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油气管道防腐是保证管道安全运营,延长管道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管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防腐缺陷,应及时修复并保证质量。本文系统介绍了各种管道防腐修复材料,从表面预处理、不同材料修复施工等方面分析了管道防腐修复过程中应注重的质量控制点,提出了提高施工质量的建议。

  • 标签: 管道 防腐层 修复材料 施工质量控制点
  • 简介: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高速动车电机漆包线绝缘的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激光清洗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漆包线导向工装和漆包线限位块,所述漆包线导向工装、漆包线限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两端。

  • 标签: 清洗装置 高速动车 漆包线 绝缘层 电机 限位块
  • 简介:介绍了SY/T0413—2002《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技术标准》的局限性和国标GB/T23257—2009《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颁布的背景,并对两种标准的结构变化、性能指标、生产指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标比较完善,解决了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使聚乙烯防腐标准适应了国内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发展需要。

  • 标签: 聚乙烯防腐层 标准 性能比较
  • 简介:采用气压浸渗法制备中体积分数电子封装用Al/Si/SiC复合材料。在保证加工性能的前提下,用与Si颗粒相同尺寸(13μm)的SiC替代相同体积分数的硅颗粒制得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显微组织与性能。结果显示,颗粒分布均匀,未发现明显的孔洞。随着SiC的加入,强度和热导率将得到明显提高,但热膨胀系数变化较小,对使用影响也不大。讨论几种用于预测材料热学性能的模型。新的当量有效热导被引入后,H-J模型将适用于混杂和多颗粒尺寸分布的情况。

  • 标签: Al/Si/SiC复合材料电子封装热学性能抗弯强度
  • 简介: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f/SiC)因其具有高比强、高比模、耐磨损、良好热稳定性以及耐高温等突出性能,成为航空、航天、高性能武器装备等高尖端领域极具潜力的热结构材料。但高温氧化是其工程应用上的弱点,会造成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分析Cf/SiC复合材料的氧化影响因素,从界面相、基体和表面涂层3个方面综述Cf/Si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区间内Cf/Si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不同,而界面改性、涂层抗氧化和基体改性相结合是实现材料抗氧化的关键。

  • 标签: CF/SIC 复合材料 氧化 抗氧化
  • 简介:基于传统双辊铸轧工艺将固态因瓦合金(Invar)带材与熔融态铜液同时喂入铸轧机辊缝,在铸轧区高温、强压和塑性变形共同作用下,成功制备Invar/Cu层状复合带材。通过拉伸、弯曲、T型剥离及SEM、EDS测试,分析Invar/Cu复合带材的力学性能及拉伸断口和结合界面显微形貌。结果表明,折弯中覆层与基层协调变形,未出现分层现象;当界面结合强度较高时,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只有一个应力平台;相反,由于Invar和Cu的力学性能差异,在等轴拉伸过程中出现界面分层现象,在两组元发生缩颈时,应力-应变曲线相应地出现两个应力平台;经800℃热处理1h,平均剥离强度由铸轧态的13.85N/mm提升至42.31N/mm;并且,退火处理后Cu侧剥离界面SEM和EDS结果证明,Cu侧黏连有更多的Fe,这说明退火处理可以增强Invar/Cu复合带材的界面结合强度。

  • 标签: 双辊铸轧 Invar/Cu复合带 热处理 结合界面 结合强度
  • 简介: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作为电子工业基础材料的覆铜板种类越来越多。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针对覆铜板的常见外观质量和粘结片的质量问题做如下浅析。

  • 标签: 覆铜板 粘结片 外观缺陷 布基 玻璃 环氧
  • 简介: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方法在TCA钛合金试样上制备WC耐磨,研究了不同配比WC和钛基钎料混料的钎焊工艺性以及耐磨的耐磨性,同时分析了钎焊热循环对基体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配比混合耐磨填料时,随着钎料含量的增加,耐磨钎焊成形的工艺性更好,在相同工艺下钎焊的耐磨中缺陷含量越少;随着混合耐磨填料中WC含量的增加,其耐磨性也随之增加。大面积高频感应钎焊耐磨时,对基体组织影响较大,对基体的组织影响距离为:钎焊一次热循环为2mm以内,而钎焊热循环2次和3次时则在3mm以内。

  • 标签: 高频钎焊 TC4钛合金 WC耐磨层 耐磨性 显微组织
  • 简介:PE防腐已在钢质管道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防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管道的使用寿命,先进合理的涂敷工艺是保证防腐质量的关键之一。本文对钢管涂敷三PE过程中速度均匀性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国外解决此问题的成功做法。建议采用托辊结构的三PE涂敷作业线的厂家要仔细分析,解决钢管速度不均匀的问题,为保证防腐质量最佳而采用最合理的涂敷线结构。

  • 标签: 涂敷工艺 三层PE防腐层 钢质管道 作业线 钢管 细分
  • 简介:为实现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FiberReinforcedPlastics,CFRP)板在役检测,采用同侧空气耦合超声兰姆波特征成像检测的方法对其缺陷进行检测。将非接触空气耦合超声传感器置于CFRP板同侧,激发A0模态兰姆波,对其冲击损伤进行D扫描检测。引入时间反转损伤指数表征复合材料板的冲击损伤。结合概率损伤算法,以该指数作为损伤重构成像的特征值,将不同扫描路径上的特征值数据进行融合,得到CFRP板冲击损伤缺陷的兰姆波图像。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反转的兰姆波图像不仅能够直观地呈现损伤缺陷的位置和形状,而且能够通过避免基准信号选取和减少扫描步进次数显著提高检测效率。

  • 标签: CFRP 空气耦合超声 时间反转 冲击损伤 兰姆波图像
  • 简介:为了提高纯铜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电镀/浆料包渗相结合的方法,以TiO2粉为渗Ti源,纯Al粉为还原剂,在Cu表面预镀Ni随后表面浆料包渗Ti-Al,制备Ti-Al共渗。研究了包渗温度对Ti-Al渗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渗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在800-950℃共渗12h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渗组织变化过程为NiAl+Ni3(Ti,Al)→NiAl+Ni3(Ti,Al)+Ni4Ti3→Ni4Ti3+NiAl→NiAl+Ni3(Ti,Al)+NiTi;Ti-Al渗的摩擦因数随着包渗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小摩擦因数约为纯铜的1/3,最小硬度为纯铜的5倍。

  • 标签: Ti-Al共渗层 Ni-Ti金属间化合物 Ni-Al金属间化合物 料浆包渗温度 耐磨性能
  • 简介: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埋地金属管道腐蚀状况日益严重。由于改造资金有限,采用常规的金属管道进行更换方法来解决腐蚀穿孔问题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本文根据喇嘛甸油田非金属管道应用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钢骨架类复合管道的特性,并在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证了钢骨架类复合管解决油田钢质管道腐蚀问题的可行性。

  • 标签: 管道腐蚀 喇嘛甸油田 腐蚀状况 油田开发 钢质管道 腐蚀穿孔
  • 简介:在飞机多层铆接结构间腐蚀缺陷的脉冲涡流检测中,需要识别提离效应造成的干扰信号和缺陷信号,同时也需要判断缺陷深度。制作了模拟飞机多层铆接金属结构的试样,对不同深度和大小的腐蚀缺陷进行了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前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PCA方法,可以将纯提离信号与带间腐蚀缺陷的信号显著区别开来,可以将不带提离时的纯腐蚀信号的深度识别出;将PCA提取的主成分应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可以将纯提离信号与纯腐蚀信号和腐蚀提离混合信号区别开来。而对于带提离的腐蚀,试验发现其PCA分布与不同深度的纯腐蚀出现混淆,因而不能准确识别这两种信号。

  • 标签: 脉冲涡流 主成分分析 K-MEANS聚类 腐蚀 提离效应 多层铆接结构
  • 简介:溶剂回收生产中使用活性炭纤维做吸附剂与传统的用活性炭做吸附剂相比较,由于其特殊结构和在溶剂回收生产中显示出来的特殊效能,在微孔中扩散快,吸附也快,吸附容量大,解吸也快,基本上不留存残余容量,能保证清洁生产且极大地节约了水、电、汽消耗,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其投资,设计建设的新厂多选用活性炭纤维,一些原使用活性炭做吸附剂的老厂也存在改用活性炭纤维做吸附剂的趋势。

  • 标签: 活性炭纤维 活性炭 溶剂回收 吸附率 残余容量 节约能源
  • 简介: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蒸发Mg+5%TiO2的混合物并将其在空气中钝化,制备粉体Mg-TiO2复合储氢材料。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粉体复合材料的成分、相组成及形貌。采用压力–成分–温度(PCT)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Mg-TiO2样品的吸放氢性能进行研究。由PCT测量结果可知,Mg-TiO2复合粉体中镁的氢化焓和氢化熵分别为-71.5kJ/mol和-130.1J/(K·mol),而粉体的氢化激活能为77.2kJ/mol。结果表明,采用电弧等离子体法在超细镁颗粒中加入TiO2催化剂可显著增强镁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

  • 标签: 纳米复合材料 二氧化钛 储氢 电弧等离子体技术
  • 简介:聚酰亚胺(PI)/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材料。本文概述了聚酰亚胺(PI)/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了近几年来不同类型的聚酰亚胺(PI)/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在覆铜板上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聚酰亚胺 纳米复合材料 覆铜板
  • 简介:在60MPa压力,5个不同的烧结温度下将ZnO?聚苯胺?聚乙烯混合粉末压制成复合陶瓷圆片,研究烧结温度的变化对其电物理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烧结温度从30°C升高至120°C,击穿电压从830V降低至610V;继续提高烧结温度,击穿电压反而升高。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界面电压势垒的变化与击穿电压的变化相反。样品的泄露电流很低,说明材料具有低的降解速率。烧结温度越高,非线性系数变得越小。此外,各样品均有迟滞现象,随烧结温度升高至120°C,电滞回线降低;当温度继续升高时,电滞回线变宽。紫外光谱的结果显示,有3个杂质能级,且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中含有晶粒和晶界,晶界的电阻率是影响材料的压敏特性随烧结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 标签: ZNO 电性能 烧结温度 压敏电阻 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 简介:不久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了由南京朗仕億等离子体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华晨气缸套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陶瓷合金强化发动机气缸套”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完成单位的技术报告,审查了相关技术文件,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陶瓷合金强化发动机气缸套作为一种新型表面强化的产品,可大规模、批量化应用在包括汽车、舰船等各类机器的动力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 标签: 科技成果鉴定会 发动机气缸 表面强化 自主研发 气缸套 合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