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综合性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创新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发热、怀疑待排除新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采用创新护理措施,对患者疫情感染情况,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评估。结果: 新冠病毒肺炎感染患者0例(0.00%),存在恐惧心理患者2例(2.00%),9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98.00%)。结论: 综合性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采用创新护理措施,可控制患者疫情感染情况,还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创新护理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疫情期间积极心理学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10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学。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的情绪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疫情期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有明显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疫情 积极心理学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一线护士躯体化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21.1——2022.1期间,我院50名临床一线护士躯体化症状的现况,并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一线护士躯体化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一线护士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为74.00%,其中轻度症状占34.00%,中度症状占22.00%,重度症状占18.00%。一线护士发生躯体化症状,与其一线工作时间有关,P<0.05;与护士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居家状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一线护士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化症状,尤其是女性护理人员,发生率更高,且症状的发生与护士的工作时间呈正相关性。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一线护士 躯体化症状 现况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病房封闭式管理的健康教育对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行Nuss手术的漏斗胸患儿进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60min,术中出血少,畸形矫正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20例患儿的健康教育,认为健康教育在患儿住院期间的术前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肺功能训练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指导、术后健康教育,麻醉清醒时指导、呼吸道指导、体位和活动量指导、镇痛泵及疼痛效果指导、营养支持指导、对气胸观察指导、出院指导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

  • 标签: 漏斗胸 健康教育 儿童
  • 简介:护理经济学是研究护理资源配置及其行为的科学,运用卫生经济理论与方法,阐明和解决护理服务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并揭示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达到护理资源开发和配置利用的最优化,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经济效益,逐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当前实际,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就护理经济学的研究基础、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 标签: 护理经济学 护理服务 护理保险 医护费用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其病人的免疫力较普通人更弱,从而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高风险人群。因医院对普通患者就诊进行疫情期间管理,以减少传染环节,糖尿病患者门诊率下降,主要进行居家自我管理,如何进行疫情期间的自我管理,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糖尿病 疫情期间 居家管理 互联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QCC(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疫情期间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不合格率的研究。方法选取我科 2020 年 1 月27日~ 2020 年 2 月14日内接到检验科通知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不合格149例为研究,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不合格率的原因、设定目标值、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不合格发生率。对活动开展前后的有形与无形成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 QCC 活动后咽拭子标本不合格率为1.22%较活动前的8.72%明显降低,超出了预期目标。圈员在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 品管手法8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 QCC 活动不仅降低了疫情期间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不合格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使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进行。

  • 标签: QCC 咽拭子 核酸检测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理人员压力源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4月-2022年6月8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理人员,分析其压力源,提出护理对策。比较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结果:护理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理人员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通过了解其压力源,采取减压对策,有利于缓解其心理压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理人员 压力源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后疫情时期眼科病房住院患者的管理新要求,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总结临床常见的防控问题及安全隐患,对风险要因进行有效总结及干预措施归纳,设计及执行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1-2]改善计划,为眼科患者提供安全优质连续的暖心护理服务,保证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持续提升护理质量及内涵。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风险预警管理 眼科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调查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将200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疫情防控阶段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总得分为(151.58±17.66)分;其中年龄、婚姻状况、职称均是影响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下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主要影响职业获益感的因素包括年龄、婚姻状况、职称。

  • 标签: 冠状病毒 职业获益感 护理人员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同时也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增大,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针对其心理压力采取有效的防护和疏导,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对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应对措施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线护理人员 心理压力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冠疫情期间人性化干预对胸外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本院胸外科1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心理健康现状制定人性化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评分和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人性化干预后,护理人员整体症状得到显著改善(P<0.05),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此次人性化干预措施可切实改善新冠疫情期间胸外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以后更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工作人员的心理防护提供宝贵经验。

  • 标签: 人性化干预 新冠疫情 护理人员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提出像相应的干预建议。 方法 采用问卷星,通过微信发放问卷调查某肿瘤医院 1063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通过自评焦虑量表( SAS) 、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 -平民版( PCL-C)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结果 1063名研究对象的焦虑水平得分为( 31.28±9.07),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水平得分为( 29.07±11.83)。其中 30人 轻度焦虑( 2.82%), 9人中度焦虑( 0.85%),重度焦虑( 0.28%); 197( 18.53%)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不同人口学差异下医务人员焦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差异分析,其中,在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被感染的风险、最担心的人、应急能力方面研究者的焦虑得分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被感染风险、最担心的人、应急能力方面研究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需要高度的关注与重视。

  • 标签: 新型冠状肺炎 COVID-19 心理健康 医务人员 焦虑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简介:【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常态化将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恶性肿瘤作为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得到持续的医疗照顾。如何在现阶段安全、有序地开展好肿瘤医疗服务,以满足肿瘤患者的就医需求仍需不断探索和研究。本研究对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患者就诊行为、疾病知识等治疗信息获取及心理需求等方面共15个问题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患者获取疾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医院的新媒体,疫情下对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及静脉通道的维护需求分别依赖就近医院和上海大医院。78%的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深化互联网+ 全程诊疗管理模式的建设,加强对各地、级的医院建设和投入,方便肿瘤患者就医十分重要。

  • 标签: 新型肺炎 肿瘤患者 问卷调查 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危机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精神科住院患者中选取68例为观察样本,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心理危机干预,采用焦虑量表(GAD-7)和抑郁量表(PHQ-9)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价治疗依从性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GAD-7、PHQ-9量表得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精神科患者易出现心理危机,有更高的心理危机干预需求,个性化心理危机干预可满足患者的这一需求,显著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价值应予以肯定和借鉴。

  • 标签: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精神障碍 负性情绪 心理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互联网+医疗”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20年6月-2021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10例居家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互联网+医疗”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和心理健康状态。结果 “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下患者干预后FBG、2h-BG、HbA1C 水平均显著性的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下患者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显著性的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互联网+医疗” 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冠疫情下门诊一体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医院门诊收治1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61例通过传统方式进行管理记为对照组,剩余573例通过门诊一体化管理记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对门诊管理满意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对门诊管理满意率为99.48%,明显高于对照组对门诊满意率9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院内感染病例,院内感染率均为0.00%。结论:医院在新冠疫情下实施门诊一体化管理对于医院实际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患者对门诊管理满意率,降低院内感染率。

  • 标签: 新冠疫情 门诊一体化管理 满意率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就我院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实战机会少,医务人员防护意识薄弱的情况下,持续三年开展穿脱防护服技术的培训考核,结合实践,切实落实有效措施,并不断总结完善,达到了制定了我院穿脱防护服操作和考核规范,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总结出“树观念,强意识”、“重细节,防污染”、“亲临床,强应急”的目的三点体会。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防护服 培训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麻醉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入组样本选自2022年3月-11月期本院11名一线麻醉护理人员,采用我科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比较实施防护对策前后一线麻醉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应激反应以及临床护理思维得分情况。结果:实施防护对策后一线麻醉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应激反应以及临床护理思维均优于实施前,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经过对一线麻醉护理人员调查分析在疫情下心理压力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防护对策后发现,可显著改善医护人员心理状态和应激反应,进而提高日常工作质量。

  • 标签: 一线麻醉护理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心理压力 原因及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新冠疫情期间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新冠疫情期间门诊收治的148例就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2020年4月门诊预检分诊开始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按照本次研究对象门诊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4例:门诊预检分诊常规管理)与实验组(74例:门诊预检分诊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准确率(97.29%)以及患者对门诊预检分诊护理满意度(97.29%)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管理 新冠疫情期间 门诊预检分诊 准确率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