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心电图在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诊断上明显受限。本文报道一例间歇完全左束支阻滞掩盖ACS患者,因其束支阻滞间歇出现,原本被完全左束支阻滞掩盖的ST-T改变及异常Q波得以暴露,避免了ACS的漏诊。

  • 标签: 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急性冠脉综合征 Sgarbossa诊断标准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胸闷、晕厥1年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心率33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静息心电图(图1)示:为长Ⅱ导联,P波均位于QRS波之后ST段上,P波直立且缓慢出现,心房率为33次/分,P波、R波频率相同,除P。后见相关的畸形QRS波群外,其余P波后均元QRS相随。心电图诊断:①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②过缓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

  • 标签: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 干扰性房室脱节 过缓性 QRS波群 等频 窦性心动过缓
  • 简介:患者女性,60岁。因风湿心脏病20余年,心悸、胸闷入院。查体:血压135/83mmHg,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节律不齐,二尖瓣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查胸片示:心脏增大。临床诊断:风湿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查心电图(图略)示:P波为窦性P波其后跟随一个提前出现P′-QRS—T波群,P′波与窦性P波不同,QRS波群为室上性,其后连续3个P′-P′间距为0.18s,频率为333次/分,再其后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频率为4207欠/分。R—R间距不等,为心房纤颤(Af)。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期前收缩(PAS);③短阵房件心动讨凉伴Af。

  • 标签: 房性期前收缩 心房纤颤 房性心动过速 短阵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 简介:目的评价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及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15年12月以前关于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对纳入的相关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判断,最终纳入的结果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倍他乐克单用治疗室性早搏相比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15~1.34,P<0.001);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RR=1.23,95%CI:1.15~1.3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疗效显著(RR=1.31,95%CI:1.19~1.44,P<0.001);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7,95%CI:0.42~1.18,P=0.18)。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较单用倍他乐克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动态心电图表现,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建议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 倍他乐克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和安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和预后。结果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1.4%(P=0.28),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和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和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3.2%vs24.3%,P〈0.01)。结论rt-PA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颅内出血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用普萘洛尔制备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大鼠心率比模型组大鼠心率明显提高(P〈0.01),大鼠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明显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参仙升脉口服液 缓慢心律失常 缝隙连接蛋白Cx45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受体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112例心衰患者及41例正常人单个核细胞(含90%淋巴细胞),制备淋巴细胞膜,进行受体结合分析,求得平衡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量Bmax。受体密度以Bmax表示。结果心衰组β-受体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Ⅱ级患者β-受体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心衰心功能Ⅲ、Ⅳ级患者β-受体密度下调更明显(P<0.01)。冠心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组之间Bmax无显著差异(P=0.99)。心衰患者中,美托洛尔治疗组β-受体密度明显高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P<0.05),卡维地洛治疗组β-受体密度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40)。结论心衰时出现了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下调的现象。心衰时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下调与病因无关,下调的幅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应用美托洛尔能明显上调β-受体密度。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外周血淋巴细胞 Β-肾上腺素受体 美托洛尔 β-受体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E基因多态与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60例正常人、60例高血压和26例冠心病的载脂蛋白B、E基因型.结果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的ApoB的XbaI位点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组,其中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差异明显(P<0.05),ApoE的等位基因E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0.005).结论ApoB的XbaI位点和ApoE的等位基因E4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遗传标记,推测该两种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基础.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载脂蛋白B基因 载脂蛋白E基因
  • 简介:目的对影响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的多个相关基因进行测定,探讨其对中国人群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共纳入170名拟采取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对其与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相关的3个基因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位点的基因多态(SNP)进行检测,随后给予华法林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观察90天,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因素、INR值及华法林稳定剂量,分别判断临床及基因因素对华法林稳定剂量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CYP2C9、VKORC1、CYP4F2的5个SNP位点的SNP对华法林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年龄、体表面积、抗凝第4天INR值以及CYP2C9、VKORC1、CYP4F2的SNP是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SNP可以独立解释18.6%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差异.结论在目标强度为INR1.8-2.5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中,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多态对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可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3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对抗凝初期华法林的剂量进行预先调整.

  • 标签: 华法林 低强度抗凝 基因多态性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细胞基质降解所必需的锌离子依赖的内源蛋白酶家族,是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生理性调节物质,在基质成分合成和降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血管系统的基质成分而言,最重要的MMPs是胶原酶和明胶酶。其中明胶酶-B(即MMP-9)在细胞外基质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许多病理损伤方面,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心室重塑、心力衰竭进展及心血管疾病预后等中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CRTD植入治疗,从而分析研究CRTD对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病例12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7例,扩张心肌病5例,均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反复治疗后疗效不佳,并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符合CRTD植入适应征,植入CRTD。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43个月。所有患者同时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与术前相同的最佳药物治疗心衰,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术后Ⅰ-Ⅲ级;运动耐量、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LVEDD较术前有所减少。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结论CRTD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并且可以通过预防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死亡率。

  • 标签: 致死性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指南 患者 恶性心律失常 植入手术
  • 简介:黄伯中风了!这个意外令他的家人不能接受,因为虽然黄伯患有高血压病,但经过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得到了控制,自我感觉亦很好,家人完全没有料到他会发生脑卒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医学界对这部分治疗失败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一个重要而易于被忽略的方面,

  • 标签: 血压控制 治疗失败 家人 自我感觉 高血压病 中风
  • 简介:"牙源高血压"的概念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是针对牙龈健康与高血压的研究却很少,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强化牙周治疗可降低牙周炎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新视角。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调查报告显示,跟十年前相比,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状况均有改善,但35-44岁的中青年牙结石和牙龈出血却没有实质的好转,而且牙龈出血的检出率还上升了10.1%.

  • 标签: 牙周炎症 高血压 牙源性
  • 简介:目的观察系统硬化(SSC)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16例SSC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116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6例,异常发生率31%。其中ST-T改变者11例(占30%);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占16%);束支传导阻滞者5例(占14%);窦性心动过缓者4例(占11%);房室传导阻滞者3例(占8%);低电压、房期前收缩、室期前收缩各2例(各占5%);窦性心律不齐者1例(占2%)。结论SSC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常见,提示应将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

  • 标签: 系统性硬化 心电图 心脏损害
  • 简介:医生说小剂量的地高辛对控制心律是安全的。地高辛(Digoxin)是一种通常用于治疗最常见的心脏节律紊乱之一的心房纤颤的药物。这种紊乱现象会造成你的心脏快速和不规则地跳动。地高辛可以降低心率,有助于对其进行控制。

  • 标签: 地高辛 节律紊乱 心房纤颤 小剂量 心脏
  • 简介:脑发育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venousanomaly,DVA)最早由Lasjaunias等提出,并已经替代以前的“脑静脉畸形”、“脑静脉血管瘤”。DV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由引流正常脑组织的穿髓静脉的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

  • 标签: 发育异常 静脉 综述文献
  • 简介:颅内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作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有种族差异。WASID(theWarfarinvsAspirinforSymptomaticIntracranialDisease)的569例症状颅内动脉疾病患者的系统分析显示,106例患者发生了缺血性卒中(18.6%),其中77例发生在狭窄动脉供血区(72.6%)。多因素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相应供血区卒中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卒中与狭窄率呈线性相关。有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史并且动脉狭窄率≥70%的患者,狭窄动脉供血区卒中的1年发作率为18%(13%~24%),2年发作率为19%(14%~25%)。但对有TIA或卒中发生,并且动脉狭窄率〈70%的患者,狭窄动脉供血区卒中的发作率则明显下降,1年和2年的卒中发作率分别为6%(4%~10%)和10%(7%~14%)。

  • 标签: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动脉供血区 透视 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