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的5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均为2018年8月-2020年7月就诊,患者均以MRI及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诊断准确性相比,MRI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检出率为100.0%,与多层螺旋CT92.3%的检出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结肠癌 肠梗阻 MRI 多层螺旋CT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取高频探头及腹部探头联合应用的准确率。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5例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3组,各25例。其中,接受高频探头诊断的为A组,接受腹部探头诊断的为B组,接受联合诊断的为C组,将不同方案下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接受高频探头单独诊断准确率稍高,但对比腹部诊断无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对胸腔积液进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细胞涂片病理学检查法,给予观察组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学检查法,并对两组的阳性检出率、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积液患者使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进行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胸腔积液 阳性检出率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小儿诊疗中应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样本取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接受诊断的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小儿群体,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心电图检查,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形成对比,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经超声心电图初次筛查,发现有38例为阳性,占比76.00%;超声心电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精准度分别为90.24%、88.88%、90.00%;相较于其他内容,主动脉瓣赘生物检出率最高,占比36.00%;其次是二尖瓣赘生物,占比22.00%。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接受超声心电图诊断效果良好,精准度较高,可有效鉴别赘生物外观及形态,可以发掘并发症形成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感染性心内膜炎 小儿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价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检查结果、预后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汇总。结果 35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是8.57%;其余32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其中有27例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不佳,有低治愈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因此,对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上要予以及时的诊断和安全有效的治疗,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优势, 为未来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奠定基础。方法 138 例患者, 分别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与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 ; 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结果 138 例患者, 病理确诊结核病 42 例, 非结核病 96 例。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 85.71% ( 36/42 )、特异度为 90.63% ( 87/96 ), 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 66.67% ( 28/42 )、 80.21% ( 77/96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肺结核患者 27 例, 肺外结核患者 15 例。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 100.00% , 高于肺结核患者的 77.78%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满足结核病临床诊断的需求, 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并且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精准等优点, 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 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 ; 结核病 ; 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in vitro release of interfer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tuberculosis in the future. Methods 138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and interferon relea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LISA for ifn-ifn-release in vitro in differe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of the 138 patients, 42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96 were non tuberculosi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LISA were 85.71% (36 / 42) and 90.63% (87 / 9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66.67% (28 / 42) and 80.21% (77 / 96) of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There were 27 cases of tuberculosis and 15 cases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LISA was 100.00%, higher than that of 77.78% (P < 0.05). Conclusion the ELISA method of interferon releasing in vitro can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This method has higher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simple operation steps and accurate results, which can reduc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脾脏弥散性改变的 良恶性鉴别 诊断中,应用 (18)F-FDG PET/CT联合 临床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患者 80例。其中 40例经脾脏病检或骨髓穿刺检查结果为恶性病变者作为观察组,将 40例检查结果为良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机体恶性病变独立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 Plt、 Hb、 RBC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脾 /肝 SUVmax、骨髓 SUVmax、脾脏 SUVmax、脾脏指数 SUVmax、骨髓 /肝 SUVmax、 LDH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诊断机体恶性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为脾脏指数增大、脾脏 SUVmax增高及红细胞的减少。结论 在脾脏弥漫性病变的 良恶性诊断中,应用 (18)F-FDG PET/CT联合临床指标诊断,能对脾脏病变 的良恶性进行早期判断,进而 提升临床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良恶性病变 (18)F-FDG PET/CT 脾脏弥散性改变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支气管冲洗液结核分歧杆菌检测方法对菌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菌阴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将获得的支气管冲洗液以涂片检查、结核杆菌培养、荧光定量 PCR法等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检测,计算并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检测菌阴肺结核的阳性率。结果:100例患者的支气管冲洗液经涂片检查、菌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后的阳性率分别是31.00%、58.00%、35.00%,有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他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菌阴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歧杆菌检测中,不同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菌培养是敏感性最强的方法,但有培养周期长、诊断迟缓的缺点,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 标签: 支气管冲洗液 结核分歧杆菌 检测方法 菌阴肺结核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鉴别应用CT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患者98例,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CT诊断,研究组采取CT三维成像技术技术诊断,比较两组影像优良率、检查所耗时间、诊断符合率、误诊及漏诊率并对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浅析。结果:研究组图像优良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研究组检查所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研究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误诊及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高,适合在临床实施和开展。

  • 标签: CT三维成像技术 肺内小结节 良恶性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心电图诊断的方式,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选取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均满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相关标准。患者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仰卧状态,做好异常心电图类型的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异常心电图类型的分析,其中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大人数分别为20例、17例、16例、11例、8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28.33%、26.67%、18.33%、13.33%。结论:在心电图改变中ST-T最为常见。通过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判定,必要时还要进行其他冠状造影检查。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检查 心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分析彩超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45例和非糖尿病患者 4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 4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 45例非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 34例( 75.56%)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有 35例( 77.78%)出现动脉斑块,有 33例( 73.33%)患者出现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对照组患者中有 4例( 8.89%)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有 12例( 26.67%)出现动脉斑块,有 8例( 17.78%)患者出现管腔狭窄或者闭塞,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以及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动脉血流速为( 35.12±3.27) cm/s、血流量为( 27.84±9.18) mL/min;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动脉血流速为( 44.58±3.93) cm/s、血流量为( 45.67±10.34) mL/min,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动脉血流速与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综上所述,彩超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检出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 彩超: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45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and 45 cases of non-diabet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45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5 cases of non-diabe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 subjects were examin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75.56%) had atherosclerosis, 35 cases (77.78%) had arterial plaque, 33 cases (73.33%) had lumen stenosis or occlu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4 cases (8.89%) had atherosclerosis, 12 cases (26.67%) had arterial plaque, 8 cases (17.78%) had lumen stenosis or oc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therosclerosi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lumen stenosis or occlu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flow rate and blood flow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5.12 ± 3.27) cm / s and (27.84 ± 9.18) ml / min; the blood flow rate and blood flow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44.58 ± 3.93) cm / s and (45.67 ± 10.34) ml / min, respectively The flow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o sum up,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and detection rat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身低剂量CT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2月-2021年02月,116例患者均给予全身低剂量CT检查,获取到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进行Durie/Salmon plus分期和临床ISS分期,分析全身低剂量CT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 116例患者有112例表现出弥漫性或者是局灶性溶骨性病变,检出率为96.55%;Durie/Salmon plus分期和临床ISS分期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CT特征在不同时期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来我院治疗肺局灶性磨玻璃样结节肺腺癌的1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测,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等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CT特征与不同时期肺腺癌间联系。结果 不同时期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腺癌诊断CT影响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混合磨玻璃结节最大层面长径和CT值均高于纯玻璃结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对于不同时期的肺腺癌患者的肺部局灶性磨玻璃样结节检查,CT检查具有一定特异性,混合磨玻璃结节最大层面长径高于3.04mm,CT值高于-447.48Hu,存在粗短毛刺、分叶等表征,高度符合浸润性肺腺癌。

  • 标签: 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 CT特征 不同时期 肺腺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9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用颈动脉超声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超声表现,分析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型价值。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更高、IMT值更高,斑块类型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观察组患者和健康的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差异明显,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有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分型诊断

  • 标签: 临床诊断价值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分型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病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96名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研究的时间从2019年6月份开始,到2023年6月份结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人)与对照组(48人)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摄影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摄影方式进行诊断的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3.33%,采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进行诊断的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7.92%,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病症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 标签: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 乳腺癌 准确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的效果及效率。方法:以2023年5月-10月视为该研究开展时段,遴选本院3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内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开展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P水平低、Hb A1c水平较高,数值和对照组(健康人群)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联合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名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接受血常规检验的50名设为对照组,将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50名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同的诊断价值。结果 诊断准确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