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心理护理。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比较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锥束CT(CBCT)探究成人骨性Ⅱ类错合上颌切牙、尖牙冠根(CRA)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发育完成的成人Ⅱ类错合畸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发育完成的成人Ⅰ类错合畸形患者100例作为对照,将其作为Ⅰ类错合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BCT扫描,采用Dolphin头影测量软件测量患者的右侧上颌中切牙、侧切牙以及上颌尖牙的CRA。结果Ⅱ类错合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的CRA明显的低于Ⅰ类错合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类错合患者的上颌上颌尖牙的CRA明显的低于Ⅰ类错合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错合患者的上颌切牙、尖牙CRA明显低于Ⅰ类错合患者,其具有特殊性。

  • 标签: 骨性Ⅱ类错合畸形 锥束CT 冠根角 上颌前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对闭型青光眼的治疗价值。方法抽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闭型青光眼患者9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加以整理,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从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两个方面来对手术的使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闭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闭角型青光眼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会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对 2011年 7月 ~2012年 12月间收治的 100例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按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 5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运用到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了解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以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作用。方法:提取在 2017年 11月之后 2018年 12月之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相关就诊信息,并选取其中的 124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有研究对象 62例。依据分组分别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并在护理后,采用 SAS 焦虑评分量表与 SDS抑郁评分量表对比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中的焦虑情况与抑郁情况。 结果: 此次实验中,研究组患者的 SAS 焦虑评分与 SDS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较低,数据研究分析 p< 0.05结论: 在对 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护理时,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焦虑与抑郁等消极心理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可以进行推广利用,促进更多的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的消极心理的缓解与改善。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变化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8例急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围术期是否开展优质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未开展优质护理)与实验组(29例:开展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4)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护理满意度改善情况、焦虑情绪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我科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就诊的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30例,进行研究,实施普通护理的病例共15名,作为参照组。实施心理护理的病例共计15名,作为心理护理组。分析临床护理质量满意率、焦虑HAMA量表评分。结果:心理护理组的临床护理质量满意率93.33%,同参照组的60.00%比较更高(P

  • 标签: 心理护理模式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护理质量满意率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桡骨远端泪滴在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本院本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治疗患者30例进行临床资料回归性分析。所有入组患者均存在桡骨远端泪滴改变问题,术前进行桡骨远端泪滴测量。术后测量桡骨远端泪滴,对比术前术后测量值。同时利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结果:30例入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10.65±2.25)周,未见1例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病例,未见术后感染、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病例;术前桡骨远端泪滴(34.56±6.22)°显著低于术后桡骨远端泪滴(59.22±8.79)°(P<0.05);术后Gartland-Werley评分(4.85±2.01)分,明显低于术前(14.65±5.33)分(P<0.05);临床治疗优良率达到93.33%(28/30)。结论: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患者或多或少存在桡骨远端泪滴减少问题,测量桡骨远端泪滴并进行有效恢复。

  • 标签: 泪滴角 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使用标准护理干预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中选择80例收治的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做样本,分组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执行标准护理干预。探究患者护理后视力、眼压等情况,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前房深度及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帮助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改善眼压、视力等情况,进而提升患者对该项护理的满意情况,综合护理效果突出。

  • 标签: 标准护理干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满意度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术后复发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拷贝异常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术后复发CRC患者及50例初发CRC患者肿瘤、癌旁组织及外周血标本,分别提取基因组DNA,进而计算出mtDNA拷贝;然后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比较分析。结果:无论是复发CRC患者还是初发CRC患者,肿瘤组织内mtDNA拷贝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同时其外周血中mtDNA拷贝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P〈0.05);mtDNA拷贝高低与复发CRC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线粒体DNA拷贝的降低与复发CRC发生、发展和复发密切相关。

  • 标签: 线粒体DNA 拷贝数 结直肠癌 术后复发
  • 简介:介绍一种利用中位数、极差和样本量估算均和标准差的方法,由此使定量资料在Meta分析中得到更好的利用。通过实例分析,示范该估算方法的应用过程。

  • 标签: 均数 标准差 估算方法
  • 简介:为了观察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和(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本研究将15只正常成年猕猴分成3组,每天1次,连续14天分别皮下注射赋形剂、rhG-CSF10μg/(kg*d)和rhSCF50μ/(kg*d)+rhG-CSF10μ/(kg*d).结果表明,单独给rhG-CSF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最高值在给药后第7天出现,为给药前值的411%,其后很快下降.联合给药组外周血白细胞最高值在第9天出现,为给药前值的538%,第7至第9天的外周血白细胞在535%-538%之间.单独给药组外周血CFU-GM最高值在给药后第5天为给药前值的937%,联合给药组在第9天为1175%.结论:rhG-CSF对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明显的动员作用,rhSCF+rhG-CSF联合动员的效果优于rhG-CSF单用.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粒-巨噬细胞集落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叉神经半月节氧注射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现将就诊于我院的30例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为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实验组采取的治疗方案为叉神经半月节氧注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且疼痛评分较低,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应用叉神经半月节氧注射治疗的方法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了复发率,是临床上较好的治疗方法,可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氧注射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叉神经半月节氧注射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现将就诊于我院的 30例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1月 -2018年 10月,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 15例,对照 组 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为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实验组采取的治疗方案为叉神经半月节氧注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且疼痛评分较低,组间比较(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原发性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应用叉神经半月节氧注射治疗的方法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了复发率,是临床上较好的治疗方法,可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氧注射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