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致瘤性。肿瘤干细胞指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潜力少量细胞群体,干细胞特性类似。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在干细胞处于早期多潜能状态时高表达,细胞开始分化后,其表达几乎完全消失。此外,多种癌细胞中NS基因亦高表达,而在分化成体组织中不表达。NS基因表达癌细胞恶性程度有关。本文就NS肿瘤干细胞作一综述。

  • 标签: 核干细胞因子 肿瘤干细胞 基因 p53
  • 简介:目的了解血糖、血脂及胆碱酯酶活性在老年脂肪肝诊断中作用及意义。方法对老年脂肪肝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年脂肪肝组(A组)血清胆碱脂酶活性、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非脂肪肝组(B组)显著增高。老年脂肪肝组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及肥胖症等显著多见于非脂肪肝组。结论老年脂肪肝病人一些疾病密切相关,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增高是其特征。

  • 标签: 老年人脂肪肝 相关疾病 血糖 血脂 胆碱酯酶活性
  • 简介:目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拉米夫啶等均未能突破40%~50%完全应答率。近2年来,我们采用宁波三环研究所免疫辩症三环三联疗法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同时,我们研究肝活检炎症组织学分级在三环治疗应答关系

  • 标签: 慢性乙肝 组织学分级 完全应答率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表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HER-2HER-3蛋白在大肠良恶性肿瘤相关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肠镜病理证实大肠增生性息肉114例,大肠腺瘤121例,大肠腺癌1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单克隆抗体既用型二步法技术,检测EEGFR、HER-2HER-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GFR、HER-2HER-3蛋白表达在增生性息肉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分别为35.1%、43.9%17.5%;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分别为81.8%、78.5%39.7%和59.2%、76.7%46.7%。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EGFR蛋白表达在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中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1);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组中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HER-3蛋白表达阳性率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肠癌病理类型中EGFR、HER-2HER-3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大肠不同性质粘膜中EGFR家族蛋白表达起着不同作用,其表达形式具有不同特点;大肠癌发生发展中,三种蛋白在信号传导过程中有共同作用。

  • 标签: EGFR HER-2 HER-3 大肠病变 临床意义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HBV复制标志物肝组织HBsAg和HBcAg抗原表达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血清HBeAg和/或HBVDNA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血清HBeAg阳性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HBeAg阳性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血清HBVDNA阳性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清HBVDNA阳性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VDNA阴性者。结论血清HBeAg和HBVDNA水平肝组织HBcAg阳性率呈正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肝穿活检免疫组化 血清HBV标志物 肝组织
  •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老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叱血效果。方法将59例老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维持24h。治疗组同对照组治疗方法,再加用生长抑素(施他宁)联合治疗,止血后继续用药48h停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h内病情好转,血压稳定,无继续出血者分别为16例(53.3%)和8例(27.6%),13~24h内止血分别为7例(23.3%)和6例(20.7%),24h止血总有效率为76.6%和48.3%。25~72h内止血分别为3例(10%)和2例(6.9%),5d内总止血率为86.6%和55.2%(32/60)。治疗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疗效欠佳或再次出血需行急症手术者,分别为2例(6.6%)和5例(17.2%),病死率为3.3%(1/30)和13.8%(4/29),两组相比联合组病死率和急症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联合组31d,对照组43d,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施他宁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老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止血率高、使用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老年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简介:目的:对比以多西他赛为主二联和三联疗法对老年低分化胃癌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低分化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化疗组和二联化疗组,每组30例。二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三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对两组近期疗效、KPS评分、肿瘤进展时间(TTP)、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二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为36.7%、63.3%,三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为33.3%、70.0%,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二联化疗组KPS评分为(71.5±6.6)分,显著性低于三联化疗组(79.5±7.9)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TTP为8.5个月,三联化疗组TTP为8.7个月,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OS为13.4个月,三联化疗组OS为15.1个月,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贫血、乏力)率显著低于三联化疗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多西他赛为主三联疗法,多西他赛为主二联疗法对对老年低分化胃癌效果同样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老年人使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二联疗法 三联疗法 老年 低分化胃癌
  • 简介:大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迄今,大肠癌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大肠癌分子遗传特征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目前,普遍认为大肠癌发病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复杂过程,多个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致癌模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一系列肿瘤抑制基因通过突变和染色体缺失而失活,CpG岛甲基化畸变近来被认为是肿瘤中抑癌基因改变途径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大肠癌相关抑癌基因因CpG岛异常甲基化而失活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是肿瘤发生早期事件,其检测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评价肿瘤发展及预后,对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抑癌基因甲基化大肠癌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抑癌基因 大肠癌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甲基化 肿瘤分期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目前多认为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传统上以氨基水杨酸(ASA)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存在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近年有关微生态制剂在维持UC缓解、防止复发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微生态制剂亦被认为是UC传统疗法有益补充。为此,本文对微生态制剂UC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抑制剂 防止复发 氨基水杨酸 糖皮质激素
  • 简介:自从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以来,人们对幽门螺杆菌胃部疾病关系进行了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主要病因或重要致病因子。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流行病资料,认为H.pylori是胃癌重要原因之一,但其确切致病机理仍不清楚。1997年4月在广州召开第二届幽门螺杆菌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知名消化病专家经过充分交流和讨论,对有关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认为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病原菌、活动性溃疡重要致病因子、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重要致病因子.可能是胃癌协同致病因子。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细胞增殖 MALT淋巴瘤 慢性活动性胃炎
  • 简介:炎症部位白细胞聚集和活化是炎症性肠病(IBD)重要特征,趋化因子受体是趋化白细胞重要调节因子。在IBD中,多种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上调,触发多种炎症反应。本文就CC趋化因子受体(CCR)在IBD中作用及其作为IBD治疗靶点可能性作一综述。

  • 标签: 趋化因子 CC 受体 CCR 炎症性肠病
  • 简介: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治血痹而设,其药物组成: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因其用药精当、组方严谨、配伍巧妙,长期以来:备受中医学者青睐,已成为临床常用之名方。复习前人对本方论述,结合临床实践,谈几点体会。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方 配伍 中药 功效
  • 简介:各种致病因素所致慢性肝损伤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实验证明,肝星状细胞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心环节,而诱导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转。国内外一些研究显示,植物神经系统参与对肝脏功能调控,可影响肝纤维化形成。其中,肝星状细胞可能是植物神经递质作用靶点。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药物可能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方法和策略。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植物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萘啶酸(Nalidixicacid)问世以来,喹诺酮类药物研制非常迅速,在萘啶酸基础上合成了多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并广泛用于临床。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需做皮试、给药方便、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生产不需使用粮食、价格比疗效相当抗生素低等特点。临床应用迅速普及,成为当今世界上竞相开发生产和应用重点药物。本文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分类,以方便临床选药,对于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指征提几点建议。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用药指征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药物研制 交叉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铁(SI)、铁蛋白(FE)水平脂质过氧化损伤关系。方法选择6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采用比色法检测SI,放射免疫法检测FE,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I、FE、MDA水平依Child-Pugh分级而呈上升趋势,而SOD水平则依次降低;SI和FE水平MDA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2,P〈0.01;r=0.535,P〈0.01),SOD水平均呈负相关(r=-0.429,P〈0.01;r=-0.422,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脂质过氧化损伤有相关性,过重铁负荷加重了肝细胞损害。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 铁蛋白 脂质过氧化 丙二醛
  • 简介: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gastricmucosallesion,AGML)是指以胃黏膜糜烂和急性溃疡为特征,且常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过去曾名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等,由某砦药物和重症伤病应激状态下所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包括由黏膜糜烂至坏死病理变化,统称应激性溃疡。祖国医学属“胃脘痛”、“腹痛”、“吐血”、“呕血”、“便血”等范畴。

  • 标签: 急性胃黏膜病变 保护研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糜烂性胃炎 胃黏膜糜烂 出血性胃炎
  • 简介:自从198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并成功培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下同)以及揭示其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以来,有关Hp感染中医病证关系,已逐渐引起重视.自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对慢性胃病患者206例,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有关内容进行辨证,结合Hp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胃病 HP感染 中医病证 分型 诊断 HP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