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护理难点要点。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及腰骶段脊柱结核100例,男性75例,女性25例,年龄9~62岁,平均34.5岁。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椎体钉内固定术式。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并分析相关原因。结果均恢复良好。结论脊柱结核的一期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难点要点在于脊柱结核患者病程较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做好术前评估,术后护理妥当,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脊柱结核 一期前路手术 病灶清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泵输注用于小儿烧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观察46例小儿烧伤后切、削痂和肉芽创面植皮手术病人麻醉前、诱导、插管、术中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变化,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结果麻醉过程平稳,血压波动小,心率变化较明显,术后苏醒快。结论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镇痛作用强,控可性好,术后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小儿烧伤 泵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静脉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6h(T2)、术后48h(T3)测定CD4+%、CD8+%、血清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结果两组CD4+%、CD4+/CD8+比值、IL-2水平下降(P<0.05),T1至T3时B组CD4+%明显高于A组(P<0.05),T2至T3时B组CD4+/CD8+比值、IL-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sIL-2R水平A组T1时显著高于T0,T2达最高峰;而B组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1至T3时A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配合全麻可减轻围手术期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 标签: 直肠癌 麻醉 细胞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择期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30例,ASA1~2级,硬膜外穿刺后平卧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很好地完成开胸肺叶切除术,术中患者生命征平稳,双肺隔离彻底,避免了双肺交叉感染。全麻药用量少,苏醒彻底,迅速,可控性好。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助于患者早期咳嗽排痰,对患者后期恢复有利。

  • 标签: 双腔支气管插管 硬膜外麻醉 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曲马多或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较佳配方。方法选择门诊拟行人工流产孕妇15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三组(n=50)A组为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为丙泊酚+曲马多组,C组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观察三组病人术前、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所用丙泊酚总量和苏醒时间、幻觉、注射痛、术中体动次数和程度及术毕镇痛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对镇痛效果均满意,三组丙泊酚总用量及产生幻觉人数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麻醉后均有循环呼吸抑制,术中MAP、R、HR、SPO2均较术前未用药时降低(P<0.05),A组呼吸抑制较B组和C组明显(P<0.05),C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和B组。C组的注射痛明显低A组合B组。(P<0.01)。结论芬太尼、曲马多、瑞芬太尼均可联合丙泊酚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更满意,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曲马多 瑞芬太尼 人工流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对牙髄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62例病人的162颗牙髄病患牙,随机分为碧兰麻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组,每组81颗,进行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行开髄术或拔髄术观察牙髄麻醉效果。结果浸润麻醉碧兰麻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结论碧兰麻用于浸润麻醉麻醉效果好,起效快,对牙髄病治疗有满意的镇痛效果。碧兰麻浸润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 标签: 碧兰麻 利多卡因 牙髄治疗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术中对新生儿评分及脐静脉血血气值的影响,比较这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的优劣。方法把我院2009年01月~2009年03月所行60例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CSEA,B组用EA。观察新生儿出生时、1、5、10minApgar评分及娩出后脐静脉血血气值。结果A组与B组在新生儿出生时1minApgar评分及娩出后脐静脉血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可快速解除胎儿宫内窘迫状况,减轻对新生儿的影响,优于EA,可视为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首选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剖宫产术 新生儿评分 脐静脉血血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双点法硬膜外麻醉施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PCNL手术病人72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0.375%盐酸罗哌卡因液组;Ⅱ组为0.5%盐酸罗哌卡因液组;Ⅲ组位0.75%盐酸罗哌卡因液组。观察三组病人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三组病人在转俯卧位后,Ⅱ、Ⅲ组病人血压与麻醉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结论0.3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施行PCNL手术,具有镇痛完善、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经皮肾镜碎石术 血液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注射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观察组(应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无水酒精+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观察镇静及遗忘程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注射治疗期间能充分耐受由注射治疗所带来的疼痛,术中无知晓,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单纯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注射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可取的麻醉方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