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的社区健康教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保健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的社区健康教育作用显著,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后冠心病患者保健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复发率情况显著减少,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社区健康教育 保健与疾病知识 复发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法减少产妇会阴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本院在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阴道保护法助产,观察组行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法。比较两组会阴裂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Ⅰ度裂伤产妇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法可显著缓解产妇会阴裂伤情况,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助产 胎头娩出速度 会阴裂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应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收治时间先后均分为为两组,其中2022年下半年收治60例划入对照组,给予结核病常规防治,另60例收治于2023年上半年划入观察组,采取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行防治,比较两组防治效果及对结核病知识掌握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肺结核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结核控制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肺结核控制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的肺结核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于结核病防治工作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结核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以及肺结核控制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核病防治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对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80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系统化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6月-2023年6月。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研究组的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片评分较优;研究组较对照组的自护能力更高;研究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上述指标对比之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时,大力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方式,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提升患者各个方面的功能,保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系统化护理 护理满意度 神经功能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对照组对象是同期因头痛于我院入院治疗的32例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脑脊液分析,比较两组的诊断阳性率和脑脊液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MRI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对照组患者,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肌酸激酶(CK)水平较其余两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对照组患者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乳酸(LA)水平较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低,差异显著。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上,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可对感染类型进行明确鉴别,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观察组使用纽曼系统护理。对比其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纽曼系统护理 精神分裂症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选护理干预在改善泌尿系统结石术后患者疼痛与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实验收入样本均为我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共计人数84例,以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作为标准,将参与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实施过程中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作整理记录,结合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值﹤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外科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减轻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泌尿外科 泌尿系统结石 睡眠质量 疼痛情况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多数血液来源于无偿献血,但在血站采血时,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血液报废。由于临床对血液需求量不断提升,所以如何解决血液报废、引发不良反应等问题,有效提高采血质量,成为血站需深入探讨的课题。实践中,相关人员需要找到采血关键质量控制点,并通过对其进行改进来提高血液质量,所以本文就血站采血中关键质量控制点质量改进措施及其对血液质量安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血站 采血 关键控制点 改进措施 血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方法:自2022年1月起本血站实施了采供血关键控制点改进血液质量,抽取2021.06~12期间实施前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甲组,抽取2022.01~06期间实施后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乙组。对比2组不良反应、血液报废率及满意率等结果。结果:统计显示,2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血液报废率结果,乙组均低于甲组(P<0.05);2组对比总满意率,乙组高于甲组(P<0.05)。结论: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率,改进血液质量,提升其安全性,献血者普遍满意,可推广研究。

  • 标签: 关键控制点 血站 采供血 血液质量安全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方法:自2022年1月起本血站实施了采供血关键控制点改进血液质量,抽取2021.06~12期间实施前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甲组,抽取2022.01~06期间实施后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乙组。对比2组不良反应、血液报废率及满意率等结果。结果:统计显示,2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血液报废率结果,乙组均低于甲组(P<0.05);2组对比总满意率,乙组高于甲组(P<0.05)。结论: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率,改进血液质量,提升其安全性,献血者普遍满意,可推广研究。

  • 标签: 关键控制点 血站 采供血 血液质量安全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在神经外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期间,在我院新来的60名神经外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处置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30名护士,实验组有30名护士。实验组新护士采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在带教完成之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新护士护理质量和综合评分情况,对比医护人员对新护士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后,实验组新护士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新护士,组间差异比较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医护人员对实验组新护士的满意度情况要高于对照组新护士,组间差异比较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值<0.05。结论:护理质量评分小组在神经外科新护士带教过程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护理水平,因此,护理质量小组运用于神经外科新护士带教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带教方法。

  • 标签: 护理控制小组 神经外科护士 带教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 84例初产妇纳入本组课题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将 84例初产妇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分得初产妇 42例,采取常规会阴保护接生,研究组分得初产妇 42例,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分别对比两组初产妇的会阴情况,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 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会阴裂伤情况、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新生儿 Apgar评分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中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有助于改善初产妇的会阴裂伤情况,减少产后出血、产褥污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提升分娩安全性,值得在产科临床中着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 控制胎头娩出 自然分娩 初产妇 会阴裂伤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健康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透析不良反应情况、水钠控制依从性相关指标水平、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水钠控制依从性相关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个体化健康管理护理,可以大幅度改善水钠控制依从性相关指标,减少透析相关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使患者对透析期间护理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个体化健康管理护理 水钠控制 依从性 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小儿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小儿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50名患者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一组50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家长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家庭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感染率。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家属对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家庭进行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中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感染1例(2.00%),对照组中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感染7例(14.00%),(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家庭提升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积极预防控制,降低家庭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感染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小儿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营养护理联合运动干预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产后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为实验开展期限,纳入此时段我院收治的86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先后进行自然编号,单号设为一组划入43例,双号设为二组划入43例,两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与规范营养护理联合运动干预策略,随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整合比对。比对范围涉及:产前1d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另外还针对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率方面实施比对。结果:科学评估后得出,护理干预不同,所得效果也随之不同,二组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另一组(P<0.05),值得探讨。结论:规范化营养护理联合运动干预的实施,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GDM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极大改善新生儿结局,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提倡。

  • 标签: 规范化营养护理 运动干预 妊娠糖尿病 产后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积极开展“了解毒蘑菇,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并通过各医疗机构利用LED滚动播放宣传警示标语,让广大群众了解毒蘑菇不能采摘、不要误食的基本知识,谨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 1.病例定义:2021年11月10日以来在永安镇飞山村4组村民杨进冲家中用餐后,出现呕吐(≥2次/日)、腹泻(≥3次/日)症状之一者。2.病例搜索:通过查看就诊记录、周围居民访谈、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搜索辖区内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3.危害因素调查内容与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的高危食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访谈,重点调查可疑蘑菇的采集、加工和进食情况,由家属指认蘑菇采集地,对蘑菇进行现场拍照和采集。结论 经病例搜索,共发现3例病例(为杨进冲家属),其中死亡1例,死亡率33.33%。

  • 标签: 条盖盔孢菌 食物中毒 微生物菌种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