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利用Micaps系统、地面常规观测气象资料,通过对高空、地面、风场、物理量场及卫星云图特征分析表明:前期干暖气候及上游充足沙源是形成巴彦淖尔市沙尘暴不可缺少环境因素和物质基础;500~700hPa贝加尔湖低涡底部西北气流风力在16~30m·s-1,并形成支急流带,冷平流在10个纬度内有5根等温线密集带,等高线与等温线交角≥45℃,是形成沙暴天气前提条件之;影响河套地区地面冷锋,其后部地面冷高压紧随其后,高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及地面风加大以及沙尘暴出现前期近地面气温增温明显,大气层结不稳定度显著增大,为沙尘暴天气爆发提供了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通过对物理量场分析,整层干暖条件、强烈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次级环流垂直作用,是沙尘暴发生发展动力源泉;高空涡旋云系发展配合地面辐合上升气流,表明了高低空强烈抽吸作用对沙尘暴爆发贡献.

  • 标签: 河套地区 沙尘暴 高低空环流 物理量
  • 简介: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C气象卫星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08-08-20发生在渭河下游对流性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和贝湖冷槽分裂南下冷空气在渭河流域交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主要影响系统;在卫星云图上有圆形暴雨云团特征,tBB低值中心对应强降水中心;暴雨发生前自动气象站地面要素特征表现明显,地面能量锋区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对暴雨监测预警有较好指示性。

  • 标签: 渭河下游 暴雨 自动气象站
  • 简介: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数据和高时空分辨率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3年3月23日发生在通辽市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烈发展高空槽是触发暴雪动力机制;低空急流与地面西南气流在低层积聚大量水汽辐合,为暴雪发生提供了重要水汽条件;涡度和散度、能量与比湿等与暴雪关系密切;自动气象站逐时风场中“逆切变”存在与强降雪发生时间和影响区域有较好对应;雷达产品特征对暴雪有明显指示作用.

  • 标签: 暴雪 动力机制 低空急流 物理量
  • 简介:根据GOES-9(GeostationaryOperationalEnvironmentalSatellite)可见光卫星云图和韩国济州岛探空资料等,利用RAMS(RegionalAtmosphericModelingSystem)模式(6.1版)对2009年3月17—18日发生在黄海海域次大风条件下出现海雾天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卫星云图所显示雾区范围相比,模拟结果对海雾生成、发展、移动都有较好吻合;云水混合比是影响大气水平能见度分布主要因子,云水混合比大值区主要集中在距地面300m以下低空;雾区存在几个云水混合比大值区,并分布在不同高度,说明海雾团状不均匀结构;海上平流雾常发生在风速较大情况下,RAMS模式对此具有模拟能力。

  • 标签: 海雾 三维数值模拟 水平能见度 卫星云图
  • 简介:四北地区人工增雨(期)工程建设项目由4个分系统组成:人工增雨监测识别分系统、通信传输分系统、作业指挥分系统、催化作业分系统。其中人工增雨监测识别分系统完成新代人工增雨综合监测、催化作业飞机(夏延Ⅲ)改装,于2002年11月19日取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适航证书。机载碘化银末端燃烧器通过了由科教司组织专家鉴定,新代碘化银末端燃烧器使用大大提高了人工增雨催化作业能力。初步完成了空地数据传输系统研制。改装后飞机安装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PMS粒子测量系统,实现了空中采集云和降水微物理数据实时显示、处理和事后回放;

  • 标签: 人工增雨 工程进展 西北地区 工程建设项目 催化作业 综合监测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FY-2C卫星云图资料,对2005年7月1日晚到2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和陕西关中东部局地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大暴雨过程发生在深厚上升气流中,有明显水汽辐合和输送.地面冷空气堆积触发了低空急流左前方中尺度天气系统爆发,关中东部喇叭口地形对气流狭管效应和地形爬升作用增大华山附近雨强。深厚上升气流和有利散度场分布有利于正涡度增长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形成和发展。为强降水形成提供了有利动力条件。

  • 标签: 区域性暴雨 正涡度 辐合 中尺度对流系统
  • 简介:利用常规地面、探空、卫星云图、各物理量场以及各数值模式资料,对玉树州南部地区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空中高纬度形势为两槽脊型,北部下滑冷空气和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在玉树南部区域时,容易触发玉树州南部地区大降水过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大降水过程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水汽条件充足是此次大雨天气出现个重要原因。当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值A〈-16g/(hPa×cm2×s)时,有利于降水天气出现;玉树南部地区处在假相当位温(总温度)密集带,且其值大于80℃(76℃),并存在高能舌,可以作为未来24小时玉树地区出现强降水预报指标之

  • 标签: 玉树南部地区 降水 成因 分析
  • 简介:1概述2003年6月7~10日呼伦贝尔市全市持续低温,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7~11℃,是40年来同期极值,属历史罕见,特别是6月7日夜间到8日凌晨,新巴尔虎左旗降鹅毛大雪,雪量达4mm,出现了6月飞雪天气,导致部分羊羔和已剪毛羊冻死,全市在遭受严重干旱同时又有百万亩农田遭霜冻袭击.

  • 标签: 呼伦贝尔市 低温天气过程分析 冷涡 极地冷空气 高空槽
  • 简介:采用NCEP逐日4次1°×1°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1年3月发生在新疆中天山城市暴雪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诊断计算包括中尺度分析、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水平散度、垂直速度、高低空风场、螺旋度、假相当位温等。结果表明:暴雪是南北两支锋区在中亚地区交汇后东移发展造成,降雪前乌鲁木齐城区出现东南大风,地面强烈减压升温为暴雪天气触发不稳定能量提供了热力条件,500hPa有〉30m·S-1西南急流,700hPa存在低空切变,散度和垂直速度表现为明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对称结构。降雪强盛期整层呈现上负下正垂直螺旋度对,θse低能舌伸至200hPa,700hPa至400hPa维持θSe高能舌区,湿层厚度高达300hPa。这种物理量场配置有利于低层湿空气聚合及向上抬升运动,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此次冷空气以偏西路径影响城区,在冷空气明显条件下,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强降雪容易发生在温度较高城区,同时降水中心倾向于出现在锋区位置。

  • 标签: 暴雪 螺旋度 水汽通量
  • 简介:2017年4月14日至15日,青海省大部受北方冷空气东移南压影响出现了次强降温降水天气过程,门源出现了暴雪天气过程,12h累积降水量为16.6mm,雪深12cm。通过数值预报产品及常规资料对这次天气过程环流形式进行分析,得出对流层上部东亚大槽偏浅、高原及其以东地区形势分布为西低东高型,500hPa高空场上巴尔喀什湖附近有深槽,南支槽较浅,冷空气主力从北疆入侵;并且门源地区处于短波槽前,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充沛水气输送、深厚湿层为此次强降水天气提供了良好触发条件。物理量场中散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为此次降水也有较好指示意义。

  • 标签: 暴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 门源县
  • 简介:利用Micaps常规实况图、EC客观分析场及T21300时物理量场,从寒潮冷空气酝酿、堆积、爆发3个阶段分析了2009年2月11~13日新疆阿勒泰地区次强寒潮天气过程,重点分析强降温及降水原因。分析表明:此次强寒潮冷空气来自新地岛和泰米尔半岛超极地强冷空气,强冷空气沿乌拉尔山脊前东北风带和北风带南下堆积到西西伯利亚上空。由于乌拉尔山脊西北部冷空气侵袭,使该脊向东南跨,推动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造成这次强寒潮天气。形成强降水原因是北方冷空气与南支槽东移北上暖湿气流在该地区汇合,并配合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共同造成

  • 标签: 强寒潮 环流形势 物理量分析 阿勒泰地区
  • 简介:随着烤烟、玉米等春播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在旬邑应用和推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地膜均是次性利用。为了提高地膜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地膜覆盖技术增产作用,1987、1988年度我们在旬邑原区开展了冬前覆盖回茬小麦,后春覆盖烤烟、玉米等作物膜两用试验及示范。、试验、示范概况及气候特征1987-1988年度在旬邑县太村镇唐家村

  • 标签: 地膜覆盖 春播作物 旬邑 唐家村 增产效应 利用效率
  • 简介:空气质量预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气象服务项目之。省局成立了空气污染潜势预报工作领导小组。我所具体承担了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现开始制作发布空气质量周试预报,取得定经验,本文介绍这项工作。

  • 标签: 空气质量预报 福州市 预报工作 服务项目 污染潜势 气象
  • 简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对2009年7月9—10日玉树地区囊谦、清水河两站出现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长时间副高控制高温天气形势、玉树地区处在西南暖湿气流中、具有明显切变是产生这次强对流天气主要原因。各物理量场高低空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必备动力和能量条件。

  • 标签: 玉树 强对流天气:分析
  • 简介: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T213格点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6年1月19日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500hPa短波槽引导下,700hPa偏南气流在呼和浩特市风场辐合为降雪提供了有利条件;中低层由南伸向我市较深厚暖湿气层为降雪储存了大量不稳定能量;低层动力强迫对水汽垂直输送起着主导作用。

  • 标签: 降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 简介:利用MICAPS常规资料、新疆阿勒泰地区6县1市气象站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对2015年12月11—13日阿勒泰地区发生次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天气形势演变过程为乌拉尔大槽与低纬小槽叠加东移,使地面强大高压进入阿勒泰地区,从而导致阿勒泰地区出现大范围强寒潮天气过程。造成此次大幅度降温主要原因为前期气温高,高空冷平流强度大,地面辐射降温强等。地形对降温也有定加强作用,而天气现象则对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定影响。

  • 标签: 阿勒泰地区 强寒潮 欧洲脊 乌拉尔槽 冷平流 辐射降温
  • 简介:接收机是雷达中不可缺少个重要组成部份.其任务是通过滤波将天线上所接收到微弱高频回波信号从伴随干扰电波中选择出来,并经过放大和解调之后,送给显示器或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而中放则是接收机中关键设备.它功用是将混频器送来微弱中频信号进行充分放大后,再经检波变成视频信号送至视频放大器.它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对回波探测质量.由于中放精确性要求极高,因此,在雷达出厂时,工厂曾明确要求台站:中放在般情况下,应送工厂检修.事实上,般台站也确实没有检修中放所必需设备.本站这次中放自激,发生在台风警报发出以后,修复后,雷达在这次测台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本文对这次修复过程作技术上小结.

  • 标签: 雷达接收机 自激 中频信号 视频信号 台风警报 调谐放大器
  • 简介:代"西北干旱监测预测服务综合业务系统",是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监测、预测、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地域特色业务服务综合系统.本系统以短期气候预测为依托,集气象信息采集、加工、信息存储为体,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已有的系统、资料及信息,吸纳了项目其它子专题系统和成果,节省了计算机海量空间,避免了许多重复劳动,在近几年日常监测、预测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西北干旱 监测 预测 综合系统 新一代
  • 简介: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发展具有较高分辨率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了个初始化方案,建立了ENSO预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检验评估表明,该预测系统表现出较强预报能力,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Nino3和Nino34)海表温度距平预报相关技巧高于052预报可持续18个月,该预测系统可应用到试验性海温预测实践中。利用该系统对1997/1998年ENSO进行了实际预测,表明预测是成功,预测海温距平已提供给今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使用,取得了良好预测效果。

  • 标签: 海气耦合环流模式 初始化 ENSO预测 1997/1998ENSO
  • 简介:使用探空、地面和张掖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3年7月30日发生在河西走廊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沙尘天气是对流层低层冷平流作用下,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β、γ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雷暴下击暴流辐散流和密度流是引发地面强风和沙尘暴直接因素。高层干、中层相对湿和低层干层结,易产生雷暴大风天气。1h正变压和负变温演变能很好地反映雷暴下击暴流形成雷暴高压和冷池强弱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下击暴流辐散气流和冷池密度流造成地面大风及沙尘天气变化。

  • 标签: 河西走廊 雷暴 下击暴流 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