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OCTA具有无需造影剂、高分辨率、检查快捷、三维成像等优势,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眼前节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OCTA也有应用的局限性。本文对OCTA的成像原理及特点做简单介绍,就OCTA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对干眼症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撷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门诊就诊的80例干眼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均为40例。实验组施行普拉洛芬+玻璃酸钠方案,参照组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5.00%;实验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干眼症状评分分别为(16.26±2.05)s、(9.85±2.03)ml、(0.21±0.07)分,均优于参照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干眼症状评分分别为(9.15±1.42)s、(6.45±1.52)ml、(0.76±0.33)分。结论:干眼症患者接受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方案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 标签: 普拉洛芬 玻璃酸钠 干眼症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眼科植入材料主要是指应用于眼科器质性损伤手术中的生物医用材料,理想的眼科植入材料应具备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义眼台植入术是当前眼科植入手术方面的主要术式,义眼台材料主要包括羟基磷灰石、硅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等,而义眼台植入时均需包裹物,常用的包裹材料主要有胶原蛋白海绵、巩膜、羊膜、脱细胞真皮等。义眼台及其包裹物的生物相容性是决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治疗的关键,故本文着重对义眼台及其包裹物的生物相容性进行分析,进而对眼科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眼科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义眼台;羟基磷灰石   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眼部的美容保健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眼部的美容保健与治疗往往需要采用生物医用材料,尤其是眼科器质性损伤,往往需要植入人工材料,以替代眼部组织的相关功能。理想的眼科植入材料需具备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组织耐受性,并且不应引起抗原反应、排斥反应、刺激、不适感等,而其中生物相容性主要是指宿主机体组织对植入材料产生反应的一种性能,其决定了眼科植入手术后的预后效果,因此,生物医学方面对眼科植入材料的研究应更加深入。目前,眼科植入手术最为常用的植入物为义眼台,常用的义眼台材料有羟基磷灰石、硅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等,而义眼台植入时均需包裹物,常用的包裹材料主要有胶原蛋白海绵、巩膜、羊膜、脱细胞真皮等,本文就义眼台及其各种包裹物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分点阐述,借此对眼科植入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生物相容性进行探讨。现综述如下。   一、义眼台材料   义眼台植入术实质上与眼球摘除术是同一个手术,在医学技术不发达时期,多采取眼球摘除术,这类患者多因严重外伤或恶疾而必须摘除眼球,在眼球摘除后无法进行人工义眼台的植入,导致手术后患者的眼球缺失。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出现使义眼台植入术成为可能,通过植入义眼台,可使患者眼部活动时带动义眼台进行活动,从而有效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眼球摘除矫正或眼睑凹陷畸形。常用的义眼台材料主要包括羟基磷灰石、硅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等,具体如下:    1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羟基磷灰石是最为常见的义眼台材料,属于人工合成材料,也可取材于天然的珊瑚,其主要是模仿人体骨组织间的网状多孔微细结构而成,孔与孔之间往往互相连通,组成基本与人体骨组织的组成相似,能够有效促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血管化进程,促使纤维血管及骨细胞再生,并避免形成假囊。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眼眶后,眼眶中的受体纤维结缔组织及新生的血管纤维往往会沿着义眼台中的微孔进入到义眼台中,进而促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逐渐完成纤维血管化的进程,这些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往往是从义眼台的边缘孔隙逐渐向义眼台的中心生长,当纤维血管化进程完成后,义眼台可与眼眶及周围组织有效融合,而非纤维包裹,此时,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生物相容性对义眼台植入术的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影响宿主与植入材料之间的生物相容性的因素包括植入材料表面的完整性、电性质、化学特性、本体机械特性以及生物降解性,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点,但在采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时,仍存在并发症风险,这可能和羟基磷灰石材料本身、材料制作工艺、患者个体性差异以及手术技术有关。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义眼台暴露,其暴露原因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① 纤维血管生成延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血管化进程推迟或未充分,无法起到有效抵御感染的作用; ② 植入物表面坚硬对周围组织产生机械性刺激,导致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而适当的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进行包裹可有效减少炎症细胞的出现; ③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由同种异体巩膜包裹,植入后包裹物发生溶解和坏死; ④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大小不适合,或患者存在眼科疾病史,或患者在术前接受过多次手术治疗或化疗。    2 硅凝胶   硅凝胶具有极强的热稳定性,其透光率较高,具有稳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可反复延伸,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绝缘性、通透性、疏水性以及生理惰性,其表面张力较好,被作为义眼台的主要材料之一。但硅凝胶同时也存在着较多局限性,由于硅凝胶较为柔软,其抗机械性损伤的能力较弱,容易在机械性损伤下出现脱位或形态改变等情况;硅凝胶的抗撕力、抗拉力作用均不够理想,容易被漂白;硅凝胶表面容易产生静电,容易吸附眼内代谢产物,导致透光率减弱。   二、义眼台包裹物   由于石义眼台植入后可能会导致植入物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感染,故包裹材料的使用极为重要,通过对义眼台进行包裹,可有效提高义眼台植入物的抗感染能力。理想的包裹材料需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强效的抵御感染能力,还需容易获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 临床应用 效果。方法:以 201 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 在我院 接受治疗的 66 例 白内障手术 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类 :对照组( n= 33 ,采用常规护理 ) ,观察组 (n= 33 ,采用 临床护理路径 干预 ) ,对比两组最终的 护理 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21.35±2.83 ) min 、住院时间( 5.25±2.13 ) d 以及住院费用( 3722.3±398.7 )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 96.97% 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5.76% ( p < 0.05 )。结论: 对 白内障手术 患者实施 临床护理路径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减少了手术进行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的费用,提高了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白内障手术 眼科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白内障患者中抽取 50 例,随机将其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 临床护理路径 的路径组,每组( n=25 )例,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路径组患者的 SAS 、 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出院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者 ,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为 白内障 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其在治疗期内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提升其康复速度,值得在白内障患者术后进行实施和运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眼科 白内障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所有白内障患者中选出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将单一应用常规护理、联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 结果 在住院时间比较上,观察组显著短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检验值为 P<0.05 。护理前,两组 SAS 评分较接近,组间差异检验值为 P >0.05 ;护理后,两组 SAS 评分均已降低,对比发现观察组降幅更大,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为 P <0.05 。 结论 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并改善其焦虑情绪。

  • 标签: 白内障 临床护理路径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病例选取此时间段内我院眼科接诊且行手术治疗的84例白内障患者,均分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纳入42例)、研究组(提供临床护理路径,纳入42例),对组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并发症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眼科 白内障 手术 护理价值
  • 简介:眼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必修课程之一,“四个一”教学法是将多种先进教学方法在眼科教学中融合集成与应用总结,改革医学生眼科临床实习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最大程度激发学员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探索性,更好地保证和提高眼科学教学质量。

  • 标签: 教学方法 “四个一”教学法 眼科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究在眼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实行微信互动教学所起到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06-2019.03 期间所接纳进行带教的眼科实习生 4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0 例,传统带教)以及观察组( 20 例,微信互动教学),对两组实习生的最终带教效果。 结果: 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标签: 微信互动 眼科 带教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比较。方法抽选100例眼科医学生中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均自愿性参与本次研究工作。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抽取的50例医学生分为对照组(n=50),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抽取的50例医学生分为试验组(n=50)。对照组行传统临床教方法,试验组行情景教学模式临床带教方法。比较分析两组考试成绩及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考试成绩(96.85±3.95分)高于对照组(80.65±4.15分),P<0.05;试验组实践能力效果(84.00%)课堂活跃效果(76.00%)增强记忆效果(70.00%)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效果(96.00%)均高于对照组(62.00%、56.00%、50.00%、68.00%),P<0.05。结论眼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的效果确切。

  • 标签: 情景教学模式 眼科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观察不同静脉麻醉药在小儿眼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和对机体影响。方法选取66例ASAI~II级择期实施小儿眼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运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眼内压。药物停止以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以及评估术后恶心、呕吐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氯胺酮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组血流动力学,BIS值波动明显大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研究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 标签: 小儿眼科手术 静脉麻醉用药 临床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类对照组(n=33,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3,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1.35±2.83)min、住院时间(5.25±2.13)d以及住院费用(3722.3±398.7)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76%(p<0.05)。结论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减少了手术进行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的费用,提高了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白内障手术 眼科 护理
  • 简介:摘要品管圈活动在我国医疗机构已经开展了十年有余,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截至2014年底,我国医疗行业开展的品管圈活动已经达到20000圈,在数量上突飞猛进,在质量上也在不断改进。品管圈在医疗事业中的作用已经日趋重要,并且在眼科护理中的表现效果也很好,主要体现在可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各类实验也证明品管圈在眼科护理方面作用明显,值得推广。本文将发现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进一步证明品管圈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品管圈在眼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做出分析。

  • 标签: 品管圈 眼科护理 影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针对临床眼科护理带教当中采用微信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择20196-201911月时间段来进行本次研究,研究对象选择我院眼科实习的60名护生,给基于随机原则将护生分成研究组与普通组,研究组在教学时采用微信互动教学模式,普通组在教学时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的专科技能、专科理论及综合工作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生的专科技能、专科理论与综合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眼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科学运用微信互动教学模式,可取得更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 标签: 微信互动教学模式 临床护理带教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在本院眼科实习的36名专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18名护生。对研究组护生使用品管圈法进行护理临床带教,对对照组护生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临床带教。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生带教结束后的眼科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护生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护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实际护理技能,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眼科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眼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实行微信互动教学所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06-2019.03期间所接纳进行带教的眼科实习生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传统带教)以及观察组(20例,微信互动教学),对两组实习生的最终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信互动教学能够在临床中提供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感情的增进,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微信互动 眼科 带教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馈控制应用于眼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眼科在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接诊治疗的1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9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90例实验组(实施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投诉率为0.00%、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1.25%、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及感染率为7.50%;参照组患者投诉率为10.00%、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11.25%、并发症发生率为23.75%及感染率为21.25%,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馈控制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可以提高患者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馈控制 眼科 护理管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