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国家对健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出较高要求,各大应用型高校必须不断加强与社会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建设出一个医药专业集群,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大批与健康保健行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有着密切联系的高素养和高质量优质应用型人才。本文主要分析应用型高校医药专业集群建设中存在的过于追捧热门专业,校企合作默契不足等问题,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高校医药专业集群建设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校企合作模式 应用型高校 医药专业 集群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腔镜肾切除术的患者中实行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接收治疗的腔镜肾切除患者76例开展研究,根据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手术室 专业护理分组 腔镜肾切除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伴随当下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同步创新。传统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下医疗卫生需求,为顺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与教学模式、教学平台、课程体系均有相关性,基于此文章就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以为其他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应用型人才 医学影像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中心中应用专业小组质控模式的效果及改善医护患关系的作用。方法:于2020.7-2020.12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选取30名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为实验样本,设置为观察组,于2020.1-2020.6实施常规管理模式,选取30名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为实验样本,设置为参照组,其中参照组(30例)男性共计纳入5例,人数分布占比为16.67%(5/30),女性共计纳入25例,人数分布占比为83.33%(25/30),年龄阈值在22-50岁,均值经计算求取为(36.17±2.16)岁,其中有9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14名护士。观察组(30例)男性共计纳入4例,人数分布占比为13.33%(4/30),女性共计纳入26例,人数分布占比为86.67%(26/30),年龄阈值在23-50岁,均值经计算求取为(36.12±2.23)岁,其中有9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14名护士。组间自然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具有一定应急应变能力、专科能力较强者;②自身具有较高配合度者。排除标准:①因个人原因提前退出实验者。参照组(30例)施以常规管理,按照血液净化中心常规管理规定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观察组(30例)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根据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内容及岗位设置七个专业小组,每个专业小组应选取一名小组长,并合理分配小组组员,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血液净化中心当前的护理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问题,设置相应管理制度,明确各小组工作职责,实施质控管理计划。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病区管理(17.63±2.02)分、感染控制(19.27±0.32)分、设备管理(18.89±2.06)分、护理规范(18.62±1.34)分、安全防范评分(19.65±0.21)分均比参照组病区管理(10.01±2.13)分、感染控制(11.34±1.26)分、设备管理(11.38±1.37)分、护理规范(10.51±1.22)分、安全防范评分(10.57±1.72)分要高(P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专业小组质控模式 医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能够提高医学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专业技能,传统继续医学教育方式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微信公众平台的逐渐运用引进了新的教育模式,微信公众平台对医学专业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发挥着积极的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医学专业人员 继续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放射专业护理在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实验选取存有化疗史前来我院接受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的住院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时间在2022年1月至6月。按照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在2022年1月至3月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并命名为常规组。在2022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对病人实施放射专业护理,并命名为研究组。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结果:常规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经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放射专业护理 高压注射器 CT 血管造影检查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将专业理论结合实践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医学生具备胜任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实习效果也直接反映了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分析了检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制定了实习生轮转岗位的培训考核制度,加强了临床实践技能、医学人文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积极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综合素质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式。

  • 标签: 检验实习 岗位胜任力 带教模式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高职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让学生进行临床见习。作为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方式,病例讨论教学法有着积极意义,在提高学生入门速度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在动物医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在学生临床见习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病例讨论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教学质量有所提升,进而更好的完成见习目的。

  • 标签: 病例讨论教学法 动物医学 临床见习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校2020级两个班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析,对照组传统教学法,观察组联合使用微课教学,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护理专业 实验教学 微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门诊护理中开展护患沟通艺术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80例患儿均取自我院小儿门诊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随机模式下区分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抽取40例,前组患儿应用小儿门诊常规护理干预,后组患儿应用护患沟通艺术实施干预,将两组患儿门诊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家长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测得40例观察组患儿门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更低水平(P

  • 标签: 小儿门诊护理 护患沟通艺术 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患沟通艺术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治60例门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患沟通艺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情绪。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情绪评分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患沟通艺术 门诊护理 应用方法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门诊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艺术的护理满意度。方法:抽取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小儿门诊就诊的60例患儿,通过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比较的方法,将这60例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内各取30例患儿,实验组采取在门诊中应用护患双向沟通艺术实施护理工作,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关数据发现,实验组的依从率73%(22/30)大于对照组的依从率46%(14/30),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90%(27/30)大于对照组77%(23/30),综上所述,对比这两组的数据发现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小儿门诊,护患沟通艺术,医护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科门诊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艺术对患儿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01月--2022年03月就诊于本院儿科门诊的42例患儿作为观察案例,按照抽签随机分组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纳入观察组(护患沟通艺术)、普通组(普通护理),各21例。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与普通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门诊护理 小儿 护患沟通艺术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科门诊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艺术对患儿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01月--2022年03月就诊于本院儿科门诊的42例患儿作为观察案例,按照抽签随机分组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纳入观察组(护患沟通艺术)、普通组(普通护理),各21例。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与普通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门诊护理 小儿 护患沟通艺术 依从性 满意度
  • 作者: 柳英 葛雯姝 谢尚 李健男 叶国华 和晓庸 崔念晖 王佃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综合二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综合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大理 6710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香蕉皮缝合模型在口腔医学专业实习学生缝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3月,以北京大学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82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香蕉皮作为缝合模型进行缝合练习。记录课堂讲解前缝合评分(基线水平),对课堂讲解后(训练1)和课下练习后(训练2)缝合结果进行评分。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每次训练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训练1评分[(20.88±3.68)分]高于基线水平[(15.15±5.24)分],训练2评分[(24.80±3.83)分]高于训练1评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1评分与全学程成绩相关(r=0.29);训练2评分与性别(r=0.39)、课下练习累计时长(r=0.44)、全学程成绩相关(r=0.29),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课堂教学和课下练习中应用香蕉皮缝合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学生的缝合水平。

  • 标签: 教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缝合 香蕉皮缝合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类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设有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10所院校的303名2017级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了解毕业生就业信心及其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类院校毕业生就业信心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毕业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因素。结果医学类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就业非常有信心的占比为8.6%(13/152),高于非医学类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后者的占比为2.0%(3/15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P=0.025)、专业课程设置科学性(P=0.023)、较强的专业能力(P<0.001)、乐群性性格(P<0.001)等14个因素均对毕业生就业信心产生影响。结论医学类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信心高于非医学类院校毕业生。建议非医学院校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规范专业课程内容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毕业生就业信心。

  • 标签: 学生 健康服务与管理 就业信心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科研训练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贯穿全程的科研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增加自主科研的时间。本文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以下简称试点班)科研训练为例,阐述了训练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并通过科研训练考核、师生访谈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92.9%(39/42)的学生第一学年科研训练考核成绩优秀,17名参加第二学年科研训练考核的学生中,15名学生成绩优秀。80.0%(24/30)的学生认为全程科研训练可以提高科研能力;10名导师中有6名导师认为全程科研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尽早明确科研方向。95.5%(64/67)的学生至少参加过一个科研课题,其中90.6%(58/64)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及之前就已经参加科研课题,且71.9%(46/64)的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96.7%(62/64)的学生希望得到临床研究设计方面的培训,92.2%(59/64)的学生希望得到课题设计方面的培训。试点班贯穿全程的科研训练有助于学生尽早明确科研方向,培养科研能力,在今后的训练安排中可以进一步提供科研设计等方面的培训,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 标签: 临床医学 试点班 科研训练 医学生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八年制医学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校对此开展了积极探索,科研训练安排差异较大。北京大学医学部重视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师生访谈结果,通过激发学生科研内动力、提高科研培养的连续性、早期开放临床科研平台和延长科研培养时间等措施优化医学生科研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厚基础、发展潜力大的医学人才。本文通过介绍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实施与优化的过程,希望能够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 标签: 医学生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科研能力 培养 实施与优化
  • 简介:摘要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自2018年开始实施本科生教学改革,包括学业导师早期介入;构建以"早专业、早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多专业,医学基础课和口腔医学专业课相融合(三早、二多、一融合)"的课程体系,其中,口腔医学专业课前移至一年级并分别贯穿在各个年级的课程教学中,口腔医学专业课占总课时的比例由37.2%(85.5/230)增至45.9%(112.5/245),实验操作课时由52学分增至72学分,按照疾病种类或治疗手段拆分现有专业课并将相关知识有机融合、由易到难地进阶授课,调整口腔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授课学期并使之紧密衔接;构建口腔临床实习的综合带教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诊疗思维;构建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教学改革,2018级46名学生中,75.6%(34/45)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就对其专业有清晰的了解,95.6%(43/45)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76.1%(35/46)的学生参与临床技能大赛,获奖人数为45.7%(21/46),分别是2017级学生参与临床技能大赛[22.0%(11/50)]和获奖人数[12.0%(6/50)]的3~4倍。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知,使其较早确立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提升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岗位胜任力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口腔医学 本科生 教学改革 岗位胜任力
  • 简介:摘要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医学教育改革。针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案例库分为医学史类案例、医学人物类案例、临床诊疗类案例和医患关系类案例4个板块,将临床医学生理想信念、敬业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的塑造和辩证、批判性思维能力、医学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和补充的整体。高质量案例库的建设,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和思政理论课程教师、医学人文课程教师的合作;学校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案例库的建设和使用。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 案例库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