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副词“太”在现代汉语里使用率很高,外国人学习中出错率也很高,这与以往对它的研究和描写存在较大缺陷有关。本文从实际出发,一改成法,以结构重音为纲考察“太”字结构的核心格式“太X”和“不太X”,按照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将其进一步分化,并对分化而来的七个基本格式进行逐一描写和相互辨析比较,从而为正确有效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较准确全面的语义和语用信息。同时,也以此实例表明了结构重音在副词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结构重音 “太”字结构 意义 语用 副词研究 现代汉语
  • 简介:明朝时期,由于朝廷对西南的控制力有限,对贵州各地的管理比较松散,水西彝族土司和周边的同族土司、播州土司、水东土司获得机会进行政治地位的角逐和资源的竞争。在旷日持久的竞争中,明王朝对土司进行了调控整合,水西土司虽然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广阔的生存空间,但终因其历史局限性难逃衰落的命运。

  • 标签: 水西 土司 民族关系
  • 简介:该文是麻国庆教授写给陈祥军博士《阿尔泰山游牧者:生态环境本土知识》一文之序。文中麻国庆教授针对游牧社会历史现实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诸多中肯新的观点,对当下学界游牧社会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学术价值。

  • 标签: 游牧社会 知识体系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社会心理失调主体行为越轨现象朱玉坤社会心理失调主体行为失范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当今社会变革中越轨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突出的症结所在之一。本文就此略述管见。一社会心理的自发性、不确定性特征,往往以社会成员的感情、情绪、需要、动机、欲望等外部知觉为外化...

  • 标签: 社会心理失调 行为越轨 行为失范 社会心理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道德关怀
  • 简介:天祝"花儿"和"拉伊"中的程式套语,在一定程度上为歌者提供了记忆上的便利。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能使其特色更加清晰和突出,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民族民歌。

  • 标签: 天祝 花儿 拉伊 程式套语
  • 简介: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亚人类学研究会于2014年4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宗教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帝国、商业宗教”“宗教的传习”“仪式音乐舞蹈”“关系网公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宗教景观空间建构”“祭典地方社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多元文化主义新兴宗教”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宗教 文化 传统 仪式
  • 简介:莫言的文学道路始终伴随着对鲁迅的追随和效仿,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学习鲁迅的叙述腔调和语言、结构。本文以莫言《丑兵》对《一件小事》的摹仿为例证,阐述莫言如何通过这种移步换形式的方式倾吐自己的心声,逐渐彰显自我,向文学的个性化进发,也由此逐渐接近故乡的传说。

  • 标签: 叙述腔调 《丑兵》 《一件小事》
  • 简介: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可以说,关于计划市场的理论是贯穿于一般理论研究并对一般理论研究具有制约作用的主线,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涉及到的关键性理论问题。考察我国计划市场理论产生、发展丰富的历史和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深化计划市场理论,对于坚持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 标签: 市场理论 计划工作 关键性理论 资本主义复辟 思想发展史 强大思想武器
  • 简介:阐述了非英语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从教学观念、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探讨了当前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 标签: 双语教学 问题 对策
  • 简介:贵州"瑶传道教"经籍文献是当地瑶族人千百年来生存智慧的生动呈现,也是中国道教传统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这笔重要的民族文献遗产正面临濒危的困境,需要我们运用文献学、人类学、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开展抢救、整理和研究,阐述其民族特色地域特征,挖掘和揭示其多重价值,借以推动贵州瑶学的理论建设和方法创新,并以研究成果来反哺或推动贵州民族文献遗产抢救性搜集和传承保护的工作实践。

  • 标签: 贵州 “瑶传道教” 濒危经籍 抢救整理研究
  • 简介:水族是一个以"饭稻羹鱼"农耕文化为传统的山地民族,水语植物名物是其传统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水语植物名的考释,得知水语植物分类主要有生活类、经济类、野生类、其他类四种;水语植物命名既有"属名+种加词"的"双名"法,也植物部位、生存环境、生长阶段和思维习惯等有关,同时命名具有一定的构词规则;体现了按植物性状取名的人类共性,又呈现了水语认识植物的个性。

  • 标签: 水语 民族植物学 植物命名与分类 民族名物学
  • 简介:本文就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朝鲜族人口流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指出朝鲜族的人口流动有从农村向城市,从东北传统居住区向山海关以南各地、从中国大陆向国外流动等特点,其人口流动具有从农村向城市,从东北传统居住区向山海关以南各地、从中国大陆向国外流动等特点,其人口流动的频繁程度远远超过国内其他民族,这对于分流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调整民族经济结构,转变传统落后意识,提高生活水平,加速朝鲜族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重视和解决朝鲜族人口流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对解决今后相当时期少数民族的相关问题,无疑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人口流动 朝鲜族 社会发展 特点 中国
  • 简介:四川藏族地区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全国第二大藏区,藏区人口135万。主要包括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县,是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地。自1998起,四川藏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但是,由于四川藏区生态的特殊地位,单靠国家或者四川藏区人民的努力来维护其地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的生态补偿来共同实现。本文重点以甘孜、阿坝州藏区为例,力图分析生态补偿对该区域的必要性对策措施,说明如何通过生态补偿措施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使生态经济系统转入良性循环。

  • 标签: 四川藏区 生态问题 生态补偿 政策补偿 法律补偿
  • 简介:再论藏族文化传统藏区现代社会星全成1993年,笔者曾以“藏族文化传统藏区现代社会”为题,就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藏族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具体现象进行了专门研讨①。但是,限于篇幅,再加上当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尚不够明了,因而许多问题未能论及。现将藏...

  • 标签: 藏族文化 藏民族 地域观念 知识观念 青藏高原 藏区现代化
  • 简介: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对日常生活的研究议题出现了由"晦暗"到"美好"的光明转向。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学界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现象和美好愿景等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几种理论视角:第一,在社会道德层次上,重新激活先哲们对美好生活阐释的本体论进路;第二,在想象意象层次上,集中转换文学家美好生活愿景的先验论进路;第三,在社会意象层次上,中产阶级美好生活追求的符号意向,以及增进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基本福利期许的意象型进路。美好生活研究实践议题具体体现在技术植入日常生活提升人们的美好感知,以及相关政策红利供给对人们美好体验的促进等方面。这些研究为中国美好生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当然有中国智慧的美好生活建设需要对此批判性地借鉴和创造性地吸收。

  • 标签: 美好生活 “晦暗人类学” “美好人类学” 光明转向 中国智慧
  • 简介:清朝统治者为削弱蒙古各部首领的权力,达到控制驾驭的目的,在总结历代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经略制驭政策得失的基础上,参照蒙古社会组织制度等特点,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其中婚姻制度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制度在承袭蒙古人的古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各种限制,使蒙古人的婚俗印上了清朝法律和禁令束约的烙印,以至影响到今天。

  • 标签: 清朝统治者 蒙古人 中原王朝 北方游牧民族 理藩院则例 蒙古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