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剂(CTHHG)对小鼠光变态反应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其中,有一组为模型对照组,五组为用药组,另设正常动物为空白对照组。以氯丙嗪为光敏剂,经长波紫外线(UVA)照射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光变态反应模型。灌胃采用0.2mL/10g,1次/d,直至光激发当天,共13d。并于激发后48h,通过测定小鼠耳部的肿胀厚度差、重量差、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来判断各组药物抗光变态反应的效果。结果CTHHG对于激发前后的左耳厚度差、激发后左右耳厚度差及重量差、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几个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THHG对激发前后左耳厚度差的影响,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激发后左右耳厚度差及重量差的影响,高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激发后小鼠耳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的影响,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高剂量组P〈0.01,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CTHHG对光变态反应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 标签: 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剂 光变态反应 药效学
  • 简介:地铁建筑工人中暴发可疑的接触性皮炎被疑系一种新的以双酚A/F为基质的环氧树脂系(ERS)所致。建筑工人在向混凝土墙壁中插入铁栏时应用了ERSs。本研究旨在明确ERS的成分(如果有)是否可导致接触性皮炎。对22例接触过ERS的建筑工人中的20例进行斑贴试验,7例对组分A发生反应的患者中的5例接受该组分的不同亚成分的斑贴试验。有9例患者(9/22,40.9%)出现可疑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这9例中有7例对组分A发生阳性反应,而11例无症状个体对组分A均未发生反应,所有个体对组分B均为阴性反应。5例接受进一步斑贴试验的个体中,全部对间一苯二甲基二氨发生反应,4例对1,6-己二醇二环氧甘油醚发生反应,3例对F型双酚及0.25%凡士林三羟甲基丙烷三甘油醚的环氧树脂发生反应,仅有1例对A型双酚的环氧树脂发生反应。ERSs引发的接触性变态反应可能涉及硬化剂、稀释剂及树脂,应对其所有成分进行斑贴试验。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变态反应 环氧树脂 活性稀释剂 建筑工人 双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