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单铵S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和腺苷蛋氨酸共同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单铵S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甘草酸单铵S 腺苷蛋氨酸 病毒性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可溶性CD36(sCD36)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82例老年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依据动脉内中膜(IMT)厚度和斑块回声特征分为三组,即不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组)24例、稳定型斑块组(稳定组)38例、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组)20例。选择同时期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美国国家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表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同时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的血清Hcy及sCD36水平,分析血清Hcy及sCD36水平与老年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各组之间的血清sCD36、Hcy检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正常组、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上述指标数值均有逐步递增趋势(P<0.05或0.01)。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发现,NIHSS评分和sCD36和Hcy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CD36和Hcy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2.163、26.674,均P<0.01)。结论血清高水平的Hcy及sCD36与老年性脑梗死发病有关,Hcy及sCD36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可溶性CD36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组由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79例患者组成,对照组由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组成,对所有纳入对象的血清同时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水平,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分析可见,患者单独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1%和88.6%,联合两项指标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6.2%,单项检测分别与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联合两项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为0.96。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都是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疾病的有效指标,联合两项指标检测可以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适用于疾病的筛查,值得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缺血修饰白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患者前额叶皮层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站精神科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其临床症状分为阴性组(n=20)及阳性组(n=20),并选取同期2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复合物(Cr)变化与正常组检测值,分析阴性精神分裂症与NAA含量的关系。结果阴性组治疗前前额叶皮层NAA/Cr明显低于阳性组及正常组(p<0.05),Cho/Cr无明显差异;阴性组治疗后前额叶皮层NAA/Cr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ho/Cr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NAA/Cr及Cho/Cr水平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0.05);阴性组治疗前PANNS评分总分(88.3±10.6)分,治疗后降至(45.2±5.3)分,显著下降(p<0.05);阳性组治疗前PANNS评分总分(89.2±11.4)分,治疗后降至(44.3±4.9)分,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组间及治疗前后PANNS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阴性组左侧前额叶皮层NAA/Cr值与PANNS总分及阴性症状值呈负相关(p<0.05),右侧前额叶皮层NAA/Cr值及阳性组双侧NAA/Cr值均与PANN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患者前额叶皮层NAA含量呈负相关,其左侧前额叶皮层NSS降低则提示患者为阴性症状,且NAA值越低则临床症状越严重,与患者左侧前额叶神经元损害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磁共振波谱 前额叶皮层 N-乙酰天门冬氨酸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代替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8AA-III中半胱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系统适用性试验回收试验,线性试验,重复性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验证Pico_Tag方法能准确测定18AA-III中半胱氨酸的含量;并分别采用Pico_Tag方法与柱后衍生氨基酸分析方法(使用仪器氨基酸分析仪)对3批试制样品中半胱氨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该方法回收率、线性和重复性良好,溶液稳定;两种方法测定半胱氨酸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本法能代替柱后衍生氨基酸分析方法准确测定18AA-III中半胱氨酸的含量。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 Pico_Tag 方法柱后衍生氨基酸分析方法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I)半胱氨酸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化学法、免疫比浊法和酶联法对3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手术治疗6个月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D-二聚体(D-Dimer),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018、0.5912,p<0.01)。结论检测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值变化对了解术后情况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性价值

  • 标签: 食管癌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alpha 1-酸性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63例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给予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钱,维生素B12水平、叶酸及半胱氨酸并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维生素B12水平、叶酸水平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有上升趋势(P<0.05);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持平机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维生素B12 叶酸 2型糖尿病 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用于重度ICP疗效。方法选择ICP患者100例,50例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腺苷蛋氨酸(观察组),观察外周血VEGF水平及、羊水L/S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水平、羊水L/S值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R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分析,ICP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与羊水中L/S值相关性系数为0.649。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提高重度ICP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及羊水L/S值,临床可通过监测ICP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间接预测胎肺成熟情况,以预防RDS。

  • 标签: ICP 熊去氧胆酸 腺苷蛋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血清中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以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病例组(A组)。随机选取50例同期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B组)。检测两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中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含量,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A组)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病例组(A组)的血清中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结论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升高与血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降低在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判断其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