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建立螺纹牙种植体有限元模型中,提高实体模型准确性、建模速度、实体模型导入的成功率和单元划分质量。方法:使用pro/E软件自适应功能建立不同螺纹的牙种植体骨块实体模型,利用Hypermesh软件前处理功能,从Pro/E软件导入模型,划分单元,再导出模型到ABAQUS软件。结果:实体模型形状同真实螺纹完全一致,导入Hypermesh软件和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导出到ABAQUS软件均未发生失真,有限元模型单元规则,无变形单元。结论:Pro/E的自适应功能提高实体模型准确性和建模速度;利用Hypermesh7.0软件做前处理,避免了模型的失真,提高了单元划分的质量,保证了计算精度。

  • 标签: 种植 螺纹型种植体 即刻负载 三维有限元分析 微动 初期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白假丝酵母菌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与重症婴幼儿龋(S-ECC)的相关性。方法以S-ECC患儿和无龋儿童口腔内的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共40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YNB-BSA琼脂平板法及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底物配合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对比测定SAP蛋白酶活力,比较两组间SA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SAP水平与25SrDNA基因分的相关性。结果全部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均表现为SAP蛋白酶阳性,且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S-ECC组的SAP蛋白酶水平(0.36±0.03、1.59±0.92)高于无龋组者(0.39±0.05、0.79±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1);40株白假丝酵母菌25SrDNA基因分为A、B、C三,B仅在S-ECC组出现,S-ECC组白假丝酵母菌A、B、C三的SAP蛋白酶活力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P=0.492)。结论白假丝酵母菌SAP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S-ECC的进展密切相关;但其酶活力高低与25SrDNA基因分并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白假丝酵母菌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婴幼儿龋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对大鼠牙周炎牙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及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牙龈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制作组织切片,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形态结构的破坏情况及iNOS在牙龈组织中的分布。结果:糖尿病牙周炎组的结缔组织附着丧失量及牙槽骨高度丧失量均明显高于牙周炎组、糖尿病组及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牙周炎组和糖尿病组的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或强阳性。结论:糖尿病加重了牙周炎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

  • 标签: 糖尿病 牙周炎 牙周组织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口腔科经改良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HS患者12例,观察戴用矫治器前、后的临床表现,并将其戴用矫治器前、后的多导睡眠仪(PSG)监测数据及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OSAHS患者戴用改良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3个月至1年后,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均较戴用前明显降低,而血氧饱和度(SaO2)则有明显升高;X线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后的上气道宽度增加;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结论改良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以无创伤性、可逆性、经济实用、戴用舒适感较强、便于携带而日益受到重视。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Ezrin蛋白、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黏液表皮样癌(MEC)中的表达以及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高分化MEC、24例低分化MEC,以及正常唾液腺组织中Ezrin蛋白、iNOS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Ezrin蛋白、iNOS蛋白表达与MEC转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Ezrin蛋白、iNOS在正常唾液腺组织、高分化MEC及低分化MEC中的表达均依次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zrin蛋白和iNOS两者之间的表达也有相关性(P〈0.01);Ezrin蛋白与iNOS的表达分别与MEC肿瘤的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Ezrin蛋白和iNOS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均与MEC的转移高度相关。

  • 标签: 黏液表皮样癌 EZRIN蛋白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目的:此前瞻性随机配对对照试验旨在评价根据平台转移概念设计的新的内倾性平台转移种植修复体边缘骨水平和软组织的改建情况.并与外六角形种植体比较。材料和方法:传统外六角形种植体(对照组)和内倾性平台种植体(试验组)的种植体几何外形相同.长度都是13mm.按标准方法植入40例患者的上颌后牙区。修复负重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由2名独立检测者测量放射影像学骨水平。在基台连接时及18个月后测量颊侧软组织高度。结果:负重18个月后.40例受试患者的所有80颗种植体均有临床骨结合。放射影像学评价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平均骨丧失分别为05mm±01mm(范围0.3~0.7mm)及16mm±0.3mm(范围11~22mm)。与试验组种植体减少约06mm的软组织高度比较,对照组平均显著减少24mm。结论:18个月后.采用传统外六角种植修复治疗方案者比平台转移种植修复者骨丧失显著。另外,与平台转移种植体比较.外六角形种植体颊侧软组织高度明显减少。

  • 标签: 骨吸收 牙科种植体 随访研究 种植体连接 种植体平台 平台转移
  • 简介: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0年4月24~25日在京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宣布了《关于表彰先进专科分会、先进地方医学会、优秀期刊的决定》,共有6种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被评为优秀连续电子出版物。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电子出版物 会员代表 连续型 电子版 杂志
  • 简介: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0年4月24~25日在京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宣布了《关于表彰先进专科分会、先进地方医学会、优秀期刊的决定》,共有6种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被评为优秀连续电子出版物。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电子出版物 会员代表 连续型 电子版 杂志
  • 简介: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single-photoEmissionCT,SPECT)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技术对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与正常人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20例和正常成人志愿者15例,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骨扫描检查,以分析比较下颌偏斜患者与正常人两侧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骨血流和骨代谢的差异性.结果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骨不同部位的骨血流和骨代谢存在特定性差异,正常人下颌骨不同部位的骨血流和骨代谢存在特定性差异;正常人下颌骨不同部位左右两侧放射性计数值比值均接近于1,对称性较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性下颌偏斜患者放射性强度均为对侧高于偏斜侧;髁状突差异最大(P<0.01),其次为下颌角(P<0.01),下颌升支中份差异最小(P<0.05);不同部位两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在精确解剖定位的基础上,能更加准确显示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变化.

  • 标签: 下颌偏斜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 单光子发射型C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