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四翅滨藜是美国中西部地区优良饲料灌木树种。本文在分析原产地和青海高原各不同生态区域生态气候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定位引种试验,采用模糊优先比的方法,划分出了青海高原引种四翅滨藜的适宜区域。

  • 标签: 四翅滨藜 引种 区划
  • 简介:经过对来自国内外几十个苜蓿品种多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黄花苜蓿、俄罗斯杂花苜蓿、肇东苜蓿、龙牧801苜蓿、龙牧803苜蓿、草原二号苜蓿、适宜呼伦贝尔高寒气候,抗寒性强、抗春冻、高产(1年可刈割2次),可在呼伦贝尔高寒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 标签: 适宜 呼伦贝尔地区 种植 苜蓿品种
  • 简介: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压缩密度对天然牧草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天然牧草青贮最适压缩密度,提高其青贮品质.本试验以赤峰天然牧草为试验原料,将混合草样以不同压缩密度(127kg/m3、191kg/m3、255kg/m3、318kg/m3、382kg/m3)进行青贮,对不同处理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营养指标(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CA))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缩密度的增加,CA和EE含量逐渐减小,CA的最小值出现在压缩密度382kg/m3条件下,说明青贮饲料密度越大灰分越小,CP和EE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27kg/m3条件下;ADF和NDF变化趋势不明显,最小值均出现在255kg/m3条件下.由此可见,压缩密度对牧草青贮后的品质影响不同,压缩密度为200kg/m3能够得到较好的青贮草品质.

  • 标签: 压缩密度 天然牧草 青贮 养分
  • 简介:选初产妊娠母猪(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40头,随机分四组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组日粮中分别用6%、9%和12%的双低菜籽粕取代日粮中的豆粕,并与等能量、等蛋白的豆粕日粮作对照。结果表明:用12%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蛋白饲喂妊娠母猪,对妊娠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测定,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并通过对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指标测定,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妊娠母猪日粮中用12%双低菜籽粕完全取代豆粕蛋白,对妊娠母猪生产不受影响。

  • 标签: 双低菜籽粕 妊娠母猪 产仔数 仔猪初生重 肝功能 甲状腺功能
  • 简介:综合应用草原生态学原理、GIS理论、计算机软件技术,通过解决三江源区多层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科学集成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自主设计和开发了关于三江源区人工草地建植适宜区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为3S技术在青海草业科技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三江源区 人工草地 建植适宜区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研究不同物候期及不同刈割留茬高度下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指标、营养成分指标及根系生长指标的影响,可为优质苜蓿青干草的适时刈割及奶业安全、高效生产的技术指标的确定提供有效依据。在不同的物候期,即现蕾期(50%植株现蕾),初花期(10%植株开花)和盛花期(50%植株开花),刈割频率分别为3次、2次、1次,刈割留茬高度分别为2-5cm,5-8cm,8-10cm情况下对试验地苜蓿进行刈割,每个试验组均设置3个重复。综合考虑苜蓿的生长特性、营养指标及根系生再生情况,在刈割物候期为现蕾期时苜蓿鲜草产量达最大,平均值为52216.51kg·hm^-2;初花期苜蓿全年干草产量达最大,平均值为11630.84kg·hm^-2;在不同刈割频率下,其CP含量、CP产量在现蕾期达到最大,分别为20.37和163.4kg·hm^-2,而RFV现蕾期比盛花期高出11.12个百分点;在留茬高度为5-8cm时,苜蓿全年干草产量最高(P〉0.05),为16279.95kg·hm^-2,再生相关系数最大出现在留茬高度为8-10cm时,为0.9401。紫花苜蓿的最适刈割物候期为现蕾期至初花期,刈割频率以3次为宜,留茬高度为5-8cm,末次刈割时留茬高度为8-10cm时有利于其安全越冬及有效增加其分枝数。

  • 标签: 紫花苜蓿 刈割物候期 留茬高度
  • 简介:密度裹包青贮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及主要的苜蓿收贮方式之一,在苜蓿产业发达国家应用比例超过30%。本文就苜蓿高密度裹包青贮技术优势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分析现阶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自治区苜蓿高密度裹包青贮技术大规模推广提出建设意见。

  • 标签: 苜蓿 高密度 打捆裹包 青贮 推广应用
  • 简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不同密度、刈割高度对老芒麦生物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返青初期老芒麦种群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上的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老芒麦种群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各生物量指标差异不显著;不同刈割高度,单位面积各生物量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

  • 标签: 密度处理 刈割处理 生物量
  • 简介:1前言白三叶(TrifoliumrepensL.)是世界温带地区重要的豆科牧草,由于其适应气候范围广、营养品质和牧草消化率高、并可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而对肥料缺乏地区禾草/白三叶草场的经济具有显著贡献.白三叶品种按叶型分为:小叶、中叶和大叶,一般认为大叶种主要在割草地种植,中叶和小叶种则种植在放牧草地.

  • 标签: 品种影响 密度生 放牧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