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我刊现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

  • 标签: 万方数据数字化 加入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中晚期阴道菌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中晚期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阴道菌群情况分为正常组(n=48例)和异常组(n=60例),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阴道菌中以假丝酵母感染最为多见,占36.79%;其中异常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及剖宫产发生率均较正常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阴道菌失常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为多见,可提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妊娠中晚期 阴道菌群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70例患者,对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诊断,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4.3%(33/35),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5.7%(30/35),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重大,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远程实时 心电图 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肌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按摩、针灸、功能训练、蜡疗、汽疗、痉挛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结合核心肌训练,治疗三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在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核心肌的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

  • 标签: 核心肌群 痉挛型脑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链球菌(GBS)感染对胎膜早破产生的影响,明确其间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胎膜早破孕妇(观察组),同期产检正常50例孕妇(对照组),对两组孕妇GBS感染情况以及GBS感染检测阳性与阴性产妇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GBS感染阳性10例(20.0%),对照组产妇GBS感染阳性3例(6.0%),组间数据差异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感染是胎膜早破的原发因素,对母婴安全性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临床应重视GBS的筛查,降低母婴风险。

  • 标签: 胎膜早破 B群链球菌 感染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阴道分娩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工作后,观察在降低产后出血量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62例阴道分娩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数字奇偶法对阴道分娩患者分组;对照组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产后出血量等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同对照组阴道分娩患者比较,减少程度显著(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患者,临床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产后出血量的发幅度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对于阴道分娩患者预后效果的优化奠定基础。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鼓膜穿刺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鼓膜穿刺 鼓室注药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肠菌迅速检查这一技术运用到给营养同食物卫生实施检查期间的成效。方法选择饮料、白糖、果冻、坚果、饼干、蛋糕与矿泉水一类食物内的352个样本,并借助乳糖胆盐型发酵这一方式同最可能数这一方式对大肠菌加以测算,探究相应的检查成果。结果检查通过的样本一共309个;乳糖胆盐型发酵这一方式同最可能数这一方式对样本实施检查以后的通过率都一致,均即87.78%,二者实施检查以后的通过率都即100%;这之中,借助两类方式对大肠菌加以检查的成果一致的一共333个,检查一致率即94.60%,没有通过的19个样本内有9个检查成果稍有差别,即占据样本的2.57%。结论大肠菌迅速检查这一技术相应的检查成效较优,可以检查出食物内的大肠菌,以更好地对营养同食物卫生加以监管,检查价值极大,成效显著,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 标签: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肠道菌及循环炎症因子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4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结果实验组的肠球菌菌落少于参照组,拟杆菌菌落多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菌数量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TNF-α、INF-γ、IL-1β以及IL-6等炎性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比参照组的83.33%更高,P<0.05。结论应用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理想,治疗期间不会对肠道益生菌产生显著影响,且对炎性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红霉素 糖尿病胃轻瘫 肠道菌群 循环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在提高精神科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各病区建立医护人员微信,选择在岗护士197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微信使用前患者病情知晓情况仅依靠交班、自身观察及医生处得来,使用后除以上方法外,要求每班护士在微信中交班,并对所在岗位中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发送微信,并制定出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考核标准,分别进行微信使用前、后的随机考试。结果微信使用前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知晓率及患者、护士、医生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使用后。结论微信的使用提高患者病情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及全面性,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促进医护患的和谐,提高了服务质量。

  • 标签: 微信群 精神科护士 病情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肌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通过特定的核心肌稳定性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训练,三个月治疗结束后,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发生情况,评价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9.89,P<0.05)。结论核心肌康复训练治疗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方面具有较显著作用。

  • 标签: 核心肌群 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颈椎方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稚病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1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5%。结论针灸配合颈椎操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 颈椎操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对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脑病患儿9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92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对两组患儿行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儿行以神经节苷脂治疗措施,对参照组患儿行以胞二磷胆碱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差异(P<0.05)。结论由研究可知,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使用神经节苷脂,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疾病症状,因此值得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病床号码进行分组,单号为常规组,双号为延续组,各38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延续组行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延续组护理满意度35例(92.11%)显著高于常规组27例(71.05%),延续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老年冠心病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结构变化及其与炎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IB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00例(UC组),克罗恩病50例(CD组),其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菌培养,对比三组肠道菌结构变化,并分析C-反应蛋白、血小板、血沉、血小板等炎性指标和菌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UC组肠道内SC、SB、PS、BL、BD、LC以及EC等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UC组E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组PS、SB、BD、LC、EC、BL等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ES、SC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炎性指标组UC组患者SB数相对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其他菌种数量差异较小(P>0.05),CD组患者EC数相对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其他菌种差异对比较小(P>0.05)。IBD患者炎性指标和肠道菌呈弱相关性。结论IBD患者肠道菌结构被破坏,肠道菌失衡,和真杆菌属数量减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结构变化 炎性指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躯干核心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中对平衡与行走功能的提高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躯干核心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与行走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平衡与行走功能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躯干核心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中对平衡及行走功能的提升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躯干核心肌群训练 脑卒中偏瘫急性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生物反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医院诊治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14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可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各7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脑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基本的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为98.16%,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为72.64%,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有了较高的提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在临床上的治疗效率。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精神分裂症 迟发性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