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TOBSPIN切丝机采用全新理念和创新设计生产的新一代旋转式切丝机。切刀的进给和切刀的退回零位由一台单独的伺服电机驱动,在更换切刀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控系统的故障和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容易造成进刀螺杆与推刀异形螺母脱离现象,切刀零位丢失后。复位校对过程复杂繁琐用时较长,对维修校对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且在校对过程中易出现错误及零部件的损坏。校正过程存有较多的安全隐患。经分析研究,在八套进刀单元内加装切刀零位校正装置。能够方便快捷实现TOBSPIN切丝机切刀零位校正工作。大大简化校正过程。本文对该装置的研发展开相关论述。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将一次性输液袋制作改良成一次性灌肠袋,由吸痰管替代肛管,应用于保留灌肠等临床护理操作,制作简单,操作更规范更符合无菌原则,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及护士的工作效率。

  • 标签: 一次性灌肠装置 保留灌肠 体会
  • 简介:摘 要:为了缩短新产品上市的周期缩短和降低失败成本,我在氧气节流减压装置的开发初期就进行工艺设计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工艺设计改良的方案进行总结,以期对类似产品的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氧气节流减压装置 减压模块 流量调节模块 操作模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肛肠患者术后灌肠清洁度,降低肛肠疾病术后灌肠患者病耻感,降低肛肠疾病术后患者肛肠漏液发生率。方法:将我科2021年4-9月收治肛肠手术术后需要灌肠的病员400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灌肠器进行灌肠,观察组使用带防喷溅装置的灌肠器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在灌肠漏液率,患者病耻感已经清洁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灌肠漏液率为20%、对照组患者术后灌肠漏液率为45%;观察组患术后灌肠清洁率为36%、对照组患者病耻感发生率为90%,观察组患者术后灌肠清洁度为80%、对照组患者术后灌肠清洁率为5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防侧漏装置,术后灌肠,肛肠疾病患者,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患者采取化疗过程中选择血管通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接诊的100例需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中心静脉导管,而实验组患者采取的是外周静脉短导管进行化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并发症概率和对血管通路装置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概率发现,实验组患者采取的外周静脉短导管的并发症概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0%),研究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短导管在化疗过程中并发症概率更低,患者对于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受到患者、护士、医生和社会四方面因素影响,可以通过建立通路装置评估小组、发挥医生决定作用、护士管理和相关人员建议四种方面方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选择指导。

  • 标签: 肿瘤 化疗 血管通路装置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体外膜肺氧合系统是一种用于短期辅助心脏和肺脏的装置,通过体外循环为患者心脏提供短时间辅助,使患者的血液得以通过体外膜肺得到氧合。然而,目前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存在医院转运困难且缺乏移动性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在应急情况下的灵活运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设计一种移动装置,将体外膜肺氧合系统安装在其上,实现系统的便捷移动。在移动装置上设置多个承托部,用以安装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的各个部件,确保其在移动过程中稳定可靠。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的应急能力,同时也使得系统更加灵活、易于移动,为应对不同临床环境和应急场景提供了更好的适应性。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系统 移动装置 应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畸装置固定外伤松动牙齿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55例患者113例外伤牙齿松动患牙,均给予正畸装置进行固定,以解除患者的早接触以及咬合创伤。治疗期间,定期检测患牙的牙髓活力,需要时及时给予根管治疗。正畸装置治疗时间为3个月,3个月后拆除装置,而后每6个月复查1次,每次均对患者的牙周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13例外伤牙齿松动患牙,经过正畸装置固定后,患牙的存留率达到100%。113颗患牙中,有83颗出现了牙髓坏死情况,这些患牙均及时采取了根管治疗措施;有73颗患牙出现了牙周膜愈合;有37颗患牙出现了牙槽骨粘连;有3颗患牙出现了轻度根外吸收。结论采用正畸装置固定对外伤松动牙齿进行治疗,其近期疗效显著,能够保存患者的患牙及功能,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正畸装置固定 外伤松动牙齿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提供一种儿童坐立位胸部X线摄影装置,使儿童坐立位拍摄胸片时,能够有效地固定成标准体位,并且方便、有效地做好射线防护,减少对儿童的损害。方法胸片装置由片夹、立架、底座、小儿坐立升降板、防护围裙等组成。为了让小儿的胸部挺起贴近暗盒或成像板,让儿童坐在升降板上,小腿下垂或站立在升降板上都是取得上述要求的最佳姿势。可以使坐立板在立架上高低调节,通过片夹和坐立板的升降调节,从而满足不同身高的小儿使用。在片夹下用铅橡皮做成围裙,用粘拉锁的方式固定连接,长度可以将小儿身体围绕一周,大小约90cm(周长)×35cm(上下宽度),用于对小儿盆腔的防护。结果小儿行坐、立位拍摄胸片时,可以把此装置放在胸片架前,小儿坐或站在台上,通过调整钢管高度,使防护围裙正好在小儿的盆腔射线敏感区固定,起到固定儿童身体和防护射线的作用。投照方便,可以更大程度地协助家长照顾儿童、达到摄片理想体位。结论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探索研究,设计研制出的这一套儿童坐立位胸部摄片及防护装置。此装置简单易做,成本低廉,用此装置辅助摄儿童胸片,既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摄片的质量,又能最大程度地使儿童减少射线的损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吸入治疗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提高吸入技术的准确性,可改善疾病的预后。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特点、配合程度和个人喜好正确选择和使用吸入装置,是治疗的关键之一。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浦东)专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通过介绍吸入装置的原理、不同吸入装置的特征和使用要点以及制定相关的吸入治疗技术评价标准,为基层医院实施吸入治疗技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吸入治疗 吸入装置 儿童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加压装置应用于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40例介入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20例。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压迫止血,观察组则予以自制加压装置止血。比较两组并发症(穿刺处出血或渗血、压迫处疼痛、皮肤破损、局部皮肤过敏等)及患者对止血舒适率与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止血舒适率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制加压装置应用于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中,相比传统方式压迫止血,一方面可以减少穿刺处出血或渗血、压迫处疼痛、皮肤破损、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止血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自制加压装置 介入术 压迫止血 并发症 舒适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自行研制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在门诊输液室肥胖输液患者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6年 4月在我院进行输液的 550名肥胖输液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应用组, 275例)和对照组(非装置组, 2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疼痛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验组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验组静脉穿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能够在显示屏上实时动态显示静脉走形,有助于护士快速找寻适合穿刺的静脉,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肥胖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 静脉输液 肥胖患者 护理 静脉穿刺 设备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成人密闭式吸痰安全性及应用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呼吸道护理协会、美国重症医学会、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相关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由2名研究人员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3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11篇、专家共识4篇。从使用指征、临床效果、安全性、使用方法、更换5个方面汇总了27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关于成人密闭式吸痰装置临床应用的最佳证据,临床护理人员在应用证据时需结合临床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证据,以规范密闭式吸痰装置的临床应用。

  • 标签: 成年人 密闭式吸痰装置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心室辅助装置置入后泵血栓形成是其长期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治疗泵血栓并发症对置入术后效果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术后泵血栓形成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探讨泵血栓形成的临床监测指标。

  • 标签:
  • 作者: 王冠宇 李雪阳 李帅帅 陈云霞 张玲玲 霍晓冉 张驰 李娟 冯英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第06期
  • 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ICU,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河南洛阳 471003,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护理部,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中心,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
  • 简介:摘要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引流管受到意外暴力牵拉时,患者的约束与引流管的固定并不能有效避免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发生。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创新团队为改变以约束和固定等传统手段防止引流管脱管的现有技术,针对引流管脱出的根本原因进行干预,设计了一种医用引流管防牵拉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2843025.1)。卡套与卡环的设计在引流管受到意外暴力牵拉时摩擦夹紧件通过机械闭合的方法夹闭引流管,达到引流管制动的目的,防止引流管的脱出。卡套和卡环的断口设计可适用于不同管径的引流管,且蜂鸣装置在卡环进入卡套的瞬间启动,可警示医务人员脱管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使护士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是医用引流管的"保险丝",旨在及时、有效地预防UEX发生。

  • 标签: 引流管 非计划性脱管 防牵拉装置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全髋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质量。方法手术床旁安置两套吸引器,手术台上方两根吸引管,术中交替使用。结果双吸引装置的使用可节省时间和为病人节约费用,明显提高手术配合质量。达到病人、医生、护士都满意的效果。讨论双吸引器的使用弥补了单一吸引装置的不足,更加符合手术配合的需要,值得推广。

  • 标签: 吸引装置全髋置换术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引流装置在手汗症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2年 8月至 2020年 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汗症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患者使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作为对照组( 35例),另一组使用负压球引流作为实验组( 30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患者在院时间。结果 使用负压球引流的患者无论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方面都比有水封瓶引流的患者短,两组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负压球细管引流对于手汗症术后快速康复推进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手汗症 负压球 快速康复
  • 简介:伴随着无张力疝修补在国内的不断开展,修补装置也不断改进,超普疝装置(UHS)[1]是在美国疝外科专家Gilbert所创立的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herniasystem,PHS)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质量更轻,网片伸展性更好,更适合在局部麻醉下操作。福建省福清市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UHS修补腹股沟疝4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 普理灵疝装置 腹股沟疝 局部麻醉 临床应用 Gilbert
  • 简介:便秘是卧床患者最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便秘不仅会导致粪性溃疡、肠梗阻、尿潴留,严重的还会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卧床患者大多排便无力,临床上解决此类问题多使用口服给药、肛塞通便药物或灌肠操作来改善排便情况。如果效果不佳,还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方法帮助患者排出粪便。为了很好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卧床患者的粪便辅助清除装置,用以改善患者的排便,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卧床患者 粪便 设计 装置 应用 全身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