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0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临床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炎复发率情况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8.98±1.43天),体温恢复时间为(5.23±1.03天),肺炎复发率为14%,家属满意度为81%;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4.81±1.04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6±0.89天),肺炎复发率为3%,家属满意度为98%。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肺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肺炎护理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肾穿刺活检术病人护理效果。方法:在2019.08-2020.06期间,抽取100例肾穿刺活检术病人为对象,按照奇偶法划分2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选择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胸外科患者的手术康复,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选 A医院心胸外科在 2015-2017年接诊的 18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分两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以及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各组人数均为 90,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医护一体化组,在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睡眠指数评分以及切口的愈合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医护一体化组患者的 SAS评分、 SDS评分、疼痛评分和睡眠指数评分都要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反之,其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也要比常规护理组更加良好。结论: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来展开护理工作,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切口恢复状况良好,疼痛感比较低,睡眠质量较高,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心胸外科 术后护理 医护一体化模式 切口愈合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层次阶段带教模式用于 ICU病房护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间 40例带教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这 40例护生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 20例。对照组护生采取常规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护生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对比两组护生带教后护理质量、护理知识和技能评分,对比两组 ICU护生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带教后,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知识以及技能评分也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对比: P< 0.05。结论: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在 ICU病房护生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层次 分阶段 带教模式 ICU病房 护生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类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观察组施行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四肢厥冷、心绞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例数;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四肢厥冷、心绞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提升患者的心理承受力,提高患者自体抵抗并发症的能力,并能够与患者和谐交流,得到患者的认可。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优质护理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烧伤患者实施PDCA管理模式干预后,患者创面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PDCA管理模式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烧伤患者创面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烧伤患者实施PDCA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创面恢复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烧伤整形科 护理工作 PDCA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护理中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癫痫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继发癫痫 心理状况 综合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 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上,实验组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 96.0%。对照组为 82.0%,实验组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应用常规护理路径来说,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强化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心血管内科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新生儿肺炎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1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 7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 n=38)和常规组( n=38),护理中实验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常规组应用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 94.74%、常规组为 78.95%,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总满意率方面,实验组为 97.37%、常规组为 84.21%,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促进病情恢复、缩短病程,还能让家长更满意,临床中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新生儿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癫痫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间本院接治的130例小儿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告知患者实验风险和目的后分析个人资料,按照摇号分组,摇到单数的患者为实验组,摇到双数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均包含6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急诊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加上综合护理干预,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癫痫状态控制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和实验组相比更长,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癫痫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使患者癫痫状态控制时间缩短,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癫痫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4.04±1.52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32.17±1.60 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 48.46±2.27 分、心理功能 69.03±4.42 分、社会功能 69.63±3.45 分、物质生活 56.95±4.34 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开展积极的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血管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对于剖宫产产妇运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促进产妇康复和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临床效果 。 方法:对照组产妇提供常规产科护理模式 ,同期观察组则运用精细化护理模式。 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率为 6.25% ,对照组为 18.75% ,且 P < 0.05 ;观察组 产妇的产科护理满意度为 97.92% ,对照组为 85.41% ,且 P < 0.05 。 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运用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妇康复 并 提升 其 护理满意度 。

  • 标签: 剖宫产 精细化护理模式 康复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眼科手术患者康复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 :选取连续入住眼科的手术患者 142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 每组 7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操作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出院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进行比较, 患者出院满意度( 95.77%)升高, 不良事件发生率( 2.81%)、患者术后 24、 48、 72h的疼痛评分、专科操作并发症( 7.04%)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术前术后病人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减轻病人术后疼痛程度, 降低了专科操作并发症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并显著提高术后病人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适合在眼科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眼科手术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护理模式对于老年阶段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收治的 79 例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39 例患者,对照组 40 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时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之后的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老年慢阻肺护理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护理效果更好,患者的血气指标恢复情况更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慢阻肺 护理模式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CMC与 PBL联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内科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护理内科的实习生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筛选时间为 2017 年 6月 -2019 年 12月,筛选例数为 120人,接受传统带教法教学的归为对照组( 60例),接受 PCMC与 PBL联合教学的归为观察组( 60例),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PCMC与 PBL联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内科带教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对患者的护理更加科学细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患者按数字列表法被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心血管内科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 教学法 ( Problem based learning , PBL )用于 医学实习生管理中 的作用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9 月的医院实习生 64 名,按照随机数字法分 2 组,各 34 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采用 PBL 教学模式。分别于入组时、实习 1 个月后评估考试成绩;并于实习 1 个月后评估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 结果: 实习 1 个月后, 观察组认知能力、综合能力及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 对照组;且观察组 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PBL 教学模式用于医学实习生管理可促使实习生自主学习,提高其考试成绩,不失为医学实习教学的一种可靠方法。

  • 标签: 以问题为导向 医学实习生 实习教学模式 管理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对性保温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服务中的作用及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中抽取共计80例纳入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考组(n=40,开展常规手术护理)和试验组(n=40,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开展针对性保温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温情况、血象指标、整体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开展针对性保温护理模式后,体温指标和血象指标均显著优于参考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也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保温护理模式应用于术中低体温综合预防中效果突出,不仅能够维持患者体温和血象指标的稳定,还能够提高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对性保温护理模式 外科手术 预防 低体温 血象指标
  • 简介:[摘要] 总结近十年来开展涉核疗养健康教育的经验,形成特殊作业人员从入院前准备、健康教育认知现状、健康方式、健康知识需求评估、制定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及出院后的跟踪问效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流程,为特殊作业人员健康教育规范化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涉核疗养 健康教育 标准化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在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2—2021-5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4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的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水平。结果:经干预,两组LDL-C、TG、TC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血脂水平。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快速康复护理管理模式