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对胎盘早剥致羊膜腔血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3岁,孕2产0妊39周,因凌晨5:00小便后阴道流血伴持续性轻微腹痛3h于2007-03-08入院。妊娠经过良好,产前检查头位。查体:T36.8℃,P100次/min,BP110/80mmHg,R20次/min,神志清,面色自然,腹部膨隆,软,无压痛反跳痛。

  • 标签: 胎盘早剥/并发症 羊膜腔积血/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MRI 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40 例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20 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诊断 (MRI) 和 MRI 扩散张量成像诊断 (DTI) ,对比两组受试对象的 ADC 值、 FA 值、纵向本征值 (λL) 、横向本征值 (λT) ,并对比 MRI 和 DTI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ADC 值、 λL 值、 λT 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 FA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 DTI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 MRI 诊断 , 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MRI 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良好,不仅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且还能对脊髓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从而能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MRI 扩散张量成像 脊髓型颈椎病 慢性脊髓损伤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 CSM ) 患者采用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对其神经损伤的评估价值。 方法 本次研究的主体为我院收治的 42 例 CSM 患者,选取时间段为 2017 年 11 月至 2019 年 7 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 21 例)、一组为观察组( 21 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常规 MRI 诊断方法,观察组实施 DTI 检测 ,对两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 C 3/4 、 C 4/5 、 C 5/6 节段的颈髓 FA 值更低,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患者 C 3/4 、 C 4/5 、 C 5/6 节段的 ADC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对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早期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损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脓诊疗中发现合并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经我科收治的31例宫腔脓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及现病史、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行宫腔脓引流术,并对其中高度疑似病例进行宫颈癌筛查及宫颈活检术;最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1例中宫腔脓患者中共检出3例宫颈癌变,宫颈癌变的发生率为9.68%(3/3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病变的发生率为19.36%(6/31)。结论临床上宫腔脓患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因此治疗时不能仅仅依赖单纯排脓抗炎,需要高度警惕宫颈癌前期病变及各期内生型宫颈癌,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完善相关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检查,从而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宫腔积脓 宫颈病变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十二指肠壅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蜂针足三里穴;结果经过3疗程治疗,治愈率100%;结论蜂针足三里穴治疗十二指肠壅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蜂针 足三里 十二指肠壅积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小儿消止咳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消止咳口服液,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8.14%)显著高于对照组(34.88%),同时治疗组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浸润影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小儿消止咳口服液可有效减轻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造瘘与经尿道输尿管置管引流治疗肾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脓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输尿管镜下置管引流术,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肾造瘘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造瘘与经尿道输尿管置管两种引流术均有良好效果,主治医师应根据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梗阻程度及部位、结石大小等临床综合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经皮肾造瘘 道输尿管 引流 肾积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