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施工自动化是综合应用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构件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规划和管理的综合机械化施工方法。工地自动化并不是简单的用功能单一的机器人来代替熟练工人的部分操作。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显着,而是重新建立一个建筑生产体系,使其充分兼顾工程机械的机电一化特点,就像制造业中的工厂暖心生产一样,在现场施工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施工现场实现工厂自动化。

  • 标签:   建筑施工 机电 一体化
  • 简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流成为机电一化的主要特征。工程机械机电一化产品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性能和功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工程机械机电一化技术是建筑行业信息化的重要高新技术,是矿山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化技术在建筑采掘、运输装备应用推广方面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建筑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清洁、结构优化的建筑工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建筑施工 机电 一体化
  • 简介:  摘要:产品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产品结构设计的好坏,决定了产品能否实现其各项功能。结构设计师应具有全方位、多目标的空间想象力,也应具有跨领域的协调能力。设计安全、耐用、高性能、低成本且易于制造的产品。以绿色节能冰箱的结构设计为例,设计师不仅要设计一系列相关部件来实现其各种功能,还要考虑冰箱的美观和紧凑的结构。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材料和能源消耗的降低,还要考虑产品部件的回收价值,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基于此,本文对机电一化设计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机电一体化 关键技术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的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180例(360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研究期间出现并发症共7眼,发生率为1.95%。包括:术中虹膜脱出2眼(0.56%)、角膜内皮损伤1眼(0.28%)、高眼压3眼(0.83%)、拱高过大而更换人工晶状1眼(0.28%)。所有并发症经适当处理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近视者行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安全、有效,尽管存在一定比例的手术并发症,但经适当处理效果良好。

  • 标签: 植入术,晶状体,人工,后房型,有晶状体眼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弯角球囊椎后凸成形术(PC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60~89岁[(73.0±8.7)岁]。20例采用PCKP治疗(PCKP组),50例采用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PV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 d骨水泥分布优良率及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术前、术后1 d及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上部及下部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4个月[(3.0±0.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 PCKP组骨水泥分布优良率为100%,其中优13例,良7例,差0例;PVP组骨水泥分布优良率为82%,其中优21例,良20例,差9例(P<0.05)。PCK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10/50)(P<0.05)。两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上部Cobb角、下部Cobb角、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 PCKP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显著高于PVP组,上部Cobb角、下部Cobb角、VAS及ODI均显著低于PVP组(P<0.05或0.01)。术后3个月PCKP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仍显著高于PVP组,上部Cobb角、下部Cobb角仍显著低于PVP组(P<0.05或0.01),但两组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KP组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显著升高,而上部Cobb角、下部Cobb角、VAS及ODI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PVP组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上部Cobb角、下部Cobb角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VAS及ODI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与PVP相比,PCKP治疗OVCF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效果好,骨水泥渗漏率低,同时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早期缓解疼痛,明显改善脊柱功能。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传统经皮椎成形术(PVP)和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分析风险情况。方法:实验选取了我市某三甲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n=40)与实验组(n=40)。常规组采取传统经皮椎成形术,实验组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几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夹层椎发生骨折风险较小,传统PVP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因此,PKP治疗该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VP PKP 治疗骨质疏松 夹层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快速康复理念在小儿扁桃、腺样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5月收入的行小儿扁桃、腺样切除术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 结论 小儿扁桃、腺样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能加快患儿术后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小儿扁桃体 腺样体切除术 快速康复理念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快速康复理念在小儿扁桃、腺样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5月收入的行小儿扁桃、腺样切除术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 结论 小儿扁桃、腺样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能加快患儿术后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小儿扁桃体 腺样体切除术 快速康复理念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案在小儿扁桃腺样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6-2022.6于我院行小儿扁桃腺样手术的患儿(n=40),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全麻方案,n=19)和实验组(采用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案,n=21)。比较两组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在麻醉后恢复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值较小,P>0.05。结论 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案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成形介入治疗椎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2月46例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守疗法,研究组实施经皮骨水泥椎成形介入治疗。分析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治疗优良率、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Cobb角优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骨水泥椎成形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疼痛和有效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减少保守治疗并发症,缩短住院的时间。

  • 标签: 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介入治疗 椎体压缩骨折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扁桃腺样切除术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对术后康复及疼痛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扁桃腺样切除术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疼痛评分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时间情况。

  • 标签: 个性化 护理 扁桃体腺样体 术后 康复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扁桃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炎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其运用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扁桃切除术治疗的慢性扁桃炎患者中选取26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甲组与乙组,各13例,甲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乙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通过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负面情绪等观察比较,评价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手术时间(42.21±4.99)min、住院时间(7.88±2.33)d,短于甲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疼痛评分(2.85±0.66)分、焦虑评分(32.21±4.06)分、抑郁评分(31.17±4.92)分,低于甲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策略的科学使用,对加快慢性扁桃炎患者扁桃切除术后康复速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慢性扁桃体炎 围手术期护理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经皮椎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3月-2022年5月收入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经皮椎后凸成形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40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为(4.16±1.02)ml,手术时间为(82.19±20.03)min,住院天数为(9.02±1.24)d;术后7d40例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7d40例患者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术前(P<0.05)。 结论 经皮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肢体功能。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成形介入治疗椎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2月46例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守疗法,研究组实施经皮骨水泥椎成形介入治疗。分析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治疗优良率、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Cobb角优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骨水泥椎成形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疼痛和有效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减少保守治疗并发症,缩短住院的时间。

  • 标签: 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介入治疗 椎体压缩骨折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以1例67岁女性急性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L1)为例,介绍一种单侧入路骨囊袋填充椎成形术的手术关键步骤。单侧入路骨囊袋填充椎成形术治疗新鲜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可以部分恢复椎前缘的高度,在减少手术创伤、减低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可达到与双侧入路相同的手术结果,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囊袋椎体成形术 单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从力学角度探讨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pIOL)植入术后不同时间拱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有晶状眼pIOL植入术的123例近视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86例,年龄(24.74±5.58)岁。单眼手术者纳入术眼、双眼手术者纳入术前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影像更清晰的1只眼进行研究。术前在UBM下观察眼前节结构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J测量虹膜、睫状体形态学参数,包括虹膜跨度(IS)、虹膜膨隆度(IC)、虹膜-睫状体接触距离(ICCD)及虹膜-晶状接触距离(ILCD)等,并按ICCD从0起每0.36 mm范围将患者分为Q1、Q2、Q3组;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晶状厚度,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水平径和前房深度;记录植入的pIOL尺寸型号。于术后1周、3个月、1年使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测量拱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术前眼前节参数对术后不同时间拱高的影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的拱高。结果术后1周、3个月、1年的拱高分别为(723±265)、(642±255)、(613±28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43,P<0.001)。术后1年内拱高持续下降,下降总量为(122±86)μm,其中术后1周至术后3个月下降(69±98)μm;术后3个月至术后1年下降(52±54)μm。回归模型显示pIOL尺寸型号、ILCD与术后1周的拱高呈正相关,晶状厚度、IS、IC与术后1周的拱高呈负相关(调整R²=0.404,P<0.001);pIOL尺寸型号、ILCD与术后3个月的拱高呈正相关,IS、IC与术后3个月的拱高呈负相关(调整R²=0.342,P<0.001);pIOL尺寸型号与术后1年的拱高呈正相关,IS、IC与术后1年的拱高呈负相关(调整R²=0.661,P<0.001)。Q3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拱高均高于Q1组,Q2组术后1年的拱高高于Q1组。结论pIOL较大、IS短、ILCD和ICCD大可能与术后早期高拱高有关,晶状厚、虹膜反向膨隆度大则与术后早期低拱高有关。术后1年内,pIOL尺寸型号、IS、IC以及ICCD持续影响拱高。ICCD、ILCD以及IC可反映后房空间大小;改变pIOL襻的植入位置与受力可影响术后拱高。

  • 标签: 近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虹膜 睫状体 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经皮椎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包括经皮椎成形术和经皮椎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强化术通过将骨水泥注入骨折椎体内以增加椎强度,从而减轻症状。术中注入的骨水泥根据位置可分为椎体外(渗漏)和椎体内两部分。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或可导致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或与临床结果、影像学结果、手术并发症及生物力学性能等密切相关。截止目前,椎体内骨水泥分布类型的研究数量众多、分类标准不一,尚缺乏系统归纳。骨水泥分布类型是经皮椎强化术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几乎不可忽视;根据术后X线片分类居多,根据术后CT扫描分类次之,根据术后MR检查分类少见;根据骨水泥形态的分类标准趋于一致,而根据骨水泥范围的分类标准趋于混乱;无论是形态分类还是范围分类,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均有相同、相似或相佐;单一现有的分类方法,尚不能完好的描述骨水泥分布情况。对分类系统进行综述,总结分类系统的临床意义及生物力学相关结论,归纳分类系统的可靠性和局限性,以期为骨水泥椎分布情况分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眼前节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测量扩瞳前后白内障患者晶状和人工晶状(IOL)偏心和倾斜的重复性及相关性。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3—7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性白内障患者109例157眼。由同一检查者应用CASIA2于白内障术前和术后1周对患者质量分数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前后晶状或IOL的偏心量和倾斜度分别进行3次测量,采用组内标准差、重测试重复性(TRT)、变异系数(CoV)、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重复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双眼晶状和IOL扩瞳前与扩瞳后偏心量和倾斜度的相关性。结果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扩瞳前和扩瞳后晶状偏心量分别为(0.217±0.112)mm和(0.220±0.110)mm,倾斜度分别为(5.017±1.422)°和(5.310±1.645)°,扩瞳前和扩瞳后IOL偏心量分别为(0.245±0.136)mm和(0.250±0.145)mm,倾斜度分别为(5.144±1.345)°和(5.437±1.6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扩瞳前及扩瞳后双眼晶状均向颞下方偏心和倾斜;右眼IOL均向下方偏心,向颞下方倾斜,左眼IOL均向颞下方偏心和倾斜。除晶状偏心量外,白内障患者晶状倾斜度、IOL偏心量和倾斜度在扩瞳前后的测量重复性均较好,ICC值范围0.815~0.984,均TRT的百分比<50%,均CoV≤14.840%。对不同眼别进行分析显示,除晶状偏心量测量重复性较差,双眼晶状扩瞳前后偏心轴向、倾斜度、倾斜轴向,IOL扩瞳前后偏心量和倾斜度的测量重复性均较好,ICC值范围为0.757~0.998,均TRT的百分比<50%,均CoV≤17.763%。各眼别晶状和IOL扩瞳前与扩瞳后偏心量、偏心轴向、倾斜度和倾斜轴向的相关性均较好(r≥0.679,均P<0.01)。结论扩瞳前后CASIA2测量晶状和IOL的倾斜度、偏心轴向、倾斜轴向及IOL偏心量的重复性均较好,扩瞳前与扩瞳后各测量值相关性较好。

  • 标签: 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 诊断试验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偏心 倾斜 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V4c植入术对全眼、眼内及角膜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拟行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V4c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患者44例(88眼)。使用角膜屈光分析仪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在3、4、6 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波前像差、角膜波前像差及眼内波前像差值。手术前后全眼、眼内及角膜各波前像差值[如总像差、低阶像差Tilt(S1)值、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球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手术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5±0.12和1.11±0.12。在3、4、6 mm瞳孔直径下,术后全眼总像差分别为(0.34±0.14)μm、(0.57±0.23)μm、(1.81±0.83)μm,眼内总像差分别为(0.34±0.11)μm、(0.52±0.16)μm、(1.74±0.68)μm,术后全眼总像差、眼内总像差均较术前明显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眼:t=14.67, P<0.001; t=16.68, P<0.001; t=14.35, P<0.001。眼内: t=15.41, P<0.001; t=13.89, P<0.001; t=13.21, P<0.001)。在6 mm瞳孔直径下,术后全眼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 P=0.001; t=-2.84, P=0.008; t=-2.94, P=0.006);眼内高阶像差、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 P=0.013; t=-3.02, P=0.005)。余像差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能降低全眼、眼内总像差,但角膜像差无明显变化。

  • 标签: 波前像差 近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