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四肌群的功能锻炼对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收入院的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风湿科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对患者出入院时的肌力评定、自理能力评估、生活质量评价、疼痛评价、肌酸激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各项指标的改变幅度, 另外再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结果 观察组在以上五个围度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估计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而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功能锻炼对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而且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做指引,可制定并形成功能锻炼的标准化体系。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骨肉瘤的保治疗对策。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36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选择保治疗,基本治疗方法为术前化疗+外科治疗+术后化疗,观察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对该组患者关节功能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出现2例假体迟发性感染,术后随访均存活,2例局部复发,1例出现肺部转移,保成功率为91.67%,肢体关节功能评分(22.6±177;1.4)分,优良率为80.56%。结论保手术是治疗骨肉瘤的有效方法,保留了肢体功能,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保肢治疗 规范化化疗 骨肉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是影响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三级淋巴结构是增强局部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的新靶点。皮肤中固有存在与三级淋巴结构类似的淋巴细胞聚集物,提示其在众多皮肤疾病中存在的可能性。已有研究证实,恶性黑素瘤中存在三级淋巴结构,且与更好的患者预后相关。本文综述皮肤相关淋巴组织及恶性黑素瘤中有关三级淋巴结构、功能以及在患者预后判断等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黑色素瘤 皮肤肿瘤 三级淋巴结构 肿瘤免疫微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声弹性成像在检测皮肤黑素瘤前哨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皮肤黑素瘤患者的可疑前哨淋巴结入组,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最终入组淋巴结54枚,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6枚为受侵淋巴结、38枚为非受侵淋巴结。常规超声诊断受侵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56.3%、65.8%及63.0%。声弹性成像诊断受侵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0%、84.2%及81.5%。常规超声联合声弹性成像诊断受侵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1.3%、86.8%及85.2%。声弹性成像对受侵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P<0.05),与普通超声联合使用后声弹性成像的诊断能力进一步提高,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普通超声(P<0.05)。结论:声弹性成像可为皮肤黑素瘤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提供更多有用的诊断信息。

  • 标签: 淋巴结 声弹性成像 黑素瘤
  • 简介:背景:紫外线照射后p53依赖的对DNA损害的反应与p33^ING1b基因有关,近来报道20%的黑素瘤存在p33^ING1b基因突变。目的:分析作者收集的大量新鲜黑素瘤组织和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的突变率。方法:通过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和直接测序法筛查83例原发性黑素瘤和55株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的突变。结果:与之前报道相比,作者发现所有黑素瘤中没有体细胞p33^ING1b的突变。分析其结果与以往发表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部分可能由于不慎扩增ING1假基因(INGX)和(或)一些标本污染了鼠ING1。结论:p33^ING1b突变在黑素瘤中很罕见。作者强调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设计的重要性,以避免假基因扩增,并认为证实遗传同一性和个体细胞系的起源物种很有必要。需进一步研究来阐明黑素瘤致癌机制中p33^ING1b的可能作用。

  • 标签: p33^ING1b基因 原发性黑素瘤 基因突变 肿瘤抑制因子 罕见 单链构象多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微小RNA-203(miR-203)调控锌指蛋白281(ZNF281)对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SK-MEL-28、SK-MEL-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细胞系中miR-203表达情况,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细胞系中ZNF281蛋白水平。A375、M14细胞分别分为5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miR-203模拟物对照组(加入miR-203模拟物阴性对照)、miR-203抑制剂对照组(加入miR-203抑制剂阴性对照)、miR-203模拟物组(加入miR-203模拟物)、miR-203抑制剂组(加入miR-203抑制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中miR-203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迁移数量,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中ZNF281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验证miR-203与ZNF281的靶向关系。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法。结果与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相比,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SK-MEL-28、SK-MEL-2中miR-203表达水平较低(均P < 0.05),ZNF281蛋白水平较高(均P < 0.05)。与对照组、miR-203模拟物对照组、miR-203抑制剂对照组相比,miR-203模拟物组A375、M14细胞中miR-203水平均显著升高(F = 487.632、68.454,均P < 0.05),细胞迁移数量均显著降低(均P < 0.05),ZNF28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 < 0.05);miR-203抑制剂组A375、M14细胞中miR-203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 < 0.05),细胞迁移数量均显著增加(均P < 0.05),A375细胞中ZNF28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 < 0.05),36、48、60、72 h A375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均P < 0.05),24、36、48、60、72 h M14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升高(均P < 0.05)。miR-203与ZNF281之间存在靶位点。结论上调miR-203表达可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下调miR-203表达可促进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可能通过调控ZNF281的表达实现。

  • 标签: 黑色素瘤 微RNAs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锌指蛋白281 微小RNA-203 A375细胞 M14细胞
  • 作者: 郭紫薇 王玉芝 苑凯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5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广州 510010,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广州 510010,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广州 510010 广州紫馨医疗美容医院皮肤科,广州 510000
  • 简介:摘要鲜红斑是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脉冲染料激光是治疗鲜红斑的金标准。然而,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的脉冲染料激光对鲜红斑患者的真皮扩张血管也有选择性,仅对部分患者产生较好效果。近年来,针对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研究出多种治疗方法以提升治疗效果。一方面,光电仪器的不断改进以及联合应用提高了疗效;另一方面,光学疗法联合某些药物的有效应用为鲜红斑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 标签: 鲜红斑痣 血管畸形 激光 光动力疗法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回状皮脂腺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4例脑回状皮脂腺患儿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时机。结果14例患儿中男10例,女4例,出生即有皮损,单发且位于头面部,外观与脑回结构相似,平均直径4.79 cm。所有患儿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组织病理:具有明显宽大的乳头瘤增生,伴增生的皮脂腺及不成熟的毛囊。14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1.94岁。术后随访半年至6年,均无复发。结论脑回状皮脂腺具有独特的脑回状外观,多位于头面部,易引起重视从而选择更早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皮脂腺肿瘤 脑回状皮脂腺痣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睑分裂用新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类型分布特点及整复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39例(39只眼)眼睑分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应用新分类法即传统分类联合美学单元分类法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整复手术。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眼睑分裂的分布特点以及整复手术效果。结果39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其中女性26例(67%),男性13例(33%),年龄(31.1±17.8)岁。眼睑分裂类型分布:内侧局限性、中等范围及大范围眼睑分裂分别有5例(13%)、6例(15%)、2例(5%);中央局限性、中等范围眼睑分裂分别有6例(15%)、3例(8%);外侧局限性、中等范围眼睑分裂分别有4例(10%)、6例(15%);全眼睑中等范围、大范围眼睑分裂分别有2例(5%)、5例(13%)。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皮内20例(51%),复合18例(46%),交界1例(3%)。不同整复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患者对眼部外观均满意。手术效果为优36例(92%),良3例(8%)。2例(5%)色素在睑缘部位有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结论传统分类联合美学单元分类法对眼睑分裂的分类以内侧型和中等范围眼睑分裂较为常见,根据新分类法采用相应整复手术的效果满意。

  • 标签: 眼睑肿瘤 痣,色素 外科,整形 眼外科手术 眼睑分裂痣 分类 美学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甲母外科手术治疗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35例甲母(病理确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部位、宽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病变宽度≤ 3 mm者,采用甲床及甲母质病变外缘旁开1~2 mm直接切除缝合术治疗,共11例。对病变宽度>3 mm者,由患儿家长在以下3种术式中选择1种进行治疗:①甲床及甲母质病变8倍显微镜下削除术,共8例;②病变切除联合指(趾)骨骨膜上全厚植皮术,共8例;③病变切除联合鱼际肌区皮瓣转移和全厚植皮术(2~5指病变),共5例,或病变切除联合腹壁皮瓣转移术,共3例。术后随访12个月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1例直接切除缝合治疗的病例术后无复发,外观好,甲上遗留纵向瘢痕线。8例显微镜下削除治疗的病例术后6~12个月复发4例,未复发病例指(趾)甲外观凹凸不平且光泽度差。病变切除联合全厚植皮治疗的8例术后无复发,1例植皮坏死,7例植皮完全存活伴明显色素沉着。病变切除联合鱼际肌区皮瓣转移及腹壁皮瓣转移治疗的病例术后无复发,转移皮瓣全部存活,鱼际肌区皮瓣转移术后外观好,皮肤色泽接近正常甲色泽,腹壁皮瓣转移术后皮肤色泽与正常甲差异较大。结论对于甲母,当病变宽度≤ 3 mm时建议采用病变外缘旁开1~2 mm直接切除缝合术治疗,>3 mm时建议病变切除联合全厚植皮或病变切除联合鱼际肌区皮瓣转移或腹壁皮瓣转移术治疗;显微镜下病变削除术需慎重使用。

  • 标签: 痣,色素 指(趾)甲疾病 儿童 外科手术 甲母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Nodal Nevus,N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例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右乳溢血一周余入院,肿块切除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行右侧乳腺改良根治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腋窝淋巴结内发现NN1枚。镜下细胞团分布于淋巴结被膜处,直径约0.2cm,其内可见散在的棕色色素颗粒,细胞呈上皮,胞质淡染,核卵圆形或圆形,核仁不明显,细胞无异型,大小较一致。免疫组化标记细胞HMB45弱阳,S-100蛋白 和 MelanA 均强阳,Ki-67 增殖指数约3% 。 结论 NN很少见,多为意外发现,根据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可以确诊,主要与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或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以免误诊。

  • 标签: 淋巴结痣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皮肤色素行以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5例皮肤色素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行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冷冻组与激光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冷冻组和激光组(P<0.05);冷冻组与激光组疾病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冷冻组和激光组(P<0.05)。结论对皮肤色素行以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且疾病复发率比较低,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冷冻 激光 手术 皮肤色素痣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激光治疗色素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90例色素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O2激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CO2激光结合调QNdYAG脉冲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次数、治愈时间以及瘢痕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瘢痕的出现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O2激光结合调QNdYAG脉冲激光治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瘢痕的出现情况。

  • 标签: 激光 色素痣 效果
  • 简介:鲜红斑好发于暴露部位,明显影响外观,给患儿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鲜红斑不能自行消退,需要治疗。随着激光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多种光学疗法在鲜红斑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脉冲染料激光和光动力疗法作为日趋成熟的新型治疗手段,应用前景较好。现就鲜红斑的光学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鲜红斑痣 光学治疗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