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进一步发挥市级气象影视节目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作用,分析柳州市气象影视节目的优势,分别从加强能力建设、丰富节目内容、建立合作机制、录制专题节目、开展灾情调查等方面介绍具体的做法,并提出了融媒体时代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思路及方向。

  • 标签: 气象影视节目 防灾减灾救灾 优势 做法 发展思路
  • 简介:自地球形成至寒武纪将近40亿年(距今46亿-5.4亿年,通常称为前寒武纪)的气候演变是一个具有特殊难度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基础和前沿的研究领域。文章选择了前寒武纪气候演化的三个重要科学问题进行综述:大气演化、两次全球性的冰川期以及暗弱太阳问题。关于大气演化,本文首先描述了大气成分的演化历史,然后简述了影响大气成分演化的三个基本过程:大气逃逸、两次大气氧含量突然增加、碳酸盐-硅酸盐循环及其对气候系统的负反馈作用。两次全球性的冰川期分别发生在古元古代(距今24亿-21亿年)和新元古代(距今8亿-5.8亿年),文章简述了其成因以及相关的气候模拟结果。暗弱太阳问题是地球历史气候演化的一个经典问题,论文简要地综述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 标签: 大气演化 地球演化 生命演化 冰雪地球 暗弱太阳问题
  • 简介:果洛州现有加油站共18家,多数加油站地处偏僻,地质情况为土壤层仅30cm后表现为沙砾层,自然电阻率极大。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由于受环境、地质情况的影响,共用接地体电阻值很难达到小于4.0Ω标准。如何在实际施工中找到即经济又有效的办法,本文就在一个地沟制作双层接地装置做了一次尝试。

  • 标签: 接地电阻值 接地装置 双层
  • 简介:本文利用尺度数值模式MM5与三维辐射雾模式相耦合,分别对重庆和长沙地区的一次冬季辐射雾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尺度数值模式与三维辐射雾模式的单向耦合可以较好地模拟出雾的生消演变过程,以及雾的浓度、地理分布特征、形成和维持。由此可以说,利用耦合模式开展雾的预报是可行的。

  • 标签: 中尺度数值模式 三维辐射雾模式 单向耦合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3—26日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的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由带状分布向双体型调整、中亚低涡形成后发展移入南疆是此次暴雨强对流发生的天气背景。强对流发生前各种对流参数变化明显,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强烈的垂直风切变、0℃层和-20℃层高度适宜,这些均有利于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发生;(2)除中亚低涡自身携带水汽外,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南海水汽输送为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水汽源,尤其是中低层的东南风急流辐合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辐合的动力条件;(3)23日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由生命史达7h、最低TBB达-36℃的-β尺度对流云团相继造成,其中,造成短时大冰雹的-β尺度超级单体最强回波(60dBZ)高度达4km、50dBZ回波高度达-20℃层高度,而短时强降水由断裂弓形回波、飑线型弓形回波下的-β尺度对流风暴造成;25日短时强降水由层积混合云中2个最低TBB达-44℃的-β尺度对流云团快速移过造成。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冰雹 水汽输送 超级单体风暴 飑线型弓形回波
  • 简介:引言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口增长,主要水资源-石羊河水系径流越来越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因而加强石羊河水系流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趋势的预测,对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的应用 函数模型 因子均
  • 简介:气候变化影响了水循环与地区的水量平衡过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干旱的形成与演变条件。以标准化降水量与蒸散发量差值表征水分偏离正常程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基础,从多时间尺度联合的视角建立联合干旱指数(JDI),并以广东韶关为例分析修正的新指数JDI在干旱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综合了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特征信息的JDI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干旱的形成与演进过程。通过对干旱监测的评价以及与实际旱情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联合干旱指数JDI在实际干旱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可作为未来干旱监测的新理想指标。

  • 标签: 干旱监测 气候变化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联合干旱指数
  • 简介:针对格尔木地区加油站雷电防御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合格尔木地区特点提出了消除加油站存在的防雷防静电隐患的一些措施。

  • 标签: 加油站 防雷防静电 对策
  • 简介:应澳大利亚气象局邀请,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为团长的中国气象代表团一行7人于2007年10月17~21日访问了澳大利亚气象局,与以澳大利亚气象局局长杰夫·拉弗博士为团长的澳大利亚气象代表团举行了澳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2次会议。会议期间,根据出访预案,宇如聪副局长及中国气象代表团的各位成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科技合作 工作组 会议总结 澳大利亚 代表团
  • 简介:利用1951~2011年国160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温度、74项环流指数和NCEP再分析海表温度资料,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结合均生函数构造预报量周期性因子,建立辽宁省汛期平均降水量及其5站(沈阳、朝阳、营口、丹东和大连)汛期降水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效果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均生函数构造预报量周期性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气候预测统计模型高相关性因子的不足,从而使辽宁汛期平均降水量PLSR模型的试报均方根误差降低约10mm。PLSR模型由于较好地解决了预报因子之间的多重相关性问题,其预测效果较逐步回归模型有明显提高,对2002~2011年辽宁5站汛期降水量试报的Ps评分平均值为72.6%,比逐步回归模型提高了10.3%。

  • 标签: 偏最小二乘回归 均生函数 汛期降水预测
  • 简介:利用WRFV3模式,基于增长膜繁殖法(BGM)扰动方案及物理过程扰动法建立一个多物理过程和多初值的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并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省抚顺地区浑河上游的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集合预报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尺度集合预报系统能较好地模拟此次抚顺地区超强降水过程,与单一的确定性预报相比,尺度集合预报系统的预报效果较好。不同起报时间的集合预报效果未随预报时效的临近而降低,而是72h和48h前起报对暴雨至大暴雨量级的降水中心落区位置的预报效果更好。针对此次抚顺地区"8.16"降水过程,由WRFV3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组合扰动建立的集合预报效果的改进比由初值扰动形成的集合预报效果的改进大。建立的集合预报系统各成员之间预报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选择对研究对象适应性更高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作为集合预报成员有利于提高预报效果。

  • 标签: 特大暴雨 集合预报 BGM扰动 物理过程扰动
  • 简介:本文以2007年4B1日福建省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通过分析TBB、云导风、云层反演湿度场的特征,结合环流背景和实况资料,探讨如何应用卫星反演资料寻找对锋前暖区内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 标签: 强对流 卫星反演Tbb 云迹风 相对湿度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云顶亮温资料,对2006年6月24—25日陕西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存在逆温层。强对流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正负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强对流天气发展的有利形势。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层湿位涡正压项等值线密集的零线附近及湿斜压项的正值区。

  • 标签: 强对流 湿位涡 云顶亮温
  • 简介:文章对GIS软件几种常见插值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详述,剖析了插值过程参数设置对插值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内蒙古多年平均气温插值为例,对比了各种插值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普通克里金法的插值结果最能反映内蒙古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均方根误差为1.138℃;反距离权重法可反映基本特征但等值线不够平滑、局部有"牛眼"现象,均方根误差为1.260℃;趋势面法不能反映基本特征,均方根误差为1.425℃;使用协同克里金法,将高程作为协同因子对普通克里金算法进行改善,未取得明显效果。

  • 标签: GIS 空间插值 普通克里金法 协同克里金法
  • 简介:1地球观测系统(EOS)由于地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以及生物圈是紧密地耦合在一起,因此要充分了解全球环境的变化,就必须把地球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来研究。地球系统的复杂性,造成许多重要的环境变化问题科学家们无法作出准确完整的回答,原因在于人们对环境变化的基本事实了解不足,缺乏完备而精确、可供分析和检验的全球数据集。

  • 标签: EOS/MODIS 环境遥感 卫星资料 地球观测系统 展望 应用
  • 简介:1交流情况根据“澳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2次会议会谈纪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赵芳、周峥嵘和薛蕾于2010年1月27~29日对澳大利亚气象局(BoM)进行了工作访问,就表驱码过渡项目和WIS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双方数据库和数据服务的情况进行交流,BoM的十几位专家参加了交流。

  • 标签: 技术交流 科技合作 气象信息中心 双边 澳大利亚 数据服务
  • 简介:应蒙古国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局长恩克图夫欣先生的邀请,以中国气象局(CMA)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沈晓农为团长的中国气象代表团一行6人于2007年8月12~15日访问了蒙古国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出席在乌兰巴托举行的蒙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JWG)第10次会议。会谈后双方签署了《蒙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0次会谈纪要》。根据出访预案,在代表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 标签: 水文气象 科技合作 工作组 会议总结 中国气象局 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