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查中抽取静脉血与末梢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选取采血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例体检自愿者,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抽取每个自愿者的静脉血及末梢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观察两种血液的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血色素(HG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血常规数据差异。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两种血液血常规结果显示,WBC、HGB、HCT等3项指标检测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C、MCV、MCH、MCHC、PLT等5项指标检测结果(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对于血常规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静脉采血人为干扰因素小,所以血常规检查建议使用静脉血。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15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ANA为83.4%,抗ds-DNA为61.2%,nRNP为48%,Sm51.7%,SS-A为41.5%,SS-B为21.2%。风湿病阳性率ANA为25.6%,SS-A为10.4%,SS-B为11.3%。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阳性率ANA为64.5%,抗ds-DNA为4.8%,nRNP为15.6%,Sm9.5%,SS-A为7.8%,SS-B为16.9%,Scl-70为2.4%,Jo-1为2.1%。结论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患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多种自身抗体 联合检测 身免疫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及用药指导。方法采用九强公司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54例60-72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2例60-75岁非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并做比较。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者明显高于老年非高血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检出率较高,所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肾脏损害,若不重视则有发生肾衰竭的危险。故对临床正确使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防止肾损伤的加重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高血压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人员进行血液传染病的标志物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前来我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结果本组共30196例献血者,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反应的有119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呈阳性反应的有210例,人类免疫性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呈阳性反应的有5例,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呈阳性反应的有89例,共有427例成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41%。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能够对献血者血液中的传染病标志物进行检验,减少因献血带来的血液污染,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对于预防传染病和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液传染病 标志物检测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PD患者(PD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将PD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2个亚组。应用Hoehn-Yahr分级进行PD病情严重程度分期。所有受试者均行血尿酸检测。结果PD组血尿酸水平(276.22±39.72)u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77.50±45.23)umol/L,P<0.05,但不同病情程度的PD患者间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认知功能障碍PD组血尿酸水平(252.61±37.63)umol/L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PD组(297.53±40.17)umol/L,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降低与PD及PD患者认知功能降低关系密切,但与PD严重程度无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及分析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对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3794例随机非离心尿标本同时检测和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阳性1085例,阳性率为28.6%;白细胞阳性1462例,阳性率为38.5%;管型阳性719例,阳性率为19.0%;镜检法红细胞阳性872例,阳性率为23.0%;白细胞阳性1333例,阳性率为35.1%;管型阳性695例,阳性率为18.3%,两种方法检测中红细胞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0.3%,差异有显著性(P<0.01)白细胞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1.2%(P<0.05),管型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2.8%(P<0.01)。结论UF-100检测尿中有形成分虽敏感性高,适合大批标本的筛查,但特异性低于镜检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显微镜镜检法 尿有形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样本制备涂片进行抗酸染色可对结核病进行预期诊断,同时经培养分离的分枝杆菌也可以提供是肺结核还是由除结核分枝杆菌之外的分枝杆菌(MOTT杆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导致的疾病进行确定诊断。高达50-60%的临床样本制备的涂片显示阴性,而AFB培养为阳性。因此,培养技术在分枝杆菌疾病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结果痰涂片阳性率为35%,960培养阳性率为58%(290/500),960污染率为2.8%结论960分枝杆菌培养对分枝杆菌的检出优于痰涂片法

  • 标签: 痰涂片 分枝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营养米粉类食品中阪畸肠杆菌的检出率。方法对同一份营养米粉类样品,用两种方法进行前增菌,一种方法是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GB4789.40—2010,另一种方法是在取检样相同的情况下,比GB4789.40—2010所规定的BPW稀释液多4倍进行前增菌,目的是确保增菌液的液体状态,相同时间相同温度前增菌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mLST—Vm增菌,再接种阪畸肠杆菌显色培养基,转种TSA平板进行色素试验,再进一步生化鉴定。综合菌落形态和生化特征,判断是否阪畸肠杆菌。结果用两种前增菌方法对97份婴幼儿配方食品类的营养米粉进行前增菌培养,按国家标准GB4789.40—2010所规定的前增菌方法的阪畸肠杆菌的检出率是8.25%(8/97)。另一种前增菌方法的检出率是14.43%(14/97),两种增菌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国家标准GB4789—2010所规定的前增菌方法未检出阪畸肠杆菌的,通过增加前增菌液BPW后,能检出阪畸肠菌杆。结论在取样品量不变的前提下,对吸水性较强的检样,增加前增菌液BPW后,能提高阪畸肠杆菌的检出率。

  • 标签: 营养米粉类食品 阪畸肠杆菌 前增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ADVIA2120i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Ret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用ADVIA2120i血液分析仪对正常及患者血标本中Ret的精密度,稳定性,线性范围与显微镜计数法比较。结果ADVIA2120i血液分析仪检测Ret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均在允许范围内;稳定性在4℃48h内无显著变化;与显微镜计数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结论ADVIA2120i血液分析仪检测Ret简便快速,准确度好,精密度高,可替代人工显微镜计数。

  • 标签: Ret 血液分析仪 性能评价 显微镜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尿酸以及脂蛋白(本研究指的是脂蛋白a)的检测结果对冠心病诊治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入住我院的56例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和56例健康体检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以及脂蛋白进行规范检测,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以及脂蛋白的检测结果和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直接联系,研究组和对照组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以及脂蛋白变化有关,检测这三项对于提高冠心病诊断率有极大的推动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脂蛋白 血清尿酸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并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2341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的2341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筛选和确证试验确认产ESBLs菌株,用WHONETS.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807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有982株,占54.3%;534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有206株,占38.6%.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结论三年来产ESBLs菌的检出率与耐药率呈总体上升趋势,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特别是加强对产ESBLs菌株及其耐药性监测,以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ESBL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病毒是引起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发病率在我国小儿各类疾病中占首位,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健康。了解郑州市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为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医生针对性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儿童 呼吸道病毒IgM抗体 九联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63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轮状病毒、腺病毒检测试剂(乳胶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二合一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R区的轮状病毒抗体和A区的腺病毒抗体和包被在聚酯膜上的轮状病毒抗体乳胶和腺病毒抗体乳胶混合物。结果粪便中轮腺病毒抗原二合一检测是诊断患儿腹泻肠炎敏感的方法,双重检测以确定病原菌和选用药物,快速的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结论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出现腹泻时除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还需检测轮腺病毒,以确定病原,进行对症治疗,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急性水样泻的主要致病原,双重病毒感染是最多见的感染形式,轮状病毒是6个月~1岁患儿水泻的主要致病原。

  • 标签: 轮状病毒 腺病毒 腹泻患儿 粪便
  • 简介:摘要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一种从呼吸系统到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此后,这种疫病更名为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仅使传染的禽类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 标签: 禽流感 流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FP、CEA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1238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中AFP、CEA的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238例体检者中有36例(2.9%)AFP>9ng/ml,52例(4.2%)CEA>5ng/ml。结论AFP、CEA在健康体检中有一定的阳性率,有利于早期发现良恶性肿瘤及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实验室大型生化分析仪器为参考方法作比对,对临河人民医院6台达乐2208即时床旁诊断(POCT)血糖仪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测试。方法用POCT血糖仪对门诊和病房患者末梢血标本进行血糖测定。结果与实验室大生化仪静脉血血糖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在精密度和准确度上按照2008年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办法,准确性要求。血糖仪检测与实验室参考方法检测的结果间误差应当满足以下条件当血糖浓度<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0.83mmol/L的范围内;当血糖浓度≥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20%范围内;100%的数据在临床可接受区。精确度要求,不同日期测量结果的标准差(SD)应当不超过0.42%mmol/L和变异系数(CV%)应当不超过7.5%。结果6台血糖仪有1台不合格,其他5台均符合要求。结论全院各科必须建立健全POCT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规程,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做好室内质控,并要定期与检验科大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标签: 大型生化分析仪 (POCT)血糖仪 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