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人口规模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下和特定地域的人口总量。人口规模的大小不但影响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影响就业等其他社会经济问题。研究适度的人口规模是研究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的前提。特定区域内人口规模的形成是由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共同决定的。人口出生率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风欲习惯、社会整体福利状况、伦理、道德等因素;人口死亡率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状态、医疗卫生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生活习惯等;而人口的迁移取决于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及迁移成本等。

  • 标签: 中国 人口增长 生育 价格机理
  • 简介: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人口增长率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曾提出要建立节制生育机构。但由于当时原苏联人口理论对我国影响很大,加之受“人多是好事”观点的影响,对人口发展未能有效控制,相反还对多子女家庭给予了多方面的照顾,使得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1949年到1973年,我国人口增加了3.5亿,年均增长21%。1973年末,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晚、稀、少”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为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一定作用。从1974年开始,人口年环比增长率降到2%以下,1980年降至1.19%。由于五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在八十年代进入婚育期.1980年以后的人口增长率又有所

  • 标签: 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计划 人口增长率 人口数量 增长模型 比增长率
  • 简介: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产生于计划生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是前进中的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计划生育信访问题,相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成果来说。只是局部和个别问题的反映: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落实基本国策从中得到的实惠来说,只是一小部分人利益的反映。

  • 标签: 计划生育 信访工作 思想认识 服务质量 中国
  • 简介:目的从青年妇女个人和家庭的角度分析她们生育二孩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在苏北SQ市和LY市县域内调查已育青年妇女,发放问卷400份。结果认为自己年龄及身体状况合适生育二孩的占32%、个人能力和条件肯定能抚养和教育好两个孩子的占27.3%、家庭经济状况完全能承担生育二孩的只有21.9%、父母肯定会帮忙带二孩的占32.7%;父母、老公希望生育二孩的比率均超过80%;年龄身体状况、个人能力、父母及老公的态度、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是否帮忙带均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计生部门应积极开展针对育龄妇女的婴儿抚养、幼儿教育等的教育宣传工作;各类媒体应大力倡导“先成家再立业”婚育观和父母帮忙带孩子的优良传统、加强传统生育观的宣传;政府应在就业政策上鼓励青年女性先结婚生育,再就业、采取措施批判功利主义家庭教育观,在全社会掀起素质教育的新风尚。

  • 标签: 个人因素 家庭因素 二孩生育 意愿
  • 简介:本刊自今年第五期起,增设“精品栏”,拟在全国范围选登优秀统计分析文章,供广大统计人员观摩借鉴。这期与读者见面的题为“四川农村计划生育的基本态势及对策研究”一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较深入地揭示了四川农村计划生育的现状与障碍因素,并提出适合四川实际的农村计划生育对策,引起了国务院、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实行计划生育 基本态势 四川农村 计生工作 对策研究 农户
  • 简介:一、传统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监督机制的反思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的人口严格控制政策是借助于强有力的超经济的行政手段来实现的,从而决定了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的基本性质,即国家利益决定和行政干预型,市场机制基本上不起作用,国家对人口生育状况的监察督导比较容易通过自上而下的集中监督方式加以实施。因此,尽管我国过去的监督机构是初级的,监督主体具有单一世、纵向性和松散性的特点,但同当时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与管理水平还是基本适应的,尤其对宏观人口总量和人口出生率的监督控制还是富有成效的。初步可以归纳为:一是在统计监督中充分发挥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强化党的监督;二是在监督实践中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实行

  • 标签: 监督机制 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 监督主体 我国人口 监督标准 监督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