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对流层水汽分布对于全球能量和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美国Aqua卫星红外高光谱仪器(AIRS)反演的湿度廓线资料对中国上对流层水汽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了保证卫星反演湿度廓线产品精度可以满足气候特征分析的需求,首先利用JICA野外加密探空试验观测数据对卫星反演湿度廓线进行了真实性检验,分析表明,Aqua卫星搭载的AIRS反演的湿度廓线与探空加密观测数据总体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200hPa高度相对湿度偏差在5%以内,其精度可以用于上对流层水汽气候特征的分析。通过趋势分析以及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2003年1月—2013年12月的中国区域上对流层水汽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夏季风影响,中国区域上对流层水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年周期特征,中国大部分地区上对流层冬季偏干、夏季偏湿,夏季高湿区可以北移到35°N以北。而在新疆地区冬季偏湿、夏季偏干。总体来说,全年夏季水汽含量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小。2003年以来新疆地区及南部海域上对流层水汽呈显著增加趋势,华南、华北、内蒙古中西部水汽也有所增加,在高原地区及东北区域上对流层水汽稍有减少,但变化均不显著。上对流层水汽的增加,将有可能放大温室效应,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应给予重视。

  • 标签: AIRS 湿度廓线 对比检验 时空特征分析 上对流层
  • 简介:选取广西喀斯特地区代表之一巴马县,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从中提取出研究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数据。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对高程、坡度、坡向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在不同高程、坡度、坡向下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并利用SPSS软件对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 标签: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因子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落户,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立,三沙市的成立,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定义,海南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经济、政治、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海南省的经济建设进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宏伟的建筑物、复杂的构造物层出不穷。海南岛特别是东部地区是台风频繁之地;2010年以后,海南的台风等级呈现出“突高”趋势,2014年7月第1409号“威马逊”等强台风,给海南带来了特别严重的灾害。因此,认真研究和精准划分海南省的风速、风荷载的分布图,对于海南省的国民经济建设和防台风灾害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风速 风荷载 海南省
  • 简介:在收集相关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纬度对红树林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格局(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物量和树高都与纬度相关,红树林植物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变矮,其植物生物量也随着纬度增加而减小;植物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红树林植物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都与树高呈幂函数关系,生物量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当研究过程中加入代表内在控制因素树高时,生物量与纬度之间具有的线性相关系数更高,说明以纬度为代表的外在环境条件和以树高为代表的红树林内在控制因素能够真实地反映综合因素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树种间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差异较大,但都大于陆地森林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红树林优势树种的差异也是影响红树林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红树林 植物生物量 地下与地下生物量比值 纬度
  • 简介:奥陶纪时期,塔中地区发育生物礁、丘和滩等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建隆.生物礁丘发育层位主要集中在上奥陶统.塔中地区的礁滩相包括灰泥丘、生物礁、粒屑滩和地质异常体等4种类型,沉积古地理、构造作用、陆源碎屑物注入和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因素.塔中地区生物礁的分布环境主要有2个相带:一是台地内,尤其是半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的转折处或台内缓坡上,如塘参l井、塔中23井上奥陶统的生物礁;另一个是台地边缘,如塔中45井-塔中44井-塔中24井一带为台缘外带,以发育中高能粒屑滩和骨架礁组合为特色,而大致在塔中35井-塔中12井-塔中15井-塔中16l井一带为台缘内带,发育中低能粒屑滩、灰泥丘及障积礁组合.

  • 标签: 塔中地区 奥陶系 生物礁 异常体 台地边缘
  • 简介: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市)的南部沿海地区的30年(1971~2000年)地表干湿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湿润指数变化呈现随机趋势,最大的值出现1990年,最小值出现在1971年;各个地市最小值出现时间具有一致性,但是最大值漳州却与其他地市不一样。(2)湿润指数30年平均值为2.07,20世纪80~90年代湿润指数值较大,属于较湿润时期;而70年代,属于一个相对干燥的时期。区域内湿润指数具有分布不平衡性,从南至北逐渐增加,变化范围也较大。(3)月均湿润指数分布不均匀,其值相对较大的月份是3~6月份,相对较小的是10~12月,最大值出现在3月,最小值出现在11月。(4)湿润指数季节分布是最大值是春季,最小值是在秋季。

  • 标签: 湿润指数 干湿分布 气候特征 福建南部沿海
  • 简介:利用1959—2014年江西省83个国家气象站汛期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要素分析和EOF、REOF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汛期暴雨和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6a来江西省汛期多年平均暴雨日和日暴雨量分布呈从西南至东北递增的特征。4—6月日暴雨频次和当月降水贡献率呈逐月上升趋势,7月上旬略有下降,日暴雨中心大多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落区略有差异。江西省汛期区域性暴雨分为6个分布型态:江西省北部沿江型、江西省中北部型、浙赣铁路东段型、浙赣铁路西段型、江西省中部型和江西省南部型。

  • 标签: 暴雨 时空分布 REOF分析 客观分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富县区块盒1段属于低孔低渗致密气藏,现场压裂过程中多次发生砂堵,因此需要对区块岩石力学特征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及实验测试结果建立了富县区块盒1段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并对多口井岩石力学剖面进行计算,统计分析了不同岩性杨氏模量及泊松比数值分布规律,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及岩性条件约束得到了岩石力学参数平面分布规律,为压裂设计优化提供借鉴。

  • 标签: 富县区块 岩石力学 多元线性回归 测井曲线
  • 简介:在任一含油气盆地油(气)田的大小分布近似于截断的Pareto分布。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估计(气)田数目和总资源量的明确表达方法,对油(气)田大小预设了一些限制条件;表述了模拟数学模型在评价含油气盆地的资源构成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勘探筛选模式这一油气勘探策略的正规表达方式。在一给定盆地中进行油气田筛选的明确表达式可从该盆地中油气田的发现史得到。提出的观点可用于预测盆地在今后的勘探中可能发现的油(气)田的大小顺序。

  • 标签: 含油气盆地 油气田 分布 动态特征 沉积岩 火山岩
  • 简介:卡拉库姆盆地是世界上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第三大富气盆地。本文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该盆地油气的层系和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藏模式。受区域盖层控制,盆地内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两套层系:中侏罗统卡洛阶-上侏罗统牛津阶碳酸盐岩储集层和下白垩统欧特里阶沙特利克组砂岩储集层。前者富集了盆地内68.0%的石油储量、84.0%的凝析油储量和44.2%的天然气储量,后者富集了盆地内36.4%的天然气储量。上侏罗统蒸发岩之下的盐下油气田的区域分布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和古隆起构造展布的控制;生物礁和古构造主要发育于盆地东北部的北阿姆河亚盆地,并导致盆地内已发现的盐下油气储量主要分布于此。受蒸发岩区域盖层和深大断裂的控制,盐上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蒸发岩发育区之外、蒸发岩较薄且主要为硬石膏的地区、以及蒸发岩发育区内的深大断裂附近。蒸发岩之上的盐上层系并非油气特别是天然气勘探的禁区,源自盐下烃源岩的天然气可以在盐上储集层内聚集并形成大气田。

  • 标签: 中亚 卡拉库姆盆地 油气分布 区域盖层 成藏模式
  • 简介:与Geiger和Santerre的简单的均匀分布假设进行比较,本文较严格地考虑了GPS卫星天空分布密度随赤纬和轨道倾角的变化,研制了SIMSKY软件,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GPS星座对精密定位误差椭球大小和三轴指向的作用;还研究钟差与测站坐标的相关程度。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纬度的测站网络对误差椭球和z-t相关性的影响、不同截止高度对误差椭球和高程与时间相关性的影响。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GPS卫星 分布函数 定位误差椭球 三轴指向 截止高度角
  • 简介:摘要:为了探索构造活化对矿带划分和矿床分布的控制,相关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并在室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地洼学说的指引下,以阿拉套山系作为基本案例,主要进行构造状况和矿带分区的研究和分析,并详细探讨了背后的原因。本文首先从阿拉套构造的演变出发,接着分析了成矿分区,然后从地洼期的推覆平移和网格式快断运动两方面分析对矿床分布的影响,最后进行实例分析。

  • 标签: 构造活化 矿带划分 矿床分布 控制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基于云南省金矿开采历史悠久。本文对金矿地理位置特点、金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控制因素等一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有关这些因素产生条件以及自己对其的理解。以期为相关人员(或行业)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金矿 矿体空间 控矿因素
  • 简介:利用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CALIOP(Cloud-AerosolLIdarwithOrthogonalPolarization)水平分辨率25km云层产品来研究中国地区的卷云分布特征。所采用的3条基于卷云气候态的质量控制标准能够有效的剔除CALIOP云种分类产品中判别误差。通过卷云水平分布的研究发现,区域性强烈的辐合上升气流和丰富的水汽导致中国南部靠近热带辐合带(ITCZ)的热带地区卷云具有约60%左右的最大发生频率。沿青藏高原抬升的暖湿空气能够产生很多地形型卷云,从而导致干旱的青藏高原东北坡出现了相对较大约30%~40%的卷云覆盖。ITCZ和季风的时空迁移主导了卷云在纬度上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同时也导致青藏高原东北坡的相对高值主要出现在春冬季节。沿纬度的卷云垂直分布的变化揭示出低纬度卷云的云顶高度更多的集中在16km附近,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顶限制了卷云的发展。通过对多层卷云系统的研究揭示出伴随不同云种的系统的水平分布特征与各种云种的随纬度的分布密切联系。除伴随卷云发生的多层卷云系统以外,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相对高值主要是伴随海拔较高的高积云的系统的发生导致的。

  • 标签: 卷云 星载激光雷达 青藏高原
  • 简介:该文简要介绍了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区域和历次地震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介绍了地震的深度分布范围及成因类型。

  • 标签: 地震带 平面 深度
  • 简介: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的储渗空间是裂缝和溶蚀孔洞,研究裂缝空间发育的展布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储层和采取科学的布井、试油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地应力与裂缝的空间发育规律有直接的联系,利用测井资料研究裂缝和地应力分布规律,可以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裂缝发育 地应力分布 塔河油田 奥陶系 规律研究 储层
  • 简介:利用激光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奥运会期间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廓线,并结合后向轨迹方法对北京地区污染来源以及污染控制措施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观测数据表明:1)2008年消光系数较之2007年在不同高度层的降幅并不相同,600m以下的年际降幅最为显著,1200~4000m高度范围次之。2)各类型消光系数垂直廓线出现频次的统计显示,2008年影响北京的主要廓线类型为边界层上部最高型,而非近地面最高型,说明2008年近地层消光系数有明显的降低。另外,利用后向轨迹法对近地层消光系数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近地层气团中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地区时,400m以下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年际降幅可达18.1%,这说明北京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对改善北京近地面层气溶胶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激光雷达 气溶胶 消光系数 垂直廓线 后向轨迹
  • 简介:根据植被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状况,采用网格法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布设采样点,并定期采样,研究滨海湿地土壤总硫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0-30cm深土层的平均总硫质量比约为822.43mg/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研究区域内,土壤总硫分布差异较大,新生湿地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高,其次为退化湿地,稳定湿地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低;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无植被覆盖区的土壤总硫含量最高,自然植被覆盖区的土壤总硫含量次之,农田和防护林区的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低;空间上土壤总硫含量表现为由海岸到内陆呈递减趋势。在新生天然湿地内,土壤总硫含量水平分布从光滩到河滩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垂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冲淤积沉积物和海水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硫的主要来源,而人类活动和植物作用是土壤硫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总硫含量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滨海湿地 黄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