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作品复制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和由此形成的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严重威胁,著作权保护机制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如在难以追究网络中众多个人侵权者责任的情况下,著作权法中第三人责任(间接责任)制度得以迅速地确立;为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和传播数字化作品,著作权法又引入了对技术措施的保护。但这两种新制度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著作权是否过度扩张、是否影响高科技发展和公众获取作品自由的担忧。同时,数字技术也改变了原有的著作权许可方式,新的利益平衡机制正在形成之中。本组论文对这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独到见解。无论读者是否赞同其中的结论,或许都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 标签: 版权保护技术 数字技术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时代 双刃剑 利益平衡机制
  • 简介:中国刑法学正在迎来近百年来最好的机会。当今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是中美竞争,欧洲和日本整体上慢一拍。技术水平美国领先,应用规模中国第一。经济基础决定法律理论,中国第一次有厂创造理论的实践条件。

  • 标签: 互联网 一般预防 案例评析 软件 抢购 黄牛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移动公司)、浙江融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创公司”)委托杭州聚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合公司”)开发一款“浙江省统一医院预约诊疗平台”软件,在聚合公司开发并完成“浙江省医院预约诊疗服务系统”软件后,根据双方约定已安装在试点的7家医院中,浙江移动公司、

  • 标签: 服务系统 约定不明 浙江省 著作权纠纷案 医院 软件
  • 简介:珊瑚虫QQ案,彩虹显IP案,360与腾讯间的3Q之诉,都将第三方插件侵权问题推入了人们的视野,第三方插件是否侵犯宿主软件著作权亦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然而,针对不同类型的第三方插件,软件修改权能否适用有着不同的结论。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于2014年6月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将软件修改权纳入第13条第3款第8项“改编权”中。如果《送审稿》得以通过,其中的“程序改编权”的部分对于第三方插件侵权问题能否适用、如何适用,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 标签: 软件修改权 第三方插件 改编权
  • 简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经过公证程序证明的法律事实,除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外,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如果采取的取证方式本身违法,即使为公证方式所证明,所获取的证据亦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二、尽管法律对于违法行为作出了较多的明文规定,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法律更多时候对于违法行为不采取穷尽式的列举规定.而是确定法律原则.由法官根据利益衡量、价值取向作出判断。三、鉴于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隐蔽性较强.调查取证难度较大.被侵权人通过公证方式取证.其目的并无不正当性,其行为并未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同时该取证方式也有利于解决此类案件取证难度问题,有利于威慑和遏制侵权行为,有利于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故其公证取证方式应认定为合法有效,所获取的证据亦应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四、被控非法安装、销售盗版软件的行为人,如果不能就其安装、销售的软件的来源提供相关证据.则应推定其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及发行权。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软件著作权 北大方正公司 计算机 民事判决书 侵权纠纷案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相关法律对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相对滞后,立法的疏漏加上理论上的模糊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司法实践的混乱。广受关注的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北京红楼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诉北京高术天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高术技术公司侵犯著作权一案中就出现一二审法院对同一种取证方式(“陷阱取证”)的性质做出完全相反的认定的情形。这种现象如果经常发生必将有损干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本文对该案的证据适用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案情 裁判 法理评析 陷阱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