚合酶2(PB2)、酸性聚合酶(PA)及核蛋白(NP)。vRNP被主动运送到细胞核内,开始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转录。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的晚期,在细胞浆中新合成的PB1、PB2、PA及NP蛋白也需要进入细胞核,参与新的vRNP的装配。我们简要介绍有关流感病毒vRNP新合成的PB1、PB2、PA及NP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机制。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病毒核糖核蛋白体复合物 蛋白核内运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连锁不平衡单体型,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方法:选取30例广州汉族无关个体,用重新测序的方法进行MASP2基因SNP的发掘,构建连锁不平衡(LD)模式,与HapMap公布的其他4个人群数据相比,并选择4个标签SNP(tagSNP)在232例北京汉族个体291例广州汉族个体中分析MASP2的多态性单体型。结果结论:对MASP2的重测序共检测出16个SNP,LD分析显示来自中国不同地区人群的LD模式基本相同,与来自美国日本的人群存在差异;北京广州地区汉族人群tagSNP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单体型
  • 简介:人工合成了芋螺毒素SO3的基因片段,通过链延伸方法获得了SO3的全长基因.在此基础上,将SO3基因插入到含抗大鼠转铁蛋白受体的单链抗体基因的pTIG-Trx表达载体中,构建含抗大鼠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SO3融合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Origmia(DE3)/DsbC并得到了表达,该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进一步研究芋螺毒素SO3跨血脑屏障转运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转铁蛋白受体 单链抗体 芋螺毒素SO3 血脑屏障 大鼠 融合蛋白
  • 简介:目的:应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由HA、NA、M1M2蛋白组成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样颗粒,为研究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构建能共表达A/chicken/Jilin/2003(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A/PR/8/34(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离子通道蛋白(M2)的2个二元重组杆状病毒,共同感染HighFive细胞,同时表达HA、NA、M1M2蛋白,使这4种蛋白在感染的细胞内自主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经差速离心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收获病毒样颗粒,通过Western印迹鉴定病毒样颗粒的组成,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形态,血凝试验测定病毒样颗粒的活性。结果:HA、NA、M1、M2蛋白在昆虫细胞中共表达,并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电镜观察到病毒样颗粒的形态与流感病毒一致,直径约80nm;血凝试验显示该病毒样颗粒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的活性。结论:应用该方法可以制备流感病毒样颗粒,为H5N1流感疫苗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案。

  • 标签: 流感病毒 病毒样颗粒 杆状病毒
  • 简介:HLA-B27阳性患者人群中,内质网氨基肽酶1(ERAP1)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密切相关。内质网中,ERAP1可有效剪切抗原肽,使其成为适合HLA-Ⅰ类分子提呈的寡肽。ERAP1基因多态性决定N端抗原肽修剪功能的正常与否以及HLA-B27分子的稳定表达。细胞水平的研究表明,不同ERAP1等位基因组合对于抗原肽底物的修剪能力决定了B27分子能否在细胞表面稳定表达。但是,功能型与功能异常型ERAP1如何影响HLA-B27抗原肽加工、B27稳定表达,以及如何影响AS疾病进程免疫病理学改变等均未得到阐明。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内质网氨基肽酶1 HLA-B27
  • 简介:目的:采用巢式PCR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轻链重链基因进行扩增,对获得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找出克隆鼠Igκ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的通用方法。方法:设计22对扩增鼠Igκ轻链可变区重链可变区基因的引物,对6株鼠抗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与NCBI公布的鼠免疫球蛋白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巢式PCR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单克隆抗体克隆过程的假基因,并且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均符合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特征。结论:建立了克隆鼠免疫球蛋白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的通用方法,为后期克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基因提供了基础,并为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与抗体的结合位点提供了实验数据。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单克隆抗体 可变区 巢式PCR 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