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一我很早就说过,“现代”这个词可以讲得通,“现代史”、“现代绘画史”则讲不通,因为“现代”即现在正在进行的时代,现代的后半部分即当代,时代未过去,如何能称“史”呢?“史”是过去的事,所谓“隔代写史,当代立志”。

  • 标签: 代表画家 序现代 探索序
  • 简介:一、创作背景绿狗系列作品的原型实质是周春芽的一条德国牧羊犬'黑根'。黑根是周春芽最爱的宠物,把它当作孩子一般看待。1995年,他决定以他的爱犬为绘画主题。周春芽从黑根身上找到了动物散发出的原始的接近大自然的狂野美,天生的活力和其中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源泉和灵感。在绿狗系列作品中,他以单一绿色色彩来描绘黑根不同的动态,有孤零零的画面,也有场景画面,这些细致入微的作品都充满了周春芽对于黑根的最真挚的爱。

  • 标签: 周春芽绿 浅谈周春芽 狗浅谈
  • 简介:在对待客观物象的审美态度上,石涛主张移情说,"山即海,海即山也".通过审美移情而获得的美感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价值感,即物我同一.石涛认为自己与山海都是知音,"山海而知我受也".通过我与物的同化,由此感受到物物之间的同化.同化表现在艺术创作上是一种替代,绘画的刨作过程就是寻求替代的过程.石涛在审美判断上提出"不似之似",这是形神关系的理论延伸.石涛认为:其原因一是艺术家的气质不同,二是在于大自然时间的变幻无常,三是由于物象空间与人的关系转换.所以,绘画的形象永远是偏离对象的.

  • 标签: 石涛 绘画 艺术创作 审美判断 艺术家 形神关系
  • 简介:2011年11月15日,《伟大的天上的抽象》意大利展在意大利罗马市当代美术馆开幕。策展人伯尼托.奥力瓦谈到他从93在国际上推动中国政治波普艺术到今天转而推动中国抽象主义,这是一种从社会状况转向个人身份的艺术的转变,也是中国社会的转变的结果。此次展览共展出李华生、余友涵、梁铨、马可鲁、李向阳、张羽、张健君、张浩、刘旭光、孟禄丁、谭平、徐红明、周洋明、雷虹、刘刚等15位艺术家作品。

  • 标签: 抽象作品 中国绘画 艺术家 当代 抽象主义 波普艺术
  • 简介:中国当代作曲家瞿小松创作的中国吹管协奏曲《神曲》,音乐语言独特,音响表现新颖,并具有浓郁的民族化风格,是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族管弦乐作品。对其作曲技法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当代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风格。

  • 标签: 瞿小松 吹管协奏曲 神曲 核心音程 对称结构
  • 简介:《对本杰明·布里顿的回忆之歌——为弦乐队与排钟而作》虽然仅采用了排钟与弦乐队,但其显现的钟鸣风格与宗教情感是极为浓厚的。作品中的整体音色�

  • 标签: 再思考 创作技法 回忆歌
  • 简介:王同仁是有成就的画家。凡有成就的画家应具备三个条件:要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要有正确的主导思想;在生活的大道上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品德。根据我多年在这三方面的观察和了解(包括十年浩劫期间),王同仁在这三方面的素质和品行都是好。

  • 标签: 艺术创作 现实主义 绘画 艺术才能 主导思想
  • 简介:一[意]与[象]东方尚意。关于[意]的出处,《说文》载:[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①[意]即表示发自内心的意志、情思、态度等。

  • 标签: 西方绘画 尚意 审美 《说文》
  • 简介:吴冠中与波洛克都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艺术思想并融入绘画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本文通过对《1948年第5号》和《逍遥游》的抽象绘画语言比较,可以体会波洛克和吴冠中绘画艺术的异同,进一步分析20世纪中西方艺术的差异和交融。一、创作动机和社会根源《1948年第5号》作品的作者是美国抽象表现艺术家波洛克。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人们

  • 标签: 抽象绘画 绘画语言 语言比较
  • 简介:看朱伟的作品很容易让人想到在上世纪90年代艺术圈内炙手可热的两个名词,就是"玩世写实主义"和"政治波普"。在这两个被西方艺术界的好奇眼光和中国策展人的雄心壮志共同锻造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流派概念的笼罩下,出现了几位至今依旧是镁光灯追逐焦点的明星大腕,也埋葬了一大批意图借助现代与前卫之名而得到西方艺术体制垂青的失意文人。而朱伟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含混状态却使其无法被确切归入到两个概念之中的任何一个,将带有戏谑感的形象和对于社会生活的个人化认知糅杂在一起构成了朱伟早期作品的主要基调,其中对于政治符号或人物的引用似乎只是一种并没有明确政治意图的诙谐玩笑,就像是《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将康熙教诲的"尧舜禹汤"兀自篡改成鸟生

  • 标签: 朱伟 绘画 水墨 观看 早期作品
  • 简介:绘画的市场价格波动和走向是无数艺术爱好者关注的重点,而美术批评及展览对中国的绘画市场价格波动和走向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对我国现今美术批评和展览给绘画作品市场价格带来的影响做了一些探索和分析。

  • 标签: 美术批评 美术展览 中国绘画 市场价格 影响
  • 简介:法国大革命前后出现了一种“报道文体”绘画,它不但具有艺术通常所具备的审美性.还具备了与新闻同样的大众媒介功能。这些作品在沙龙展出时对公众传播着对当代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其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一般的文字类新闻报道。从《马拉之死》到《自由领导人民》,这种绘画跨越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它们强烈地震憾了当时的公众,其作用如同新闻报道一样向社会传播了信息,把真实传递给大众。这些绘画表明了图像的巨大力量,给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以某种启示。

  • 标签: 报道文体绘画 法国大革命 大众媒介 图像
  • 简介:三清代绘画:揽各派珍粹,蔚为壮观广东省博物馆(简称粤博,下同)藏清代绘画达三千余件(套),占馆藏总数的一半以上,不仅囊括了清代绘画不同时期、流派代表画家的作品,而且藏品质量颇精,许多作品都堪称画家的经典之作,对于学界同仁深入研究与深讨绚烂多姿的清代绘画、有着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广东省 绘画 馆藏 述略 精品 宋元
  • 简介:德彪西的音乐深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双重影响,本文透过德彪西音乐的上述特征,来叙述音乐与文学和绘画的关系.

  • 标签: 德彪西 音乐 文学 绘画
  • 简介:蒙克(EdbardMunch)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他漫长的一生都在探寻灵魂的深度和韧性。他睁大了眼睛看,直视灵魂的深渊.并以毫不粉饰的强烈感情来呐喊和悲悯,描绘这一属于整个人类的灵魂图景,生活的残酷和阴影,而这些来自底层的真相,是长期被掩埋和被忽视的。生命、爱情、孤独这三类主题是蒙克画作的主旋律。蒙克是用画笔思索的哲学家,他以最敏感的心灵倾听人的苦难境况,用画笔抗议“生之诅咒”,他描绘《病孩》一类的令人触目惊心的题材,除了痛苦、绝望、恐惧,缠绕其中的还有希望、等待、救赎。爱情在蒙克的笔下,也展示了一种极端的灵与肉的冲突。而深刻的孤独是缠绕他一生的命题,他最终获得了解脱。蒙克的画作在今天仍然没有褪色,2l世纪的人类依然能在其中找到强烈的共鸣。

  • 标签: 蒙克 表现 生命 深渊 孤独
  • 简介:21世纪最初十年的中国当代绘画.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要去追求艺术家的英雄主义与天才神话,也不再像20世纪90年代要去硬性寻找中国绘画在全球艺坛上的位置,而是试图再塑绘画的政治社会立场,研究绘画的语言和方法,并思索资本对绘画的控制以及绘画对资本的反控制等命题。

  • 标签: 中国绘画 中国当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英雄主义 21世纪
  • 简介:对于熟悉中国当代绘画的人来说,曾梵志的成功是和他成熟的表现主义风格,对死亡题材的关注密切相关的。在这些作品中,油画语言本身的直接性,绘画的速度感以及年轻生命对死亡、疾病、痛苦的独特关注为他赢得

  • 标签: 创造对抗 对抗创造 对抗析
  • 简介:米家山水以“云山”创格,其潇湘图式亦极为独特和关键。本文以米友仁现存“潇湘图”作品为对象,以“云山’’图式为出发点,考察“云山”与“潇湘”的关系。同时,在肯定米氏绘画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尝试从美学角度评定“云山潇湘”的独特价值。并进一步认为,“米氏潇湘”的意义不仅在其“笔墨逸趣”,更在其展现了一个典型的“文人世界”。这个“文人世界”的构成既包括“潇湘”本身的内在意涵,更包括以“非宗教信仰下的佛道思想”为代表的精神意趣。

  • 标签: “米氏云山” 文人画 绘画 意趣 精神 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