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微生物碳酸盐岩是当前沉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关于古近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报道还非常少。为探讨山东平邑盆地古近官庄组中段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机理,笔者进行了野外实测以及室内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认为:(1)研究区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有核形石、叠层石和凝块石;(2)在核形石、叠层石和凝块石内部均发现了球状微生物化石、席状体和凝块状泥晶等微生物成因的显微组构,表明了它们形成过程中共同的生长、粘结和钙化等微生物作用;(3)微生物作用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水体较小、变化频繁的湖泊环境,对微生物碳酸盐岩结构和形态的发育有很大影响;核形石、叠层石和凝块石的形成环境大致呈现出水动力依次减弱、陆源碎屑物质依次减少、水深依次加大的规律;(4)提出了研究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模式,认为这3种微生物碳酸盐岩正是以微生物活动为共同基础,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 标签: 微生物碳酸盐岩 形成机理 微生物作用 形成环境 古近系 平邑盆地
  • 简介:定远组含盐岩属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以盐湖相和淡水湖泊相为主。含盐沉积受断裂控制,发生在次级凹陷内,且位于大断裂的一侧。含盐一层,厚度巨大,盐层韵律发育,可分Ⅳ、Ⅴ、Ⅵ三级。盐类矿物简单,仅见石盐、钙芒硝和硬石膏,缺乏钾镁硫酸盐和钾镁氧化物。石盐岩中钾、镁、溴含量甚低,钾含量一般为0.01-0.02%、镁含量在0.03-0.06%左右,溴含量0.001-0.002%,溴氯系数值低,为陆相盐湖沉积,处于早期石盐沉积阶段。

  • 标签: 早第三纪 硬石膏岩 钙芒硝岩 盐湖相 沉积阶段 亚相
  • 简介:针对沙罐坪石炭气藏储层有效厚度不大,以低孔低渗为主,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等特征,利用储层描述技术重点开展了地层及沉积相分析、储层缝洞特征描述、储层纵横向展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储层描述的基础上应用地质建模技术对沙罐坪石炭气藏实现了科学的相控三维地质建模,直观地反映了沉积相与储层属性参数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较好地描述了整个石炭气藏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及储层的展布特征,为该气藏实施挖潜开发提供了地质基础。图10表2参7

  • 标签: 储层描述 沉积相 地质建模 属性参数
  • 简介:通过研究四川盆地三叠碳酸盐岩和暗色泥质烃源岩的地化特征,认为上三叠统烃源岩有机碳丰度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达到了成熟到过成熟热演化阶段.中下三叠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但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腐泥型,目前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对烃源岩定量评价及资源潜力进一步分析,预测四川盆地三叠天然气潜在资源量及资源丰度都相对较高,储集条件好,具备形成有效气田的条件.

  • 标签: 三叠系 烃源条件 生烃强度 资源潜力
  • 简介:阿克库勒地区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次生溶蚀孔隙所占比例远高于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样品数据统计显示,卡拉沙依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及储层样品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结果,本区石炭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蚀作用是本区卡拉沙依组储层所经历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B期,早期方解石交代石英颗粒并发生大量溶蚀,生成大量次生孔隙,晚期方解石没有发生溶蚀.

  • 标签: 次生孔隙 中低孔、代渗 早期方解石胶结 溶蚀 晚成岩B期
  • 简介:在对研究区钻井岩芯观察和录井资料以及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长武地区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类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武地区延长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三种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主要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三种亚相组成。详细讨论了不同沉积体系的特征,进而讨论了不同沉积体系平面展布,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沉积模式。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长武探区 延长组 沉积体系 沉积体系展布 沉积模式
  • 简介:合肥断陷盆地北缘古近、新近含膏,含岩盐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为成膏,成盐准备阶段;中期为成膏,成盐强烈阶段;晚期为成膏,成盐消亡阶段.其韵律组成:定远东兴盐矿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律组成的韵律,即石膏-钙芒硝-盐岩-石膏,未达到钾盐沉积阶段.外围以硫酸盐为主的韵素组成的韵律,即石膏-钙芒硝-石膏韵素组成的韵律,未达到岩盐沉积阶段.水平分带呈"类似牛眼式构造".近东西构造控制着含盐盆地的演化、发展.

  • 标签: 定远组 沉积特征 含膏、含盐建造 成矿规律
  • 简介:泥裂在现代环境和地质时期都很常见,是细粒沉积物浸水后出露于水面之上蒸发干裂而形成,泥裂的出现说明沉积物曾出露于地表水面之上,地质时期常被作为干旱化或干湿交替环境的标志。然而,泥裂可在沉积物出露水面之上很短时间内形成,泥裂本身并不足以反映其古环境,需结合沉积物特征分析。本研究详细阐述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层和白垩丹霞红层中不同形式的泥裂特征,与现代泥裂形成环境对比,结合红层的环境意义和磁性矿物特征,初步探讨地质时期红层中泥裂所代表的古环境。泥裂表明沉积物曾出露于水面之上,红层形成和稳定需要长时间处于透水性较好的氧化环境;对红层中泥裂的磁学分析可知,赤铁矿是其中主要的磁性矿物,含量非常高,赤铁矿形成并稳定于干燥的氧化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红层中泥裂形成后长期处于相对干燥的氧化环境,受水下还原环境影响时间较短。根据红层中泥裂代表的古环境可以推断,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层和白垩红层发育泥裂所在的层位可能以长期干燥氧化环境为主。

  • 标签: 泥裂 红层 氧化环境
  • 简介:在对研究区石炭黄龙组油气资源条件的研究、资源评价方法对比的基础上,选用了成因法(盆地模拟法)和统计法中的油气藏规模序列法、油气藏发现过程法、广义帕莱托法、年发现率法、饱和钻探法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石炭黄龙组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除盆地模拟法资源量相对较大以外,其它各方法计算的资源量都较接近,基本上与川东石炭黄龙组的勘探实际吻合,研究区石炭黄龙组勘探程度虽高,但仍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研究区石炭存在3大有利勘探方向,即低勘探程度的构造圈闭、构造-地层复合圈闭与岩性圈闭。

  • 标签: 多种方法 川东地区 石炭系 黄龙组 资源评价
  • 简介:随着四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开发祖国大西北,准噶尔盆地的含油远景,自然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笔者根据多年来在准噶尔地区的野外工作以及参阅近几年新发表的有关该区的地质文献,提出以下几点初步意见,仅供读者参考。

  • 标签: 生油层 碎屑岩 孢粉化石 奥尔吐组 石钱滩 卡拉麦里
  • 简介:结合山东惠民盆地中央隆起带古近沙河街组第三段(简称沙三段)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层序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和相应的沉积物特征,提出了陆相湖盆中层序内体系域的四分法,一个完整的层序由低位、湖侵、高位和下降四个体系域组成,并且层序界面位于湖平面最大下降的位置,介于下降域和低位域之间.层序地层中存在四个关键性界面:首泛面、最大湖泛面、始降面和最大下降面,其中首泛面对应于湖水由相对稳定到快速上升时的初始湖泛面,为低位域与湖侵域间的分界面;最大湖泛面对应于湖水快速上涨至最大限度时的湖泛面,为湖侵域与高位域间的分界面,在界面附近多形成特征的CS段;始降面对应于湖平面开始快速下降时的沉积界面,为高位域与下降域的分界面;最大下降面也是层序界面,为湖盆水体快速下降或湖盆岸线快速退到最低点时的沉积界面.结合研究区的岩芯、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本文总结了四个关键界面的识别标志.中央隆起带沙三段沉积共划分出六个体系域,分属三个层序.本文以层序II沉积为例,阐述了不同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特征,低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小,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河流流经距离长,边缘地区形成下切谷;湖侵期发育小规模的退积式三角洲沉积,砂体较不发育;高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大,砂体以深水浊积砂体为特征;下降期多发育进积式砂体,砂体发育.因此,位于层序界面之下的下降域和之上的低位域是湖盆砂体有利发育期,湖侵域和高位域是生油岩主要形成时期.

  • 标签: 山东 古近系 沉积演化 层序地层 下降体系域 界面
  • 简介: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业已兴旺了一个多世纪。阿普歇伦(Apsheron)半岛、阿普歇伦岩床、阿塞拜疆陆地和陆架边缘的勘探程度都很高。但是,里海大面积海域(包括南里海深水区、土库曼斯坦陆架和中里海)的勘探程度仍比较低。深入认识这些地区储层和盖层的地层特征有助于大幅度降低勘探风险。晚中新世以来古伏尔加河、古阿姆河和古库拉河三角洲的相互作用是区内远景构造分布的一级控制因素。从上中新统至下上新统,南里海和中里海盆地西缘出现了连续的海岸上超,导致这些地层上超到中新统和白垩之上。这些海岸上超与下、上产油层系沉积期间的湖平面上升有关。这三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沉积方式和时间上有明显不同,对湖平面上升的反应也不一样。在南里海盆地东缘土库曼斯坦陆架上,古阿姆河三角洲发生了强烈的进积。这次进积作用与土库曼斯坦上新统雷德(Red)层系[阿塞拜疆佩雷里瓦(Pereryva)组至苏拉哈尼(Surakhany)组的同期地层]的沉积有关。因此,古阿姆河三角洲在湖平面上升过程中发生了进积作用,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物供应。在佩雷里瓦组沉积过程中,阿普歇伦地区(南里海北缘)古伏尔加河三角洲发生了加积作用。从巴拉哈尼(Balakhany)组上段到苏拉哈尼组,中里海盆地处于海侵期,同时可能表明当时的古伏尔加河三角洲发生了后退。在中里海盆地的西南缘,古库拉河沉积体系在巴拉哈尼组上段和萨本奇(Sabunchi)组沉积过程中(早上新世)发生了后退。在苏拉哈尼组中段沉积期,在古库拉河三角洲的基底上发育了一个下超面。里海西缘的这一下超面可以与盆地东缘古阿姆河三角洲进积相的上部进行对比。在苏拉哈尼组上段和阿克查古尔(Akchagylian)组(上上新统)沉积的同时,还发育了古库�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海盆地 中新统 三角洲沉积体系 第四系 土库曼斯坦
  • 简介:基于在测区内先后开展的八幅矿调项目,通过对集宁岩群孔兹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和孔兹岩变质原岩的恢复表明:集宁岩群孔兹岩原岩主要为中酸性凝灰岩、泥(或页)岩、白云质泥灰岩、砂岩,是一套粒度极细的碎屑沉积岩。沉积物运距离长、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稳定。说明集宁地区在前寒午纪时一度处于较稳定的还原条件下的克拉通盆地环境。物源区岩性应为中酸性火山岩(花岗闪长岩质),且地层厚度较大,说明在元古代早期,集宁附近曾经出露过大量中酸性花岗岩。部分麻粒岩的原岩为玄武岩,表明在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台西部曾经有过一定规模的基性岩浆岩侵入事件,间接揭示出华北地台克拉通化痕迹。

  • 标签: 集宁岩群 孔兹岩系 变质岩石学特征 沉积环境
  • 简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录井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对吐哈盆地鲁克沁地区二叠梧桐沟组沉积相标志、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梧桐沟组沉积时期,鲁克沁地区湖盆经历了由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换的过程。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东西两侧发育水下扇沉积,扇中水道形成多期叠置的厚层泥质砂砾岩沉积,砂砾岩分布面积大,物性较差。梧桐沟组二段和三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变浅,湖岸坡度变缓,研究区东西两侧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形成了几套厚10~15 ̄ ̄m的砂砾岩沉积,分选性好于水下扇形成的砂砾岩,物性相对较好。相比较而言,扇三角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扇砂体顶部的含砾砂岩是较好的储集体。该研究成果将对鲁克沁稠油聚集带储集层预测及区带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吐哈盆地 梧桐沟组 扇三角洲 水下扇 沉积相
  • 简介:滩坝油藏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油藏类型。受地质认识、地球物理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常规地震资料及物探技术很难解决滩坝油藏储层描述中的多解问题。针对埕岛地区不同类型的滩坝储层,依托纯波地震资料,利用不同域下的频率信息对滩坝油藏储层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以地质认识为基础,结合古地貌分析,利用分频等手段可以识别包含于不整合面强反射内部的储层反射,对目前滩坝油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滩坝 频率信息 储层预测 埕岛东部
  • 简介:据现有资料,阐述了四川盆地三叠含钾性及找钾的现实意义。同时论述了在四川盆地找寻大型固相可溶性钾矿之难度,提出了开辟富钾卤水或含钾卤水──液态钾矿资源的找矿工作是突破四川找钾工作的一个重要和有效途径。

  • 标签: 含钾性 海相三叠系 钾盐找矿 富钾卤水 四川盆地
  • 简介: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Ⅰ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度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

  • 标签: 辽河坳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四段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储集层质量
  • 简介:前第三碳酸盐岩储层是冀中坳陷的重要产油气层,其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溶洞、溶孔、裂缝)为主,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影响很大。根据碳酸盐岩油气藏储渗空间综合分析,将储层分为缝洞孔复合型、溶洞裂缝型、似孔隙型和微缝孔隙型4种类型。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根据成岩作用与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可以划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及破坏性成岩作用两大类。建设性成岩作用有利于改善或提高储层孔渗性能,主要有岩溶、白云石化和破裂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能导致储层孔渗性能变差,主要有压实、胶结和充填作用。

  • 标签: 碳酸盐岩 储层 成岩作用 冀中坳陷
  • 简介:对安徽升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草本植物区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共有湿地草本种子植物59科173属275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等为优势科,而以菱科(Trapaeeae)、三白草科(Saururaceae)、茨藻科(Najadaceae)等为该植物区的表征科;以蓼属(Polygonum)、苔草属(Carex)、蒿属(Artemisia)等为优势属,但属的组成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7.69%,表明该区植物成分较为复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从分布区类型看,科以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30.52%);属泛热带分布属最多(21.39%),北温带分布成分次之(13.87%),总体上温带成分(38.73%)略多于热带性成分(34.10%)。表明该植物区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分布区类型多样,具有热带、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多重性质,但以亚热带性质为主。

  • 标签: 湿地草本种子植物 区系 安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
  • 简介:基于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碎屑岩分析化验资料,结合该区古水系与古地貌特征,从岩样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与ZTR指数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等方面,对古近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沉积的物源方向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蠡县斜坡古近沙一下亚段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斜坡西南部和北部,其中西南部物源区主要位于太行山隆起,沉积物分别由古大沙河经由斜坡南部及古唐河越过高阳低凸起运移进入斜坡,是主要物源;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牛驼镇低凸起,是次要物源。西南部物源与北部物源交汇于蠡县斜坡东部西柳地区。

  • 标签: 蠡县斜坡 古近系沙河街组 古水系与古地貌 重矿物组合 沉积物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