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将个性化护理运用于肾肿瘤根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8月-2022年1月时间段内接收的24例肾肿瘤根除术患者进行研究,以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12)、观察组(n=12),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开始进食、下床活动、导管留置、住院时间分别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脂肪肉瘤经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腹膜脂肪肉瘤切除术的91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60例,女性31例,年龄(52.1±9.9)岁(范围:30~84岁)。将完整切除12个月内发生的肿瘤复发定义为短期复发,超过12个月发生的肿瘤复发定义为非短期复发。对腹膜脂肪肉瘤完整切除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²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Kaplan-Meier曲线计算无复发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91例患者中,42例为短期复发,49例为非短期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多种病理学亚型、病理评分>3分、多原发肿瘤腹膜脂肪肉瘤完整切除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χ²值为4.422~7.773,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原发肿瘤腹膜脂肪肉瘤完整切除短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18,95%CI:1.127~7.556,P=0.027)。多原发肿瘤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单发肿瘤患者(6个月比9个月,P=0.028)。结论多原发肿瘤腹膜脂肪肉瘤完整切除短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此类患者术后应增加随访次数,缩短随访的时间间隔。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完整切除 短期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间隙空间建立与细分的程序化"四空间"技术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120例行TEP的成人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术式不同随机分为四空间组、传统组各60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行开放疝修补手术。四空间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四空间组腹膜破损、血清肿、腹壁下动脉损伤、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创面感染、疝复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TEP中,应用程序化"四空间"技术建立与细分腹膜间隙空间,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及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中应用纱块钝性分离腹膜间隙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7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行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136例。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纱块游离组(36例)和直接游离组(100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游离腹膜间隙所花费的时间、出血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中腹膜破损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36例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1年均未复发。纱块游离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直接游离组[(18.97±2.86)min vs(24.84±4.25)min],出血量少于直接游离组[(6.29±2.82)ml vs(8.94±4.17)ml],腹膜破裂发生率低于直接游离组[3.03%(3/36)vs 25.00%(25/100)],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181,P=0.027;t=-4.212,P=0.001;χ2=4.497,P=0.034)。结论TAPP术中应用钳夹纱块钝性分离腹膜间隙,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膜破损的发生率也较低。

  • 标签: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纱块 钝性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间隙空间建立与细分的程序化"四空间"技术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120例行TEP的成人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术式不同随机分为四空间组、传统组各60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行开放疝修补手术。四空间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四空间组腹膜破损、血清肿、腹壁下动脉损伤、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创面感染、疝复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TEP中,应用程序化"四空间"技术建立与细分腹膜间隙空间,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及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善愈补片经腹膜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技术操作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开放性前入路腹膜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共4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60min。全组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无浆液肿及感染发生。术后随访2~24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疝补片经腹膜间隙修补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腹股沟疝 外科手术 无张力修补 开放性腹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膜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9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即参照组(n=34)、研究组(n=35)。参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研究组行腹膜间隙疝修补术,评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切口麻木感及局部异物感发生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尿潴留、阴囊水肿、切口脂肪液化方面,2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间隙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更高,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腹膜前间隙 疝环充填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腹膜间隙平片疝修补术与加拿大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加拿大疝修补术,观察组应用经腹膜间隙平片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间隙平片疝修补术与加拿大疝修补术相比,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更短、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膜前间隙 加拿大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普网塞腹膜间隙修补术在成人脐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疝修补术治疗,而观察组使用普网塞腹膜间隙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是在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疾病复发率分别为6.06%、9.09%,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42.42%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疾病复发率(P<0.05)。结论成人脐疝治疗中,应用超普网塞腹膜间隙修补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康复,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普网塞 腹膜前间隙修补术 成人脐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普疝修补装置(UHS)经腹膜间隙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阴市利港医院普外科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运用UHS经腹膜间隙治疗腹股沟疝共32例。结果手术时间35~70min,术后6~12h均能下床活动,住院时间2~7天,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疗效满意,术后无切口感染,无慢性疼痛,无术区异物感,无阴囊血肿或血清肿,无睾丸萎缩,无术后复发等并发症。结论UHS能满足修补和加强耻骨肌孔区域的解剖学要求,应用UHS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患者术后舒适度好、异物感轻等优点,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超普疝修补装置 腹膜前间隙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单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数据均是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截取的,以我院收治的78例腹股沟疝患者为例作为本次实验数据的提供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39例在治疗上选择传统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一组患者为常规组,余下39例选择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一组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手术指标对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更短,p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染张力疝修补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19.02~2021.06间纳为资料数据采集时间点,对60例疝气患者分析对比,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分析临床应用疗效,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0(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实验组/30(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患者(1)手术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积极改善意义,(P<0.05)。结论: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疾病,临床疗效积极,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术后康复效果较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疝气治疗,探究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4例,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44例,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短,t=7.138、5.857、3.509,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阴囊水肿发生率、血清肿发生率比较,=6.065,观察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疝气患者实行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有效缩减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疝气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不良反应发生率 手术时间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发现左腹部包块,伴腹胀,包快增大,腹胀加重,我院门诊拟腹部肿块收住。查体:神志清,消瘦,精神可,皮肤粘膜无黄染,全省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左中腹部高度膨隆,左侧腹部自肋下至脐下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表面光滑,质较硬,活动度差,边界尚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分析腹膜纤维化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到2016年2月间经病理证实的腹膜纤维化(RPF)病例6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RPF主要表现为腹膜包绕于腹主动脉周围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部分病变压迫或包绕邻近的血管、输尿管,从而导致一侧或双侧肾盂、输尿管扩张。结论:CT作为检查手段在诊断RPF上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腹膜病变,还可以作为腹膜纤维化手术和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手段。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化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