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脑梗恢复期干预效果的对比分析。方法:以我院收诊的110例脑梗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情况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恢复期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降低患者神经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同类患者中推广应用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脑梗恢复期干预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9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9例。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式为传统护理,实验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负面情绪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低,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心功能状况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护理路径 不良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方法,探讨维持医用护目镜清晰度的最佳方法,以保障病人及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执业安全。方法:以2020年2月10日至15日我院发热病人抢救室护士使用医用护目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用护目镜的处理方式构建6组数据对比模型:空白组、皂液组、酒精组、碘伏组、石蜡油组及防雾喷雾组。在相同温度、湿度、相近劳动强度的情况下,以工作开始佩戴医用护目镜起点、2/3镜面模糊时间为止点,统计对比6组医用护目镜在相同测试条件下2/3视野模糊的时间。结果:6种护目镜处理方式防雾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结6组医用护目镜有效佩戴时间,碘伏组最具优势。结论:用碘伏处置医用护目镜为护目镜清晰度维护最优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医用防护护目镜 视野模糊 数据模型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以及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传统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内甲状腺手术患者在执行护理期间,予以个体化护理后所产生的作用及成效。方法:研究在我院外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实行甲状腺手术,具体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00例,后续比对中依据抛币法,将所有研究人员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依次实施常规护理与个体化护理,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各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经过相应护理后,研究组在护理期间疾病对各项生活指标的影响效果及生活中对他人的依赖性,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通过科学指导,帮助患者实现快速康复,对于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成效。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甲状腺手术 临床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在婴幼儿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500例婴幼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将其分为上肢静脉穿刺220例及下肢静脉穿刺280例,对两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种方式均可成功穿刺,但上肢静脉穿刺方式效果明显优于下肢静脉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婴幼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使用上肢静脉穿刺方式成功率更高。

  • 标签: 上肢静脉穿刺 下肢静脉穿刺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臂输液港与胸壁输液港在普外科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住院的60例肿瘤患者,分为手臂输液港组和胸壁输液港两组,通过置管时间及置管后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价。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置管时间及置管后15天内的舒适度。结果:手臂输液港较胸壁输液港置管时间短、置管后舒适度有优。结论:肿瘤患者采用手臂输液港输液较胸前输液港操作时间及舒适度更佳。

  • 标签: 手臂输液港 胸壁输液港 视觉模拟评分法 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IOE技术与鼻饲从置管方法、并发症、营养支持、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IOE管饲,对照组给予持续经鼻至胃管饲进食。两组患者均比较治疗10天内的吞咽功能、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支持评价以及治疗前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IOE组)患者,吞咽功能(14.68±3.506 )吸入性肺炎( 8.55±2.89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OE技术  鼻饲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脑外科护理中采取人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共选取134例患者展开对比,均为脑外科所收治,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各67例患者,对两组临床价值展开比较。结果:经实验数据来看,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与此同时满意度也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脑外科患者治疗期间予以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对其满意度的提升也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脑外科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对宝宝健康成长的影响,以评估不同喂养方式对宝宝发育、免疫力和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100例宝宝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观察组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对照组采用配方奶喂养或其他非母乳方式。通过对比两组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免疫指标、患病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宝宝在生长发育方面普遍优于非母乳喂养组,体重增长、身高增长等指标均明显更好;母乳喂养组宝宝的免疫力较强,患病率较低,特别是呼吸道、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母乳喂养对宝宝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因此,建议母亲在宝宝出生后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方式,以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母乳喂养 非母乳喂养 宝宝健康成长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参与式护理管理在NICU内母乳喂养实施中的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家庭参与式护理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5例新生儿,对两组新生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新生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结果:研究组>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来说,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NICU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病例下站式护理技能考核在急诊科N1级护士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急诊科31名N1级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围绕《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手册》内容,采用综合病例下站式的护理技能考核模式,构建多个为患者护理服务活动场景,围绕患者在护理活动中突发病情变化或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风险,案例场景涵盖多项操作,包括患者评估预见能力、基础理论知识、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团队协助及应变能力、药物知识及健康宣教、护理文书的书写,采取临床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急诊科N1级护士进行评价考核。【结果】干预后急诊科N1级护士综合护理服务能力评价较高,各项评价指标均高于干预前(P

  • 标签: 综合病例 急诊科N1级护士 临床实践能力 综合护理服务能力 满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手术后早期肺细胞癌的临床护理相关因素以及临床护理方法,从而为肺细胞癌术后的康复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方法:选择 10例我院所收治的哮喘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对这些患者的生理指标以及相关的护理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优化护理观察和分析,促进患者的病情好转。结果:对于早期非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的推动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让患者的生理指标趋于平稳,效果良好,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在对手术后早期非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有效的结合患者的生理指标来跟踪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重建修复优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护理 修复 观察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用于非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于 2016 年 2 月至 2018 年 5 月收治的非细胞肺癌患者 62 例,均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大 ( P > 0.05 ) ,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 P < 0.05 ) ,且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 结论:护理干预用于非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护理干预 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手术后早期肺细胞癌的临床护理相关因素以及临床护理方法,从而为肺细胞癌术后的康复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方法:选择 10例我院所收治的哮喘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对这些患者的生理指标以及相关的护理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优化护理观察和分析,促进患者的病情好转。结果:对于早期非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的推动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让患者的生理指标趋于平稳,效果良好,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在对手术后早期非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有效的结合患者的生理指标来跟踪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重建修复优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护理 修复 观察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老年非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1月收治的中老年非细胞肺癌化疗患者 100例,基于回顾分析法获取患者基础信息,借助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现况,通过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老年非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调查得到伴有睡眠障碍(≥ 16分)患者 53例,无睡眠障碍( <16分)患者 47例;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中老年非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年龄≥ 65岁、睡眠环境不适、化疗次数 >2次、肺癌分期Ⅲ或Ⅳ期、癌痛 VAS≥4分、伴有癌因性疲乏、中重度自我感受负担(≥ 30分)、消极应对方式( P<0.05)。结论 部分中老年非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伴有睡眠障碍,临床需结合中老年非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明确护理方向,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VAT)心脏手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对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是一个重要的补充,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具备了创伤、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切口较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科2008年10月开展电视胸腔镜辅助右胸前外侧切口下心脏瓣膜手术4例,经过术前完善的准备、术后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护,取得成功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电视胸腔镜辅助 心脏瓣膜手术 右胸小切口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护理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晚期非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细胞肺癌化疗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晚期非细胞肺癌化疗可以改善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状态的好转,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面积Ⅲ度烧伤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参与本次护理研究的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进行分组,对普通护理的方式进行应用称为本次研究的一般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方式。结果:糖尿病患者护理前血糖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经由医养结合护理后,与一般组的患者常规护理后进行对比,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低,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烫伤患者采取合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范围,降低患者出现创面感染,提升了治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烧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在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运用匹兹堡睡眠状况自评量表(PSQI)、住院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QLS)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QL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综合性疼痛护理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