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传染病控制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未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的5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的50名儿童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家属传染疾病控制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传染疾病控制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 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对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双维度四位一体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方法:此次临床研究观察对象均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400例乳腺癌患者,对比两组乳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疾病应对方式评分。结果:双维度四位一体护理措施在患者对放疗依从性和疾病应对方式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双维度四位一体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提高其疾病应对方式评分。

  • 标签: 乳腺癌 双维度四位一体护理 放疗 患者依从性 疾病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应用腰硬麻醉与计划性全身麻醉效果以及影响。方法:搜集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共计60例,均在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入院,分成对照组(腰硬麻醉)和研究组(联合麻醉)各30例,对比组间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联合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效果突显,值得应用。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 剖宫产术 腰硬麻醉 计划性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服务方案减少老年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摘取2023年6月9日—2024年6月9日我院老年科收治的行PICC置管患者106例进行研究,以双色球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试验组(实施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每组有患者53例,分析两组非计划拔管率等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常规组;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服务方案能减少老年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常规护理 满意度 PICC置管 非计划拔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EGFR-TKI联合同步放疗治疗EGFR突变型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对124例EGFR突变型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空腹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联合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统计近期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效果和中位PFS与有无吸烟史、有无化疗史和有无脑转移无关(P>0.05),女性(80.0%)、突变位点为19位(80.6%)和腺癌的患者(77.9%)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男性、12位突变和非腺癌患者,女性患者(11.3月)和19位突变(11.0月)患者的中位PFS明显长于男性和21位突变患者(P<0.05)。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有效延长PFS,和较轻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同步放疗 EGFR突变型转移性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常规体位固定与发泡胶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观察对象: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予以常规体位固定(n=35,对照组),另一组予以发泡胶固定技术(n=35,观察组),比较不同固定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首次放疗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15d放疗后,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泡胶固定技术能够有效缩小体位摆放误差,提高放疗的精准度,提升放疗治疗效果,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常规体位固定 发泡胶固定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容量测定结合饮水计划在脑卒中急性期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患者中抽取3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留置导尿法,研究组膀胱容量测定结合饮水计划,分析两组膀胱尿液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尿液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膀胱容量测定 饮水计划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追踪方法学导向式预控护理应用于急诊输液室儿童非计划拔管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5月至12月于我院急诊输液室就治的儿童病例30例为对照组,随机抽取2021年1月至8月于我院急诊输液室就治的儿童病例3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按急诊输液室儿童病例常规模式施护,试验组加用追踪方法学导向式预控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儿童病例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家长急诊输液室照护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追踪方法学导向式预控护理应用于急诊输液室儿童非计划拔管管理之中,可显著降低发生非计划拔管事件的概率,深得家长认可。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预控护理 急诊输液室 儿童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普外科留置胃管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对患者舒适度以及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普外科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留置胃管患者 92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 46 例。对照组实施留置胃管的常规护理,研究 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 舒适度、 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舒适度为 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43% ( P<0.05 )。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 4.35% ( 2/4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9.57% ( 9/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61% ( P<0.05 )。 结论 在普外科留置胃管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 标签: 普外科 留置胃管 舒适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率 舒适度
  • 简介:确保上市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是各国监督管理部门应履行的职责。医疗器械在设计、功能方面的复杂性及风险特征决定了其监管方法的特异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CDRH)负责医疗器械的上市前审批和上市后监管。相应地,CDRH通过上市前审批计划和上市后监测计划,使得医疗器械从设计、上市使用,到更新换代,组成了一个维护公众健康安全的统一体。

  • 标签: 上市后监测 安全性监测 医疗器械 健康中心 放射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降低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方医院收治的86例行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预见性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86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在PICC置管中应用能够发挥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可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药物镇静 不良事件 气管插管
  • 简介:本刊讯2014年3月27日,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联合旧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银行全球食品安全伙伴项目(GFSP)共同发起,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农业部共同主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办。会议的目的是通过研讨交流,提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知,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能力和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在此领域的合作。

  • 标签: 食品安全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 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际研讨会 风险管理 主任
  • 简介:目的:探究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高级别脑胶质瘤临床疗效及酪氨酸激酶2(DDR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院6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放疗联合静脉注射尼莫司汀化疗治疗,研究组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连续服用4~6个周期,1、2年后进行随访。疗程结束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2年生存率,分析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MSE)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DDR2与VEGF吸光度值(OD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5.63%)、疾病控制率(87.50%)高于对照组(40.63%、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MMSE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DR2及VEGF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DR2及VEGFOD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出现Ⅲ及Ⅳ度不良反应,研究组呕吐、恶心、脱发、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65.63%)高于对照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酪氨酸激酶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放疗 替莫唑胺 高级别脑胶质瘤 酪氨酸激酶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