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对我院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7年上报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的11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相比于2016年,2017年药物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有所增加,且其中新发一般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新发严重不良反应例数呈现出递增趋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受累部分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结论针对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应强化监管力度,特别是问题突出的抗菌药物和中成药针剂,应严格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 安全用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了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及其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所收治的98名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9名,依次设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行PICC管专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癌 术后化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有12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ADR要有足够的认识,在给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时,掌握其不良反应,对曾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合理用药,在患者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用药后的任何不适,应尽快查明原因,必要时应停药,对症救治,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发生机制,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19日-2017年10月18日在我院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类疾病的患者62例,观察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恶心、呕吐、头痛、肌肉酸痛、意识混乱及二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66.13%、25.81%、35.48%、48.39%、30.65%和19.35%,治疗前后患者记忆功能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的基本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方案,或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精神类疾病 无抽搐电休克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细菌感染中使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60例外科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感染类型分为细菌组(n=80)和病毒组(n=80),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及单独检测、联合检测阳性状况。结果细菌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与病毒组相比明显较高,细菌组重症感染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与局部感染患者相比明显较高,细菌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及联合检测阳性率与病毒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外科细菌感染中使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效果显著。

  • 标签: 外科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阳性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实行疫苗接种的2000例孩子,将小孩及其父母分为实行疫苗接种的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疫苗接种的预防性的护理的实验组。对于两组的儿童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实行比较。结果在疫苗接种的预防性的护理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于实行疫苗接种的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行疫苗接种的孩子实行预防性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能够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小儿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于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医治中,实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把在2016年1月到2020年11月之间,28例卫生队诊疗的急性高原反应官兵。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实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医疗人员,实行高压氧治疗,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实行治疗后,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急性高原反应官兵的医治中,实行高压氧治疗措施,其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有效缓解官兵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 急性高原反应 高压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在临床治疗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并研究该药物合理使用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在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 88 例,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年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用药方式, 经对症处理后的改善情况,并探讨该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措施。结果:在 88 例患者,女性例数高于男性,年龄在 21 岁 ~65 岁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给药高于口服,患者药物剂量在 300mg/d 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高,联合用药高于单独用药。在对患者停药之后,有 54 例患者症状消失或减轻, 34 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变后进行对症药物干预,治愈 24 例,好转 10 例。结论:左氧氟沙星在临床治疗应用中,其 给药途径、给药剂量、患者性别和年龄、用药方式均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对该药物的合理用药加强关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肿瘤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精细护理,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以2019.06~2020.06的4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精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给予肿瘤手术患者手术室精细护理,一方面有效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另一方面改善了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手术室精细护理 肿瘤手术患者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滋补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分析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旨在能够提高滋补类中药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例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原因主要包括124例不合理用药,57例患者自身因素,4例机体因素,16例其他因素。结论导致滋补类中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为有效降低滋补类中药不良反应率,要求患者用药时,要将中医药理论作为正确指导,最大程度降低或者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率。

  • 标签: 滋补类中药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患者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因其起效快、利用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通过建立静脉通路,可以迅速发挥药物的作用。但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静脉输液通过血液直接进入人体循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控制静脉输液中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输液 药物 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