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影响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笔者认为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因素一样,也是研究分析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的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单独分析了影响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对策,以引起人们对外部环境因素的重视.

  • 标签: 中国 注册会计师 执业风险 民事赔偿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 上市公司
  • 简介: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修订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将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作为重要事项加以披露。审计收费信息的公开披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领域经验研究的可行性,正如张继勋、徐奕两位作者所言,这“给我们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来研究我国审计市场提供了契机”。

  • 标签: 审计收费 上市公司 中国 信息披露制度 监管模式 股权结构
  • 简介:目前,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逐步上市流通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2000年3月至2001年4月不可流通的转配股上市流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转配股上市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股价变动的相关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转配股上市这一事件在短期内对股票价格存在着显著的消极影响;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相对缺乏效率,在转配股上市后股价继续消极反应的延续时间要长于国外大宗股权交易后股价反应的延续时间;在转配股上市公告日与转配股实际上市日之间,股票价格存在明显的反弹现象;转配股上市前后股票价格的消极反应程度与市净率指标呈现明显的显著负相关性,而与转配股占流通股的比例无显著关系;公司股价的消极反应程度并不随公司业绩的提高而减小。

  • 标签: 股票价格 转配股 上市流通 异常收益率 非流通股 中国
  • 简介:经过二十个春秋,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通过认真执法,严格审计纪律,审计的力度和深度逐步加大,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国家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促进依法行政和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审计的影响,树立了审计的权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主客观方面原因的影响,形成了审计中的“白条”现象,该上缴的不上缴,该纠正的不纠正,该落实的建议不落实,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既削弱审计监督的威慑力,又影响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 标签: 审计事业 审计工作质量 制约因素 审计管理体制 财经秩序
  • 简介:为保证和控制审计项目质量,在审计实施开始之前,围绕确定的审计目标,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使审计组能够有序优质高效地执行审计任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编制规范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收集充分有力可靠的审计证据,使整个审计过程能够得以全面完整地反映;审计实施...

  • 标签: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项目 审计报告 审计方案 审计人员 被审计单位
  • 简介:一、研究背景评述会计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ValueRelevant)是资本市场环境下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范畴,该范畴主要研究在资本市场环境下会计指标与公司价值(一般以股价为替代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Holthausen和Watts(2001)的研究,价值相关性分为如下三个部分:(1)相对关联研究(Relativeassociationstudies),该研究对比股价(或变化值)与各种收益性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长窗口研

  • 标签: 股利政策 盈余信息 比较研究 市场影响 价值相关性 实证会计研究
  • 简介:《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给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王国生1997年5月和7月财政部分别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分别简称《准则》《制度》),并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这次改革是在充分总结我国预算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

  • 标签: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 会计信息 预算会计制度 会计报表体系 会计要素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都不为外界所知。2001年年报开始,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这一事项,本文以282家公司2000和2001年报作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及其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关于审计费用定价,影响因素包括公司规模、是否由国际5大所审计以及被审计公司ROE是否处于"保资格"区间;(2)关于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负面审计意见在2001年与审计费用显著相关,但被出具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与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不能从审计费的角度证实公司支付高额审计费进行审计意见类型变通之明显存在;(3)关于审计费用之变动,影响因素包括公司规模的变动、审计意见由"不干净"变为"干净"、ROE的变动等3个。

  • 标签: 审计费用 审计费用变动 影响因素
  • 简介:当今的环境,竞争和经济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中国企业要生存并取得成功,越来越需要对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作出迅速的反应。然而,西文的研究却表明,面对失败的项目,决策者常常优柔寡断不愿放弃。相反,他们通常会对这些项目增加资源投入。这种“总想解套(反而套得更深)”的倾向称为“恶性增资”,并且被明确认为是一种应在决策中避免的错误。本研究探讨了这些西文背景的研究结论是否也适应于中国企业的经营者。调查的对象是

  • 标签: 中国企业 管理者 恶性增资 经济改革 资源配置
  • 简介:EVA(EconomicValueAdded)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而特财务管理咨询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管理评价概念,其理论基础源于默顿米勒和弗兰科·莫迪利亚尼在1958年至1961年发表的关于公司价值的一些论文。其核心思想是在计算企业的利润时考虑了企业所用资本的成本,定义为:税后营业净利润(NOPAT)减去所占用的资本成本,用公式表示就是:

  • 标签: 经济增加值 EVA模型 中国 资本市场 股权分割 上市公司
  • 简介:关于承销商声誉与创业投资对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的问题,由于两者可能存在联合效果,因此,以往的研究在没有控制创投的角色的情况下,可能夸大承销商声誉对于减缓长期绩效低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没有控制承销商声誉的情况下,也可能夸大创投对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的效果。本研究则在同时考虑创业投资与承销商声誉角色的架构下,重新探讨承销商声誉与台湾地区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创投持股与台湾地区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并无相关性,而承销商的声誉对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则具有影响力,故我们可以推论:承销商声誉对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的影响效果较创业投资为重。

  • 标签: 创业投资 台湾省 承销商声誉 上市公司 长期绩效
  • 简介:信息披露问题关系到证券市场的有效运作,健康发展和市场约束力发挥等一系列问题。研究信息披露质量,对发挥证券市场监督作用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是很有必要的。本项研究通过对上市公司披露WTO影响定性信息质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规模较小,经营内向型的上市公司因对WTO影响准备不足,倾向于不披露;(2)未发现配对WTO信息披露有重大影响;(3)上市公司WTO定性信息披露有一定的可靠性,不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 标签: 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WTO 证券市场
  • 简介:本文分别按照IPO募集资金是否投资于主营业务、是否投向招股说明书的承诺项目和资金是否闲置进行分类来研究资金的运用对资金使用效率和后续再融资(指IPO后首次配股)成本的影响。我们用上市公司IPO当年和之后3年的会计业绩来衡量资金的使用效率,用市场对配股公告的反应、配股的发行费用率和配股折价幅度来衡量再融资成本。研究发现,IPO募集资金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按照计划投向承诺项目、资金被充分运用所产生的效率要分别高于资金用于非主营业务(多元化)、改变资金投向和资金闲置的情况。而且,资金使用效率对后续再融资成本将产生影响,使用效率高的公司后续融资成本低,表现在市场负面反应较小,发行费率较低和配股折价幅度较小等方面。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证券监管部门、投资银行和上市公司都具有启示作用。

  • 标签: 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再融资 发行费用率 配股折价
  • 简介:台湾新上市柜(IPO)公司自2002年2月19日起须依照“上市上柜审查条例”设置二席以上独立董事和一席以上独立监察人,集团企业与总经理兼任董事长职务之公司依规定尚应聘任较多之席次。本研究探讨独立董监之适任性、影响力与IPO公司初期评价间之关系。实证结果指出,独立董事具执业会计师资格、曾担任上市柜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以及相对于最终控制者之董事席次比率愈大,市场解读为适任性佳,愈具有影响力,对承销价制定、投资人初期评价有正向之作用。就独立监察人而言,并未发现独立监察人专业背景对IPO初期评价具攸关性。

  • 标签: IPO 独立董事 独立监察人 适任性 最终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