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蚕蛹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占干蛹的45%~50%,脂肪占干蛹的25%~30%。蚕蛹蛋白质主要为优质球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是人类理想的蛋白质来源。生物学研究表明,蚕蛹蛋白粉的功效比价和生物效价明显优于大豆蛋白,且易消化吸收,可广泛适用于婴幼儿、老人、久病体弱者及运动员等的营养食品。尤其是蚕蛹蛋白富含赖氨酸和苏氨酸,添加到面条、

  • 标签: 蚕蛹蛋白质 工艺条件 双酶水解 总氨基酸含量 蛋白质来源 蚕蛹蛋白粉
  • 简介:据《北方园艺》2018年第11期《生草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及活性变化特征》(作者徐田伟等)报道,以5年生“寒富”苹果园行间生草区不同草种为试材,采用田问取样、实验室内测定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行间种植6种草后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苹果园生草后土壤微生物及活性的变化特征,从而为生草制苹果园的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土壤酶活性 果园生草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种群 苹果园 活性变化
  • 简介:本文综述了家蚕卵酯A及其组分酯A4与滞育性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表明二者与蚕卵的滞育性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家蚕卵 酯酶A 酯酶A4 滞育性
  • 简介:磷脂C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是一类可以催化磷脂酰键的水解,在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第二信使的作用,但不同来源在分子结构上略有差异。通过综述已有的PLC的研究成果,期待在家蚕等昆虫体内PLC的研究取得更多的成就。

  • 标签: 磷脂酶C 同工酶 家蚕 昆虫
  • 简介:通过氟离子电极法测定了不同季节桑叶及蚕粪便的氟含量,回收率满意。并对桑叶氟含量的高低进行了环境和季节的分析。找准污染途径。同时对夏季桑叶进行不同氟荆处理,得到最佳氟剂的氟效果。

  • 标签: 家蚕 桑叶 氟含量 氟离子电极法 解氟剂
  • 简介:一、应激代谢的概念应激代谢(stressmetabolism)是指有机体在经历生理逆境(高温、低温、缺氧、病原或毒素侵染等理化及生物因子)时免疫系统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是生物体抵抗有害因子,维持自身正常生理

  • 标签: 昆虫 应泊
  • 简介:前期从自然界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纤维素产生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SWU6菌株,为提高该菌株发酵产能力,本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对该菌株产所需碳源、氮源、温度、pH值、装瓶量、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优化前后等量发酵上清液中CMCase活大小。结果表明:SWU6菌株产纤维素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50℃,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5.0,最适装瓶量为20%,最适接种量为2%;在最优发酵产条件下,SWU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的CMCase活达到454.69U/mL,明显高于优化前利用基础培养基发酵所产的CMCase活,且活提高约3倍。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SWU6菌株单位体积发酵液显示出了更强的纤维素活性。

  • 标签: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发酵条件 优化
  • 简介: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火电厂、磷肥厂、电解铝厂、水泥厂等企业排放废气中的氟化污染桑叶,蚕食下受氟污染的桑叶后造成蚕体生理机能的破坏,从而引起家蚕中毒,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大气氟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危害,必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建立"政府重视、部门支持、企业配合、技术到位、措施有力、保障成效"的防控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 标签: 蚕桑生产 氟污染 污染防控 蚕区 电解铝厂 排放废气
  • 简介:氟化是一类原生质毒剂,对桑树和家蚕的生长与发育有着明显的毒害作用,这不仅影响家蚕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弱中肠、皮肤等器官的生理机能,使蚕体抵抗力下降,而且也会造成桑树叶片质量受损,营养价值降低,这些都是桑蚕良种繁育的潜在威胁。因此,本文详述了蚕桑生产防控氟化危害的措施。

  • 标签: 氟化物 桑蚕良种繁育 危害与防治
  • 简介:化州市是全国蚕桑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化州市“三高”农业的“龙头”,1992年全市种桑2500公顷,产蚕500吨,年产值6500万元。但从1993年起,由于蚕区建起34条砖厂之后,砖厂废气(氟化)严重污染蚕区的41个管区1350公

  • 标签: 家蚕 现行生产品种 氟化物 适应性试验 抗性测试
  • 简介:肌动蛋白基因3(Actin3)是家蚕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检测组织cDNA模板质量常用的标志基因之一。我们在用实验室通用的Actin3引扩增检测家蚕不同茧色品种(白血白茧品种夏芳、金色茧品种金一、黄血白茧品种03—000、锈色茧品种03—520)中肠、血液、丝腺组织cDNA时,发现以不同茧色品种丝腺组织cDNA为模板都能扩增出一条非特异性的小片段,而在中肠和血液组织cDNA的扩增产物中不存在。本研究对该丝腺特异的扩增小片段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鉴定,分析了其出现的原因,并探索了A3引扩增的最佳扩增条件。

  • 标签: A3引物 非特异性片段 鉴定
  • 简介:谷胱甘肽-S-转移(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生物体的重要解毒系。它的功能广泛,主要包括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有毒亲电子化合扼合,以增加毒性物质的水溶性而排除体外;作为过氧化物酶,对脂质过氧化产物进行解毒,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及以隔离机制被动结合杀虫剂等。昆虫GSTs主要分为6个已知的基因家族,其中Delta和Epsilon为昆虫特异的家族,已鉴定的抗药性相关基因则主要分属于这两个家族。本文主要对昆虫GSTs的比较基因组学及在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昆虫 杀虫剂 基因组学 抗药性
  • 简介:秋季第一次养蚕结束后在桑园施用万春系列生物肥料,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系列生物肥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桑树生长、改善桑叶品质及提高蚕茧产质量,有进一步试验的价值。

  • 标签: 万物春 生物肥料 桑树 应用试验
  • 简介:重庆江津市牌坊村的363户农民规模种植了73.33hm^2优质晚熟柑桔,并于2003年10月自愿组建了“牌坊村柑桔专业合作社”。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合作社部分社员由于对发展晚熟柑桔的前景认识不足,同时也因合作社属松散型组织,对外没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对内没有强制的管理手段,果园管理不能及时到位,园区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制约着合作社的正常运行。

  • 标签: 专业合作社 江津市 柑桔 转换机制 产业发展 改革
  • 简介:根据原定计划,本年度试验重点是扩大农村试验示范面积,进一步验证络1增产效能,与此同时继续进行一些室内试验,对家蚕添食和桑树喷施浓度进行试验研究,找出添食和喷施最适浓度和时期,并对增产机理进行一些探索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农村生产试验示范(一)家蚕添食试验1.试验品种“两产一号”(现行生产品种)

  • 标签: 试验总结 试验研究 生产品种 添食 增产机理 稀土化合物
  • 简介:为了探讨氟离子在雌雄家蚕中肠和头部的吸收累积情况,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按照常规方法饲养到5龄起蚕时,对2品种家蚕进行雌雄鉴别,并将其分区饲养。添氟组喂食经200mg/kg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另设清水对照组,检测不同性别家蚕中肠和头部氟离子浓度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中肠中,对照组734和T6雄蚕氟离子浓度分别高雌蚕1.20倍和1.03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均是雌蚕的1.05倍。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67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58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2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0倍。在头部,对照组734和T6雄蚕分别是雌蚕1.39倍和1.08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分别约是雌蚕的1.10倍和1.03。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39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03倍。两种组织中,均表现出雄蚕中的氟离子浓度高于雌蚕的。

  • 标签: 家蚕 氟化物 中肠 氟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