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大鼠学习记忆力改变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利用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造成脑缺血15min后行再灌注,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入1U胰岛素,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标记法分别于全脑缺血后1、3d观察海马CA1区Bcl-2、Bcl-xl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缺血后8周,利用"Y"型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全脑缺血后3d,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cl-xl蛋白的表达呈阴性,海马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143.5±11.6.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cl-xl蛋白呈阳性表达,海马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75.6±6.7.全脑缺血后8周,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力明显好于缺血组.结论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入胰岛素可促进海马CA1区Bcl-2、Bcl-xl蛋白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进而减轻脑缺血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力损害,这可能是其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主要机理之一.

  • 标签: 胰岛素 脑缺血 BCL-2 记忆 细胞凋亡
  • 简介: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枸橼酸抗凝管道连接错误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根本原因分析的步骤,应用事件序列表、鱼骨图、五问法等管理工具,分析CRRT枸橼酸抗凝管道连接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制定对策。转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从系统层面剖析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改善对策与防范措施,并与大家分享,以达到更好地改进工作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Cadherin及N-Cadherin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差异,探讨LRIG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74例胶质瘤患者手术标本,包含12对原发及复发配对胶质瘤标本,采用qRT-PCR检测LRIG1、EGFR、E-Cadherin、N-Cadherin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LRIG1、EGFR、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LRIG1、E-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GFR、N-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Ⅲ-Ⅳ组胶质瘤EGFR/LRIG1及N-Cadherin/E-Cadherin比值显著高于WHOⅠ-Ⅱ组(均P〈0.05)。EGFR/LRIG1与NCadherin/E-Cadherin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r=0.56,P〈0.05)。对原发及复发配对胶质瘤标本的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结论胶质瘤中EGFR/LRIG1表达失衡,可能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进展。LRIG1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LRIG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脑胶质瘤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脑创伤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液压冲击致伤装置制作大鼠皮质脑挫裂伤模型,测定伤后3h、6h、12h、24h、72h、168h伤灶周围脑组织的ICAM-I的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ICAM-I单抗治疗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大鼠中等程度皮质脑挫裂伤后,ICAM-I的含量与血脑屏障通透性3h即显著上升,6h达高峰,7d时基本正常,用ICAM-I单抗治疗能显著降低伤后6h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结论:提示大鼠脑创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可能与ICAM-I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粘附,游出有关。为ICAM-1的单抗治疗创伤性脑水肿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血脑屏障通透性 大鼠 ICAM-1 脑挫裂伤 治疗 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后DCV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底动脉HO-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注水对照组3、5、7d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分别为(996.20±43.25)μm、(1019.05±58.16)μm和(965.25±49.98)μm,血管壁厚分别为(9.82±0.57)μm、(9.65±0.65)μm和(10.11±0、48)μm;SAH组3、5、7d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分别为(705.65±66.57)μm、(738.70±42、19)μm和(665.31±49.85)μm,血管壁厚分别为(14.41±0.51)μm、(13.25±0.63)μm和(17.43±0.55)μm。注水对照组不同时相基底动脉中无HO-1mRNA表达;SAH组注血后3、5、7d,HO-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042、0.55±0.039和0.48±0.052,以注血后3d表达水平最高。结论SAH后大鼠基底动脉有HO-1mRNA的低表达,但其不能拮抗SAH后DCV的发生。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血红素氧合酶-1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42岁,主因"反应迟钝1个月,加重1周"于2010年2月2日由门诊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饮38度白酒250ml后入睡,睡眠时未佩戴无创呼吸机,10h后被家属发现患者呼之不应,无大小便失禁,身边无呕吐物,患者所处环境中未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情况,遂将其送至急诊,当时测血压90/60mmHg,查体示浅昏迷,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69mmHg,血氧饱和度79%,诊断"醉酒状态",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白质损害 饮酒
  • 简介:目的探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型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一期手术切除的1例腰椎管巨大哑铃型肿瘤的临床资料。先由骨科医生根据C型臂透视定位,从左侧12肋后部向脐行倒八字切口手术,显露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并切除;然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将椎管内肿瘤切除。结果术后MRI检查示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术前症状完全消失;复查MRI示椎管内无强化影像。结论多学科联合,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型良性肿瘤,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腰椎 哑铃型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65岁,因“意识模糊、语言障碍2d”于2010年9月14日在HarborView医疗中心(HarborViewMedicalCenter,Seattle,WashingtonUS)就诊。患者于2d前突然出现言语障碍,表现为不能命名,复述较差,伴意识模糊,无其他伴随症状。就诊时血压127/80mmHg,查体表现为时间、地点定向力差,计算能力减低,不能命名,复述较差,但可以读写。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 简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发病率高,可造成瘫痪、智力低下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缺氧缺血 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周围神经形态学改变及微管相关蛋白1B(MAP1B)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50只Wistar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慢性压迫20%组、慢性压迫40%组、慢性压迫60%组,每组10只。后3组置入平头塑料螺钉对大鼠脊髓进行后路渐进性压迫,2个月后分别压迫到20%、40%、60%左右程度。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做k棘突和部分椎板咬除术,不实施压迫。造模后60d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作为标本,行HE染色,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同时行MAP1B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各压迫组大鼠运动功能减退;Tarlov评分、斜板实验评分、BBB-21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压迫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周围神经退变现象,并且压迫程度越重变化越显著。各压迫组周围神经轴突中MAP1B的表达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周围神经发生退变,且因为神经元凋亡、坏死或受抑制使得轴突的再生不明显,造成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

  • 标签: 脊髓损伤 周围神经 微管相关蛋白 神经退变 轴突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Evi1基因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调控该基因对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25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影响,为靶向癌基因治疗胶质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首先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人脑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以及U87和U251细胞株中Evil基因的表达水平。用合成的小分子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干扰下调U87和U251细胞Evi1基因表达作为干扰组,同时设空白和阴性对照组。qRT-PCR检测转染前后Evi1基因在U87和U251细胞中的表达和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实验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FlowCytometer(FCM)其细胞周期。Transwell以及划痕试验检测各组U87和U25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用qRT-PCR分析下调Evi1基因后U87和U25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Evi1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随着胶质瘤级别程度增加其表达水平亦上升,其中Ⅲ和Ⅳ级的胶质瘤组织以及U87、U251细胞Evi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非瘤脑组织(均P〈0.05)。通过siRNA下调Evi1基因后,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251的增殖减缓(均P〈0.05),其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均P〈0.01),并能阻滞其细胞周期G1期(P〈0.05)。干扰组U87和U251细胞MMP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Evi1基因在胶质瘤中呈高表达,干扰U87和U251细胞Evi1基因可抑制胶质瘤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Evi1基因 胶质瘤 RNA干扰 增殖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2例垂体腺瘤患者按病理改变分为侵袭组27例,非侵袭组15例。应用RT-PCR检测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IF-1α和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与非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组垂体腺瘤VEGFmRNA的表达水平比非侵袭组显著增高(P〈0.05);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程度均高于非侵袭组(均P〈0.05),并且HIF-1α、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6,r=0.890,均P〈0.05)。结论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 标签: 垂体腺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侵袭性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Iα)及其靶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S+SS,4只)、假手术+再缺血组(SS+MCAO,40只)、预缺血+再缺血组(IP+MCAO,40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预缺血10min),分别在预缺血后1d、3d、7d、14d、21d进行再次缺血2h再灌注22h,然后取脑组织进行脑梗死体积测量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Iα与EPO蛋白的表达.结果(1)IP+MCAO组中1d、3d、7d亚组的梗死体积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减小;(2)IP+MCAO组1d、3d、7d亚组中HIF-Iα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IP+MCAO组3d、7d亚组中EPO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内源性HIF-Iα及EPO蛋白表达增加参与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耐受 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大鼠
  • 简介:髓外硬膜下结核瘤被认为是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1],并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我们近日手术治疗一例髓外硬膜下结核瘤的病人,特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21岁,因右下肢麻木无力3月,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髓外硬膜下 抗结核治疗 结核瘤 并发症 椎管内
  • 简介:1-methyl-4-phenylpyridiniumion(MPP+)induces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andactivatescaspase-12inPC12cells,leadingtoneuronalapoptosis.However,theunderlyingmolecularmechanismremainsunknown.Thepresentstudyinvestigatedtheregulatoryeffectsofnervegrowthfactor(Aktactivator)andlithiumchloride(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inhibitor)onthe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signalingpathway.TheresultsrevealedthatMPP+inducedexpressionofBipandC/EBPhomologousprotein.TheupregulationofBipandC/EBPhomologousprotein,aswellasthedecreasedpro-caspase-12levelinducedbyMPP+wereinhibitedbypretreatmentofthenervegrowthfactororlithiumchloride.Theseresultssuggestthatthe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Akt-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pathwayisinvolvedinMPP+-induced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

  • 标签: 内质网应激 PC12细胞 诱导表达 激酶 合酶 糖原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CNSL)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PCNS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PCNSL,患者依方案行化疗治疗,随访1年未见病变复发。结论PCNSL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发病隐匿,对放化疗敏感,临床需与多种颅内肿瘤相鉴别。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与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级别人脑神经胶质瘤组织中p57^kip2/p21^cip1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57^kip2/p21^cip1mRNA在68例脑胶质瘤组织和16例非肿瘤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①p57^kip2mRNA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肿瘤脑组织(P〈0.01),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级别呈显著负相关(rs=-0.495;P〈0.01)。②p21^cip1mRNA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与非肿瘤脑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级别呈显著负相关(rs=-0.615;P〈0.01)。结论p57^kip2/p21^cip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 标签: 胶质瘤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研究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缺血区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和缺血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2.95±2.69)和(30.83±2.67),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3±0.25)和(1.97±0.30)分,ICAM-1表达的阳性血管数分别为(29.04±4.59)和(51.94±5.9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炎症级联反应的抑制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亚低温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简介: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核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核移位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的影响,探讨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水平LPA(0~10μM)刺激人THP-1细胞4h,或以LPA1μM处理THP-1细胞不同时间(0~8h),Westernblot检测THP-1细胞核蛋白NF-κBp65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核移位,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水平。将细胞予NF-κB抑制剂咖啡酸苯乙酯(CAPE))20mg/L预处理1h后,LPA1μM处理4h后,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NFα水平。结果LPA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THP-1细胞NF-κBp65表达,促进NF-κBp65转位到核内,并促进TNF-α分泌,CAPE抑制NF-κB后可显著抑制TNF-α分泌。结论LPA可显著促进THP-1细胞NF-κB的表达和活化,促进炎性因子TNFα的释放,NF-κB信号途径部分介导了LPA致粥样硬化作用。

  • 标签: 溶血磷脂酸 THP-1细胞 核因子-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