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江苏的古琴艺术在明清时期有突出的表现,涌现出虞山、金陵、广陵三大琴派,但三大琴派的发展并非连续不断,而是以此起彼伏、交替进行的方式展开,呈现出琴学中心的从江派到虞山派到白下派再到广陵派的频频转移。针对这一现象,文章借用塞维斯的文化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揭示出这种连续性的机制在于艺术的演进本身包含特殊进化和一般进化两个方面,并据此提出如何应对演进的连续性的策略。

  • 标签: 虞山派 金陵派 广陵派 琴派 中心转移 塞维斯
  • 简介:10月30日,沈阳音乐学院建校80周年系列音乐会之“白山黑水‘东北风’”——东北地区音乐类“遗”代表作展演在音乐厅举办,此次展演由沈阳音乐学院、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学院领导与师生共同欣赏了音乐会。

  • 标签: 音乐学院 东北地区 代表作 音乐类 沈阳 展演
  • 简介:凯奇早期代表作、仅使用金属打击乐器的《第一结构》(1939),受勋伯格传授的维也纳乐派逻辑性结构思维和动机展开性变奏的影响,在整体和乐句结构层面上运用他自己发明的、按4:3:2:3:4比例划分的"宏观-微观"的节奏结构体系;而对节奏动机的组织则是基于方整性结构框架内方整性划分的原则,采用二分与三分节奏时值结合、全音符的奇数划分、对称性的节奏音值排列、节奏动机间解构与重组关系四种方式设计动机,运用动机的不定次反复、动机交替的横向对称性连接和纵向对位性叠置、动机陈述跨越与不跨越乐句和音色分层的手法组织动机[本文(上)发表于《黄钟》2011年第一期]。

  • 标签: 宏观-微观节奏结构 平方根形式 节奏动机 预制钢琴的噪音音色 非正统打击乐器 音色分层
  • 简介:“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连接通道,不仅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在音乐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从音乐家到乐曲、到乐队、到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都产生重要影响;站在新的时代节点,重提“一带一路”,不仅给予了新的阐释,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世界文明历史进程产生积极影响,都离不开“一带一路”这个光明大道。

  • 标签: 一带一路 传统文化 传统音乐 “非遗”保护
  • 简介:安纳托里·谢尔盖维奇·科玛洛夫斯基(A.X.Komarovsky1909—1955)是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俄罗斯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其生前留下的小提琴作品并不多,但长期以来几首程度浅易的协奏曲却在小提琴教学领域里发挥着作用,原因在于作品把基础的技巧练习和音乐表现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 标签: 小提琴协奏曲 教学辅导 洛夫 小提琴作品 回旋 技法
  • 简介:渔樵形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中隐逸文化的集中反映,成为文人寄情山水和精神净化的象征性符号,是他们人格精神和审美品位的外化。有关渔樵的文人音乐作品透出“隐”和“逸”的思想,具有儒道兼济的哲学基础。

  • 标签: 渔樵 文人音乐 象征意义 隐逸
  • 简介: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系硕士生导师格桑梅朵副教授以及艺术学理论系4位在读研究生蓝晶晶、石梦婷、唐欣、喻镭提交的论文入选西藏昌都市于2018年8月22~25日举办的“首届全区热巴舞展演暨热巴艺术高峰论坛”。

  • 标签: 高峰论坛 热巴舞 学理论 艺术 展演 都市
  • 简介:四度叠置和弦是贝尔格Op.1中用以与传统和声材料相抗衡的、崭新的和声材料,该作品主部主题中的四度叠置和弦以其特殊的音响与其它调性音乐材料结合,以瓦解作品的调性为目的,贯穿全曲,并成为统-全曲的基本音型动机.

  • 标签: 贝尔格 四度叠置和弦 纯四 增四 减四 无调性
  • 简介:正曾经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儿童歌曲《有个名字叫雷锋》,你听过吗?《国旗在心中升起》《铁杵成针》《我不愿长大》《太阳香》等等,这些好听的歌你熟悉吗?你知道这些歌的曲作者是谁吗?告诉你,他就是福建泉州的杨铭叔叔。

  • 标签: 作曲家 儿童歌曲 福建 泉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