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三农”问题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前提是农村剩余劳动的成功转移。在新世纪的前20年,在惠及千百万广大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为剩余劳动转移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村发展
  • 简介: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伴随一个国家工业深化、产业结构演变升级过程的必然现象。在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除市场体制建设的滞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及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客观因素外,现实仍存在着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人为干扰。要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必须实施综合性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制约农民工就业有序流动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的制度性障碍。

  • 标签: 剩余劳动力转移 收入模型 生产函数 转移趋势
  • 简介:本文分析了劳动外出周期对农户长期投资的影响,发展了一个存在完整的土地产权和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时的农户长期投资模型,分析说明,农户的长期投资依然少于社会最优。并且,农村劳动外出的周期越明显,农户长期投资越少。因此,解决农户长期投资减少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户外出的稳定性,使得农户能够永久性的获得城市工作和身份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

  • 标签: 劳动力迁移 迁移周期 土地流转 长期投资
  • 简介:我国的农地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功能,农地的经济功能表现为生产农产品,社会功能表现为农民的就业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改善农地功能的直接结果就是从农村解放出更多劳动,使他们由低效的第一产业向效率较高的二、兰产业转移,由世世代代居住的农村向城镇转移。改革农地制度,彻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农”问题 就业 农村经济 集约化经营
  • 简介: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对劳动无限供给的机械性理解,即认为中国的劳动供给是绝对性的无限,指出其中存在的理解误区,反对盲目套用刘易斯模型,并得出中国劳动无限供给具有相对性和有条件性这一结论。

  • 标签: 劳动力供给 刘易斯模型 萨伊定律
  • 简介:进入2002年以来,由于受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这样一个大背景的影响,上海市劳动市场中,大部分行业的需求总量较去年同期都有所萎缩。但与此同时,有一个行业的劳动需求总量出人意料地连续几个月稳中有升,这个行业就是工程技术。

  • 标签: 行业 劳动力供需 世界经济形势 需求总量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市场
  • 简介:【 摘要】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基础 产业, 当前 随着农村劳动转移与自主创业的大力发展,科技力量在 促进农业发展 中的地位 不断 提升。基于此, 论文 对科技培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科技培训的方法和发展对策。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新源县把转移劳动创收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部分,2008年1到6月共转移劳动3.4万人,实现收入9860万元,人均创收470元。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新源县 农牧民增收 收入
  • 简介:“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民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转移数量进一步增加。据对全省158个县(市、区)1.37万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10年河南省农村劳动转移人数占农村从业劳动总数的37.5%。比2005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全省4915万农村劳动中实现转移的人数约1843万人,比2005年增加483.2万人,增长35.5%,年均增长6.3%。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农村劳动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十一五”期间 河南省 移情 扩大内需政策 抽样调查
  • 简介: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的劳动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格局性变化,西欧国家接受了大批东欧地区的工人,为经济增长添加了活力。而过去一直被誉为劳务费用低廉的东欧国家,出现了劳动不足现象。英国内务部最近公开的统计资料说,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东欧国家进入英国的人口已超过60万。波兰是东欧国家中到西欧寻找工作移民最多的国家,波兰劳动社会政策部部长最近表示,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西欧国家 东欧地区 动产 《金融时报》 东欧国家
  • 简介:重庆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因为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决定了加快我市工业和现代建设步伐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完成好中央交办给重庆的“四件大事”,必须以农村脱贫致富为根本,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以增强农村综合实力、使农民

  • 标签: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输送 农民收入 政府职能
  • 简介: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已成为影响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十一五”期间农村富余劳动转移问题,河北省的路径选择是:提高农村富余劳动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劳动市场;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加快城镇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 标签: 河北省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路径选择
  • 简介:在对云南省禄劝县一个苗族村寨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展示了农户间互助行为发生的方式,及其在解决我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村家庭季节性劳动短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对农户互助行为的理论阐释,说明了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农户在现有条件下所作的理性选择及行为发生的必然性。从而表明了,农户间的互助是解决农村家庭,尤其是贫困山区家庭劳动短缺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农户 互助 劳动力短缺
  • 简介:本文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定量分析了区域间(跨省)劳动迁移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在一个国家内部资本流动性很强,存在显著的“资本追逐劳动”的现象,区域间人口流动本身并不能缩小人均GDP的地区差距,因此不能认为人口自由流动能够自动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不过在中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模式下,劳动输出显著提高了欠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标签: 劳动力流动 经济增长 地区差距
  • 简介: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及其转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逐步提高,现有农业劳动中的一部分逐步被'挤出'而成为剩余,与此同时,我省农村每年还会新增一定数量的劳动,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就使我省农村的剩余劳动越来越多.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成为我省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实施农业内部消化,提高农村劳动素质,推进城镇进程,建设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等推动农村劳动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农村 劳动力 剩余 转移
  • 简介:哈佛大学美国发展中心客座教授杨小凯最近针对中国解决下岗难题指出:中国目前的劳动不是过剩了,而应该是劳动短缺杨小凯的理论依据是,台湾和香港的人口密度远比大陆高得多,在经济起飞时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正处于经济起飞期的中国大陆应对劳动有旺盛的需求,但是,关键问题是中国缺少“老板”。如果大家都不愿当企业家去雇人,而都等着别人来雇佣自己,失业现象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中国人有很强的创业天赋,这一点早就被成功的创业现实所广为证实。华人在海外创业而功成名就的数不胜数,甚至掌握了一些国家的命脉产业c如果在发展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上下功夫,中国经济就会出现更高效率、更多的发财机会和创造更多超乎想象的就业

  • 标签: 中国劳动力 经济起飞期 就业岗位 劳动力短缺 中国大陆 家庭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