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海南省三亚市羊栏镇的回辉村和回新村,是该省惟一的回族聚居区。其先民主体是宋元两代从占城入居的穆斯林,还有一部分是唐宋时期入华经商的阿拉伯穆斯林蕃客。大约在明末清初,他们陆续从岛内各处向今回新村所在地迁徙,形成回族社区。20世纪70年代之前,该地的回族祖祖辈辈以渔业生产作为谋生的主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三亚市城市化的发展,他们抓住历史机遇,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经济生产模式,形成了一个以运输业、旅游商贸服务业、果菜批发零售业为龙头,多种经营并举的新经济发展格局。海南回族的历史来源较为特殊,为研究中国回族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典型个案。而该地回族社区的巨大变迁,对民族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 标签: 中国 三亚市 商贸服务业 运输业 新经济 发展格局
  • 简介:建筑,是一部凝固的音乐。古建筑,则是反映一个区域历史发展的证物、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的标致。近些年来,随着城镇规模的迅猛扩展,大量集中于城镇的古代建筑,正以空前速度伴随着这种扩展永远消失。饱受历史磨难,现存有限的中国传统古旧建筑又在经历一个大动荡、大消亡的时代,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明在和平环境下超常消失、史无前例的时期,应对这种暴风骤雨式的超常消失,也同样产生了以不同方式和程度的文化抗争。

  • 标签: 文化素养 社会人类学 理论创新 抗争 城市化 围龙屋
  • 简介:6月28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我国苏州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胡锦涛同志的贺辞高度概括了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是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深入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指出了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加强文明对话,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

  • 标签: 世界遗产 中国 文化保护 国际公约
  • 简介:本文基于典型民族地区调查,分析居民对民族政策实施的全过程感知和满意度。研究发现,多数居民对现行民族政策了解程度不深,但民族聚居区居民对民族政策关注度较高;民族政策制定过程感知总体积极,接受性成为政策制定的主要障碍;民族政策执行以行政手段为主,政策执行公平公正和程序合理性有待提升;民族政策评估的必要性和结论可信度评价较高,评估方式方法有待完善;民族政策监督效果总体较为积极,但监督的程序和力度仍需改进。多数居民对各类民族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其中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比较高。样本特征、政策总体感知、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督等类型变量对居民民族政策满意度影响显著,而政策制定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 标签: 生命周期 民族政策 满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微痕分析在我国的应用,以及笔者对参加石器微痕分析培训一研讨班进行模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应用等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与认识。

  • 标签: 微痕分析 低倍法 黑曜岩 旧石器考古学
  • 简介:作为现代伊朗的前身以及欧亚大路上重要的节点国家,波斯在近代中国知识界受到长期且广泛的关注,尤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样一个转折的历史阶段,中国近代的波斯认知伴随着中国对自身的认知逐渐生成,并经历了特征鲜明的三个阶段。本文聚焦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国内报刊对波斯的记述,分析中国波斯观念的形成过程如何与当时中国的国内环境与关注议题相契合,从而看中国人如何不断探索属于近代中国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

  • 标签: 中国 波斯 报刊 近代
  • 简介:2012年9月21日一25日,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一行7人在金海燕副主任的带领下赴甘肃兰州参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本次年会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承办,西北师范大学和甘肃省民族研究所为协办单位。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高校的人类学民族学专家学者逾550人济济一堂,就近几年国内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研究新成果进行交流学习,并共同探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侧重点。

  • 标签: 大连民族学院 中国人类学 民族宗教问题 辽宁省 专题会议 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