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就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车辙、拥包、裂缝、坑槽和泛油等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从路面养护方面提出了路面病害的预防性治理措施,以保证沥青路面的正常使用性能。

  • 标签: 沥青路面 ?病害分析 ?养护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SARS冠状病毒在禽类养殖人员中的隐性感染情况,以探讨SARS冠状病毒的传播与家禽类动物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测定禽类养殖场从业人员血清样本中的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270份血清标本的OD值均小于临界值,表明在禽类养殖从业人员中未检出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指标.[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禽类养殖场从业人员中不存在SARS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说明SARS病毒的传播可能与家禽动物没有直接关系.

  • 标签: 冠状病毒 IGG抗体 养殖 禽类 从业人员
  • 简介:2013年5月24日消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生以来,全国各级兽医部门按照农业部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要求积极开展监测工作,目前监测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已基本完成。监测结果显示,各地没有从家禽养殖场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也未发现猪感染该病毒。据农业部23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2日全国各级兽医实验室共检测完成899758份样品,其中血清学样品702369份,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农业部 养殖场 实验室检测 监测工作 流行病学
  • 简介: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病害问题是人参生产中的难点。化学防治造成环境污染、农残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人参品质和使用安全。生防微生物作为化学农药的有效替代品,在防治人参病害的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化学防治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本文从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混合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人参根部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生防微生物防治人参根部病害的作用机理,并就微生物农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生防微生物 人参 根部病害 生物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湿法快速消解法-悬浮液直接进样-石墨炉分析-标准加入法,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水产养殖塘沉积物中镉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干燥后,于1.0ml盐酸+1.0ml硝酸+2.0ml氢氟酸条件下于120°石墨消解炉上加热消解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仪分析。结果镉的浓度为0.50μg/L~5.0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检出限为0.01mg/kg,变异系数为1.87%。用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53)对测定方法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均在给定的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本方法与GB/T17141-1997国标方法相比1,有用时少,用酸少、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快速检测水产养殖塘沉积物中痕量镉的测定。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出口澳门的水产养殖场的鲜活淡水鱼和塘水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情况,分析两者间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以及与季节的关系,探讨致病性弧菌与人类相关疾患的关系.方法采用增菌分离后生化试验及VITEK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份淡水鱼和26份塘水进行致病性弧菌的鉴定.结果在样品中检出15种致病性弧菌,它们是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拟态弧菌、豚鼠气单胞菌、沙鱼弧菌、创伤弧菌等,其中类志贺邻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温和气单胞菌、非0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检出率最高.结论鲜活淡水鱼和塘水中普遍存在致病性弧菌,淡水鱼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与其在塘水中分布是密切相关的,生食或进食未加工熟透的鲜活淡水鱼有可能感染食源性疾病.

  • 标签: 水产养殖场 淡水鱼 塘水 致病性弧菌 胃肠炎 腹泻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例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验结果、职业人群知晓率、疫情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可疑者血液标本采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R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为一起羊养殖场因职业暴露引发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传染途径为病羊接羔、放牧、清扫环节接触病羊分泌物等。密切接触者检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35.71%,畜牧部门羊只检出阳性率达51.11%;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1.48%,其中感染途径知晓率最低,为41.33%。结论职业人群自我防护意差、检疫及消毒措施不到位为主要暴露危险因素,通过及时采取规范治疗、病羊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聚集病例 调查分析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宣传干预前、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农民养殖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变化。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淳化县人间布病报告病例数较多的10个乡镇,每个乡镇优先选取报告病例数最多的行政村进行调查,每个行政村至少调查20名年龄为20岁及以上的农民养殖户,调查人数不足时在该乡镇养殖户较多的其他行政村进行补充调查。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布病防控相关知识和相关防护行为。基线调查结束后,在纳入调查对象的行政村开展为期6个月的布病防控知识宣传,比较宣传干预前、后的布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评估宣传干预效果。结果宣传干预后,共调查农民养殖户240人,布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人数为176人,总体知晓率为73.33%(176/240),明显高于宣传干预前(57.50%,11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21,P = 0.005)。宣传干预后,农民养殖户对"牛羊能给人传染疾病吗"和"你是否知道牛羊要经过检疫合格才能购买"的知晓率均较高,分别为95.83%(230/240)和95.00%(228/240),与宣传干预前[71.50%(143/200)和51.00%(102/2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04、112.64,P均< 0.001);对"布病怎样由牲畜传染给人"的知晓率最低,为53.33%(128/240),与宣传干预前(49.00%,98/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2,P = 0.370)。结论宣传干预后,淳化县农民养殖户布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率有所提高,但部分单项问题知晓率仍偏低,建议加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知识 行为 宣传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