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病例类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研究起止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例数量:80例,分组原则:随机数字原则,分组数量:两组,命名规则:观察组,对照组,对应护理方式:综合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评价指标:肺功能(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吸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第一秒用力呼吸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等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要更明显,同时生活质量评分也更高,组间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综合康复护理是一项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肢体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确切,值得选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中床旁吞咽功能筛查及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帕金森患者中随机选取 78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39例。对照组行床旁吞咽功能筛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床旁吞咽功能筛查及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筛查结果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无吞咽困难人数均为 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轻度、中度吞咽困难人数明显增加,重度吞咽困难人数减少(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床旁吞咽功能障碍及康复护理运用在帕金森患者中,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提升。

  • 标签: 帕金森病患者 康复护理 床旁吞咽功能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 84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2月 -2019年 1月间,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 n=42),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式,一组为实验组( n=42),给予患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慢阻肺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自我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慢阻肺 康复护理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68例2020.2—2021.8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前后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组间护理前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近,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FMA评分(73.26±2.3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6.88±9.67)分均比对照组的FMA评分(46.28±2.8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3.45±9.24)分要高(P

  • 标签: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脑梗塞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68例2020.2—2021.8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前后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组间护理前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近,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FMA评分(73.26±2.3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6.88±9.67)分均比对照组的FMA评分(46.28±2.8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3.45±9.24)分要高(P

  • 标签: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脑梗塞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5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 11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 59例,给予观察组切开复位治疗,给予对照组闭合复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腕关节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切开复位对比闭合复位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疗效,对患者腕关节的恢复有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应用脾切断流方案治疗对预后及肝功能影响情况。方法:选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40例,均为我院 2009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应用保守方案治疗(对照组, n=20)与应用脾切断流方案治疗(观察组, n=20)预后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估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居更低水平。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应用脾切断流方案治疗,可改善肝功能,且具较高安全性。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断流术 效果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结肠癌 ASAⅠ~Ⅱ级患者 40例,随机分为预存式自体输血组( P组)和异体输血( H组),每组 20例。 P组患者于手术前 1周采血 400mL; H组患者手术前配悬浮红细胞 2U( 400mL),两组均于手术中止血完毕后输入。两组病例均在麻醉诱导前、输血前、手术后第 1天、手术后第 5天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定 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 CD8+和 NK细胞数量的变化,并计算 CD4+/ CD8+比值。结果:两组输血前 CD3+、 CD4+、 CD4+/ CD8+和 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术后 1dH组继续下降, P组开始恢复,但仍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 5天 P组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H组继续降低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以显著恢复结直肠癌患者围期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预存式自体输血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对肺癌患者治疗时所采用的手术方式进行分析,同时讨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以及开胸根治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既往手术数据158例,此病例均为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科接受上述手术方式的肺癌患者,根据研究需要且经患者同意后将其均分成两组,展开区别手术治疗,参照组执行开胸根治治疗方案( 79例)、研究组执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治疗方案(79例),并针对性统计组间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各项研究数据,并以此研究数据作为本次研究标准。结果 组间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胸腔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各项指标以研究组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术后肺功能FEV1、FVC、MVV各项指标,组间数据变化以研究组数据显示优势性,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统计出血、漏气、切口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研究组3例(3.80%)、参照组14例(17.72%),有差异(P<0.05)。患者总满意率,组间数据各自显示研究组78例(98.73%)、参照组65例(82.28%),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经研究,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对早中期及部分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展开临床手术治疗,显现出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得到很大程度优化,同时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故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可获得患者认可及较高满意率,建议广泛推荐并应用。

  • 标签: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开胸根治术 肺癌 临床效果 肺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 80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0例,对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行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实验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措施,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取得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高度配合,提升手术效率,值得被进一步应用和提倡。

  • 标签: 结直肠癌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 传统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在二十世纪以来,膝关节镜手术在众学科当中的学术地位和社会需求度在日益上升,膝关节镜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康复护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修复术后康复护理发展成熟度落后于手术治疗的发展,基于此现状,在现有康复措施中融入快速康复理念于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已迫在眉睫。探索出一套系统完整的康复护理,以促进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快速康复 膝关节交叉韧带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切除患者(40例)行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下床时间、拔管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胸腔镜 肺切除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体成形联合针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以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在我院治疗的 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椎体成形治疗,实验组患者行椎体成形联合针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术后 1周及 1个月,实验组患者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椎体成形联合针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指数,提高伤椎前缘高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采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针刀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本文将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为此,将抽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抽取患者入院年限2020年,入院月份3月-12月间,共计入组60例,分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一组为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此组命名对照组,另一组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此组命名为实验组。结果 此次对比指标共计两项,结果均以p值小于0.05为标准;其中一项为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结果中的p值均小于0.05,且实验组用时较短,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另一项为并发症发生率,此项指标的对比结果中p值大于0.05,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临床中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价值较高,对四肢骨折实施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本文将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为此,将抽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抽取患者入院年限2020年,入院月份3月-12月间,共计入组60例,分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一组为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此组命名对照组,另一组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此组命名为实验组。结果 此次对比指标共计两项,结果均以p值小于0.05为标准;其中一项为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结果中的p值均小于0.05,且实验组用时较短,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另一项为并发症发生率,此项指标的对比结果中p值大于0.05,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临床中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价值较高,对四肢骨折实施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四肢骨折患者围期采取全期护理,观察对降低压床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并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围期全期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开展全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降低压疮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建议推广。

  • 标签: 四肢骨折 压疮 全期护理 骨折愈合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并发症状况。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均十分显著,且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