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这篇文章探讨的是不同的避孕方法与获得性性传播感染(STIs)的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哪种方法能降低STI的危险性,哪种方法(如果有的话)会增加危险性?危险性是否因STI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人们在选择一种避孕方法的时候应该如何运用这些信息?

  • 标签: 性传播感染 避孕方法 STI 获得性
  • 简介: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有发生结核病的危险。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

  • 标签: 结核病 传播 流行病学 传染病 病原菌
  • 简介:治疗性传播感染(STIs)患者给医师带来了许多伦理、道德和法律窘境。鉴于最近起诉的恶意传播HIV行为,在敏感环境中仍不得不做出困难的决定。这篇文章讨论英国的形势。

  • 标签: 传播 感染 医事 治疗性 HIV 性传播感染
  • 简介:传播感染(STI)患者病史的采集与其他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此项工作常常涉及患者的个人隐私,会令患者和医师感到为难。经验可能会使事情好办些,但如果患者觉得医师或护士也感到为难,则他可能会觉得更难堪。随着STI越来越普遍以及日常活动促使更多人来做STI检查,这些有关的咨询工作已经成为日常的筛选任务。

  • 标签: 检查 感染 传播 症状 男性 个人隐私
  • 简介:性性传播感染很常见;在英国社区进行的筛查研究显示,衣原体感染发病率约为10%,生殖器疱疹为病和衣原体的感染经常无症状;而有症状的表现如阴道分泌物常常提示某种致病性弱的(但仍有潜在危险的)感染如念珠菌。性传播感染经常是多重感染,发现一种感染时应立即考虑检查其他性传播感染。

  • 标签: 多重感染 无症状 传播 检查 女性 生殖器疱疹
  • 简介:公共健康的重要性。作为性健康及HIV防治国家健康策略部的重点项目,性传播感染是公共健康的焦点问题。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及相关并发症(包括盆腔炎、不育、异位妊娠和宫颈癌)的处理,直接或间接地给医疗卫生资源造成巨大负担。20世纪以来英国性传播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行为方式、新的诊断技术、以及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的变化。

  • 标签: 流行病学 感染 传播 英国 公共健康 医疗卫生资源
  • 简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感染力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中以乙型肝炎(乙肝)危害性最大。我国是乙肝(HBV)高发区,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亦高达10%~15%,且30%~50%是母婴传播所造成,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学者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重大进展,现将近年来对母婴传播及预防的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预防 HBSAG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 病毒性肝炎
  • 简介:传播感染往往给人们,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带来沉重的负担;只是在HIV广泛流行后,关注国际健康的人们才开始重视性传播感染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艾滋病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在非洲的一些地区,20%以上的成人感染了该病。WHO估计,每天全球有16000例新发的HIV感染,其中90%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一半以上是25岁以下年轻人。自从艾滋病广泛流行以来,已有多于6千万人被感染,其中超过2千万已死亡。

  • 标签: HIV感染 全球性 流行病学 传播 发展中国家 5岁以下
  • 简介:传播感染(STIs)一直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沉重负担,尤其对妇女和儿童,但直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全球流行后才受到关心世界健康状况人士的重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AIDS)的冲击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一直是灾难性的;在非洲一些地区,超过20%的成年人感染艾滋病。

  • 标签: 全球性 性传播感染 流行病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病毒 传染病预防
  • 简介:结核病俗名痨病,相关病名在中国历代沿用很多,宋代以前,反映结核病的传染性的名称有尸疰、劳疰、虫疰、毒疰、鬼疰、传尸等。根据症状特点名称行肺瘘疾、劳嗽、急痨等。从宋代开始用痨瘵(痨病)作为统

  • 标签: 传统医学结核病 结核病认识
  • 简介:神经变性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等。A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而PD患者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震颤、姿势步态障碍等症状,晚期往往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迄今为止AD和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两者共同的病理特征为特定脑区内蛋白质异常沉积,形成聚集体。

  • 标签: 朊蛋白 神经变性疾病 淀粉样蛋白 认知功能障碍 运动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收集有关甲状腺完全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手工检索全文,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所得的研究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检索后纳入11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有1082例,其中腔镜组505例,开放组577例。通过Meta分析得出:术中出血量(WMD=-17.86,95%CI:[-26.18,-9.54]),术后住院天数(WMD=-0.95,95%CI:[-1.40,-0.50]),术后满意度(WMD=4.03,95%CI:[1.20,13.58])等方面腔镜组手术具有优势;在术后引流量(WMD=-0.70,95%CI:[-32.79,31.39]),术后并发症(RR=0.84,95%CI:[0.54,1.29])方面腔镜组与开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WMD=12.61,95%CI:[2.85,22.38])腔镜组长于开放组。结论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和提高美容方面具有优势,在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方面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要长于开放手术。

  • 标签: 甲状腺 腔镜甲状腺手术 内窥镜检查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胸骨前及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腔镜技术在甲状腺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腔镜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72例和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3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资料、术后恢复和患者满意度行对比分析.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腔镜手术的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组(P<0.05);改良胸骨前径路组手术时间、皮瓣游离面积、皮下隧道建立时间、术后24h视觉模糊评分(visualanalogyscale,VAS)得分等均优于乳晕径路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手术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满足患者美容诉求方面,均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从路径选择来看,改良胸骨前径路手术要略优于乳晕径路,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和路径.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 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青春期乳房巨大纤维腺瘤切除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春期乳房巨大纤维腺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接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微创手术组37例)和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38例)分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6—36)个月。对2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皮下血肿、肿瘤残留、乳房变形、瘢痕大小及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创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皮下血肿、肿瘤残留等方面较开放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乳房变形、术后瘢痕大小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用于青少年女性乳房巨大纤维腺瘤切除具有切口愈合快、切口微小、感染几率小、乳房无变形及瘢痕隐蔽等优点,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是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患者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 传统开放手术 青春期乳房巨大纤维腺瘤
  • 简介:背景:目前鲜有研究证实,凝血标志物是否可以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与患冠心病和缺血性中风相关。本研究对11个反映凝血过程不同方面的标志物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在排除传统危险因素的作用之后,它们是否仍有预测价值。方法与结果:在1984~1988年间,共2398名49~65岁男子接受检查,他们中大部分人采取了空腹血测定血脂和凝血标志物。对他们进行了平均13年的随访,记录了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生情况。共发生486起心血管事件,353起新发生冠心病,133起新发生缺血性中风。经单变量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低活化蛋白C值、D-二聚体、组织性纤溶酶原(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都显著与CVD相关。将传统危险因素引入比例风险模型后,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发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都显著与CVD相关,并且因子VIIc呈负相关(P=0.001)。在纳入传统危险因素的模型中,预先不存在CVD者,若具有预期风险构成最高3种的危险因素,则其发生CVD的风险是具有最低3位者的2.7倍。当模型包括4个凝血相关因素时,此值升至3.7倍。结论:除传统的危险因素外,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因子VIIc均有预测中年男性的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发生的作用。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凝血标志物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